当前位置 >> 青海要闻

新华全媒+丨祁连山下的野外“来客”

发布时间:2022-12-19 23:17:04

仲冬时节,祁连山里静谧无声,不时有飞鸟在空中掠过。在山下的祁连山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的笼舍里,荒漠猫蹲在窝前,慵懒地晒着太阳;体型硕大的秃鹫站在墩架上,显得十分淡定;性情机警的黑鹳见有人来,起劲地扇动着翅膀……

张玉珍端着精心准备的食物,走向基地院子一侧的笼舍。一只西藏马鹿和一只岩羊,一大一小亲昵地跟在她身后,仿佛是两个默契无言的老朋友。

“它们来基地的时间差不多,当时都是离群落单,来的时候非常小,都是喂牛奶长大的,所以跟人比较亲近。”张玉珍说。

基地地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阿柔乡境内的祁连山下,海拔近3000米,这里年平均气温只有1摄氏度,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张玉珍2021年毕业于青海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她放弃了留在省城西宁的机会,选择来到基地工作。

“这只秃鹫是今年6月22日救助的。当时它身上长满寄生虫,导致飞羽基本脱落,已经无法自主飞行。”张玉珍告诉记者,收容以来,基地对它的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实施了驱虫,每天为它搭配营养科学的餐食。“目前,这只秃鹫身高已一米有余,飞羽也基本恢复,身体状况良好,等待时机放归。”

截至目前,基地共收容救护落单、受伤的野生动物34只,其中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各13只,成功放归7只野生动物,其中包括1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4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基地占地面积约3678.9平方米,是青藏高原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救护便捷的救护繁育基地之一。基地里共有4名参与野生动物救护的工作人员,全部都是“90后”。

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祁连山国家公园成功救助雪豹“凌蛰”并佩戴卫星项圈后放归,为我国大型食肉动物共存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研究团队还揭示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黑颈鹤迁徙路线、繁殖策略等科学规律,为“鸟中大熊猫”黑颈鹤的研究与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撑。

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区总面积5.02万平方公里,其中青海片区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调查显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共分布野生脊椎动物280种,野生无脊椎动物522种;维管束植物543种,大型真菌203种,水生生物575种。

“祁连山拥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同时,这里也有很多濒危的珍稀野生动物需要救助,我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这些收容而来的野生动物搭建起一个温馨的家。”张玉珍说。

与大多数同龄人不同,张玉珍的工作和生活基本都在山里,很少能享受到都市的繁华。但每天能眺望远处巍峨雄壮的祁连山,与各种野生动物为伴,这却是独属她的浪漫时刻。(记者吕雪莉、周盛盛)

来源: 新华社

青海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