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新春,乍暖还寒。屋外春寒料峭,室内暖意融融。2月12日,“台湾荆门同乡会”举办新春团拜视频会,荆台两地又开始新年度的再次牵手。地缘相近、文缘相通、人缘相亲的一家人在云端相聚,同胞情、同乡谊跨千山越万水在两岸悄然流淌。
日新月异说不尽 春风催人故园逢
视频连线播放《道源寿乡 富美荆门》(拼版照片)
因疫情影响,很多在台荆门乡亲多年未回故土,为解思乡之苦,荆门市台办制作了宣传片《道源寿乡 富美荆门》,视频从道家之源、长寿之乡、富强美好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荆门的人文风光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面临新冠疫情反复冲击,荆门人民万众一心,撸起袖子加油干,锚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目标,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长城汽车量产并实现产值近百亿元,“荆门造”AG50飞机亮相珠海航展并收获订单13架,锂电和化工等千亿产业成势见效,AG600大型水陆两用飞机在荆门完成投汲水试验,40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成功举办湖北省第三届园博会、油菜花旅游节等节会活动;荆荆、武荆宜高铁建设提速,襄荆高铁开工建设,荆门乡亲回家的旅途将更加便捷!
抚今追昔,身处宝岛的乡亲感叹,家乡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荆门今非昔比,见证了高质量发展,印证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大陆处处生花。台湾荆门同乡会名誉理事长李可梅呼吁各位乡亲:“我们要常回家看看!荆门城里见长虹,欲作家书意万重。日新月异说不尽,春风催人故园逢。”
问情哪得亲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台湾教师(左一)在职业技术教育交流现场教学
面对新冠疫情干扰,荆门市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的指示,通过荆门同乡会群策群力、在台荆门乡亲牵线搭桥,积极创新交流模式,拓宽交流渠道,荆台两地交流犹如清泉之水长流不息。
去年,荆门市台办成功举办了荆台新春团拜视频会、台胞台属中秋茶话会,开展了“荆门与台湾两岸职业技术教育交流活动”,成功救助截瘫台胞安全高效返台。成立了荆门市首个“台之家”实践创新基地,并先后设立了“荆门市两岸产学合作基地”“东宝台湾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屈家岭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基地”等交流平台,丰富了缔结“兄弟村里”、打造“姊妹学校”的荆台交流内涵,延续了荆台两地交流交往的热度。
回眸历数,已连续开展了六届荆台青少年交流互访活动,成功打造了县市、乡镇、村里三级对台交流平台,缔结了五对“兄弟村里”、两对“姊妹学校”,在屈家岭管理区设立了“海峡两岸考古教学交流基地”,在东宝区云创智谷成立了“荆门台湾青年创业中心”。
荆台交流硕果累累,荆门同乡会功不可没,成功续接了温情相融、温馨相交的情感纽带。两岸乡亲在交流交往中连接了同根同源的同乡情,联络了同文同宗的骨肉情,升华了心心相映的同胞情,携手打造了“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荆台命运共同体。
春晖万里荆台融 两岸一家血脉浓
李可梅挥毫泼墨现场书写《两岸一家亲》
视频连线台湾会场,远嫁台湾的荆门姐妹齐声高歌《我的中国心》,激昂的旋律、绵厚的情感,激起所有人的共鸣。这一刻,河山不只是在梦里,祖先烙上的中国印,把海峡两岸紧紧连接在一起。
第三代台胞刘常玉在台北出生,祖籍荆门市京山县,现在是台湾高中三年级学生。她声情并茂朗诵了自创诗歌《逆风的人》,演唱了北京冬奥歌曲《雪花》,诗歌与演唱把大家的思绪都带到了冰封雪飘的冬奥赛场,眼前浮现中华健儿争金夺银的血脉贲张。原来,祖国的一切,已悄然融入小台胞的血脉。
李可梅大师现场挥毫泼墨书写《两岸一家亲》,并与新当选理事长、其女李德珍共同展示了这幅大气磅礴的书法作品,将两地会场气氛推向高潮。这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华儿女的希冀与期盼。
在荆门会场,全国台企联常务副监事长、湖北真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朝琴,分享了他在荆门白手起家,到现在产值数亿元的创业历程和奋斗体会。他用亲身经历证明,荆门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宝地,是一块适合创业的热土。“你快回来!家乡已不是昨日的模样!”他发出情真意切的呼唤。
荆门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振军盛情相邀:“待到春花烂漫时,欢迎大家回家看看。我们风雨同舟前进,同心同向共行,让海峡两岸都听到‘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声音,都看到游子回家的身影。”(王启宏)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