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西晋城 > 文化晋城

晋城洞头村遗失30多年金代经幢“回家”

发布时间:2023-08-16 12:24:53

  11月6日上午,在晋城市城区洞头村举行的“洞头琵琶寺金大定石经幢捐赠仪式”上,一座金代石刻经幢在外流失30多年后终于回家。

  位于洞头村的琵琶寺是金代名刹,清末衰落。近年来,晋城市文物学者、文保志愿者王国瑞在外地发现了源自洞头村的金代石经幢,于是在当地发起了让文物回家活动。洞头村籍企业家王鹏闻知后,积极参与推动此事。终于共同完成了此项善举。

  “这次能将村里的文物带回,我感到特别高兴,之前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在当天的捐赠仪式上,文物捐献者王鹏表示,作为一名洞头村人,对洞头村有着深厚的情怀。“前几年,我们发现了这座经幢,经过不懈努力和各方面的协调,今天终于将它带回来了。”

  由于历史原因,洞头村琵琶寺遭到损毁,如今的旧址上仅留存少数院落殿宇的基石,位于寺庙中的经幢也遗失了30余年。

  该座经幢是于金大定年间由洞头村琵琶寺惠诠和尚所建,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原经幢是由基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此次回归的文物为经幢的幢身,也是记载文字的最重要的部分。

  幢身为八边形构造,长为120厘米,直径为65厘米,八个面均雕刻有文字,记载着惠诠和尚的生平事迹和部分经文内容。

  经幢文字基本保存完整,字迹清晰可辨。“惟和尚代州崞县阳武村人也,俗姓郝氏,法讳惠诠,自年九岁出家五台山太平兴国寺……”经幢一面所刻文字,明确地向后人道出了惠诠和尚的身世。

  经幢另外几面出现了“大定二年”“大定三年”“大定四年”“大定五年”“大定八年”“大定九年”“大定十年”“大定十一年”“大定十三年”以及“皇统五年”“天德二年”“正隆二年”等大定年号之前的金代年号,另外,经幢上还出现了“星轺镇”“天井关”“司徒村”“浪井社”“七岭店”等历史地名,其中“天井关”“司徒村”“浪井”“七岭店”在晋城沿用至今。

  这座经幢的幢身的回归,填补了洞头村关于金代历史文献的空白,同时,也对晋城市佛教文化研究具有极大价值。

  “由民间组织参与的文物回归的事例在晋城比较少见。”晋城市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卫娟表示,通过类似的活动,希望号召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晋城的文物保护工作中,将通过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进一步传承我们的历史文脉。

  据悉,文物捐赠仪式后,相关人员会重塑经幢的基座和幢顶部分,将经幢补全并进行保护。(记者 李吉毅 通讯员 程才 韩艳帅)

  来源:山西新闻网

晋城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