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济南资讯

正起劲冲刺,济南为何“头脑风暴”举办大讲堂?

发布时间:2023-03-06 10:34:53

癸卯兔年,如果用一个字形容济南的身姿,“冲”恰如其分。

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新春第一会”按下了“项目突破年”的快进键。紧随其后的是,北上与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团齐发”赴日本、德国和我国香港地区招商,7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先后南下苏州、深圳考察招商,举行2023年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现场观摩活动……

全市上下干劲十足,“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3月3日上午,济南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标志性产业链群专题培训班第一期暨“泉城干部大学堂”专题讲座举行。从市委书记刘强等市领导到各区县(功能区)、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他们都出现在“课堂”上。

从项目建设的“战场”一下子切换到头脑风暴的“课堂”。这期培训班有何特别之处?将对济南产生怎样的影响?

积蓄力量,“冲”得更快

磨刀不误砍柴工。

本次培训班主题鲜明——围绕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和数字经济引领战略,提高抓产业链式集群规模化发展的能力水平,加快打造济南市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标志性产业链群,建设基础稳固、动能强劲的工业强市等核心内容开展培训。

这与全市“项目突破年”工作动员大会精神高度契合。

大会印发的《济南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了十大领域第一批130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2.4万亿元。其中,产业发展领域从推动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等方面入手,为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提供重要保障。

产业高度决定城市高度,产业竞争力决定城市竞争力。以项目为抓手,聚力产业升级,方能使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谋项目、抓产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要重点提升前瞻预判能力、实战实操能力、有效落实能力。培训学习正是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次主题鲜明的培训班可谓干货满满。

继南下考察之后,天下泉城济南和江南水乡苏州再次“梦幻联动”。

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知评受邀来济,现场以“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实践与体会”为主题作辅导报告。他曾在苏州工业园区工作近20年,对园区建设管理和产业发展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是苏州工业园区蝶变腾飞的见证者、亲历者,也是推动苏州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奉献者。

产业发展的时序关系、产业链生态链发展的案例分析等内容“含金量”十足,引得台下“倾听者”频频会心点头。

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先进,以融会贯通的思路引为己用, 以真抓实干的作风落地见效,貌似“放慢”的脚步只会更有力量,让冲刺持续加速。

理清思路,“冲”得更准

思路坚定认准方向,前行的道路将格外平坦顺畅。

虽远隔千里,长江之畔的苏州与黄河岸边的济南在产业布局上实现了同频共振。

比如,两市均向“芯”发展,布局已久。

苏州工业园区在2010年就单独成立了纳米发展公司,如今已集聚780多家纳米企业,并且市场化举办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纳米技术交流盛会“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建成了全球最大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综合社区——苏州纳米城。

杨知评从引进高能级科研院所、招商及产业链服务等方面介绍了相关经验,引起了济南方面的强烈共鸣。

济南的集成电路产业同样颇具规模,2022年相关企业实现收入120.3亿元,同比增速36%,初步形成了集“设计-制造-封测-应用-支撑”于一体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生态,比亚迪半导体、岱微电子、镕铭微电子等行业领军企业落地济南,并且在存储芯片、国产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研发等细分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培训班现场,市工信局相关负责同志也分享了集成电路产业链群的突破思路。立足自身发展优势,济南将抢抓风口机遇,聚焦汽车半导体芯片和能源电子两个主攻方向,实施关键材料突破、芯片设计跃升、晶圆制造强链、封装测试延链“四大工程”,打造特色鲜明的集成电路标志性产业链群。到2025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链群规模突破500亿元,打造在国内具有影响力、带动力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芯”高地。

抓集成电路产业链群必须坚持“项目为王”。

这方面,济南早已尝到“甜头”——岱微电子项目落地仅两年就贡献了40亿元产值并带动相关头部企业来济洽谈、比亚迪半导体的投产补齐了芯片制造的短板……

未来,济南将按照扶持存量、引入增量的原则,聚焦骨干企业招商、市场配套招商、载体集聚招商,谋划实施2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预计1138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实现产值约780亿元。

锚定航向,乘风破浪的“泉城号”向着目标精准前行。

对标先进,“冲”得更好

抓住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苏州工业园区实现腾飞。

作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质效最好、创新活力最强、营商环境最优的区域之一,苏州工业园区拥有“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发展环境。其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经验、高标准的规划思路、社区商业模式的探索创新、数字化政府的建设路径极具参考和借鉴价值。

在济南,同样有一片发展热土,随时代机遇诞生,正在加速崛起成势——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正是济南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主阵地。

如今,大河之畔的起步区生机勃勃、动能澎湃。

从顶层设计看,省委书记、省长“双组长”领导推进机制让起步区获“顶格推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擘画了起步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提出了空间格局、生态保护、水资源集约节约、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区建设、开放合作、文化传承、民生保障、深化改革十大领域的重点任务。

从产业布局看,起步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培育高端服务产业,提升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明确了“6+4+2”产业主攻方向。2022年,起步区引进了36个产业类项目,总投资超过400亿元,累计签约总投资超过3100亿元。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项目实现整车下线,首月实现产值1.5亿元。

从发展势头看,2022年,起步区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同比增长9.7%,在全市各区县(功能区)中排在首位。上个月,起步区集中开工8个重点项目,涉及先进制造、高端服务、交通市政、公服配套四大领域,总投资135.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5.7亿元。

见贤思齐,方能事半功倍,提升发展质效,让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一年之计(来源: 舜网)

稿件由济南市委台港澳办提供

在于春,好学善学的济南步履铿锵。这座城市并未“放慢脚步”,而是将脚印踩实,用更迅猛的身姿继续冲刺!

(济南报业时政融媒工作室 记者:卢震 统筹:林江丽)

(来源: 舜网)

稿件由济南市委台港澳办提供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