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陕台往来

祭拜张骞传丝绸之路精神 了解“朱鹮之乡”成功拯救经验 ——境外媒体陕西行走进汉中

发布时间:2023-04-07 18:01:31

  4月1日至5日,陕西省委宣传部、省委外办(省港澳办)、省台办、省祭陵办共同组织开展“同根祭初祖 同心筑梦园”境外媒体陕西行集体采访活动。4月3日采访团走进城固张骞墓和洋县蔡伦墓,了解张骞生平事迹和出使西域故事。据悉,1956年8月张骞墓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列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张骞纪念馆的主体文物“张骞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1月,中国和中亚五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为世界文化遗产,2014年6月22日,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张骞墓正式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陕南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图片

在汉中市城固县的张骞纪念馆,媒体团遇到了张骞第67代后裔张利军。“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最重要的意义还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张利军表示,“我们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历史呼应。在当今世界发展过程中,我们更需要借鉴这种丝路精神,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图片

在巍巍秦岭南坡,悠悠汉江之北,西汉高速公路旁,距洋县城东8公里的龙亭镇龙亭村,坐落着一座古柏参天、殿宇栉比、碑石林立、秀丽幽静的墓祠,这里长眠着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蔡伦墓西侧有蔡伦纸文化博物馆,占地十余亩,建筑物3000平方米,是国家AAA级景区,也是全国首家蔡伦纸文化博物馆。在蔡伦祠中的蔡侯纸博物馆,至今还存有古法造纸工艺,传承人马永旗在这里展示着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非遗古法技艺。

图片

王佳祯 摄马师傅介绍,当年,蔡伦的徒弟来到了北张村,将造纸技术教给了村民,从此,村里世世代代造纸,与其他流派一同将这一技艺发扬光大。4日采访团走进“朱鹮之乡”洋县,参访秦岭四宝园、朱鹮国家级保护区,了解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了解朱鹮保护繁育成果。

图片

据了解,该县为给朱鹮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采取恢复天然湿地、封山育林、植树种草、投放鱼苗、改善水质、实施“鹮田一分”项目等措施,使朱鹮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分布范围逐渐扩大。经过40多年的努力,目前朱鹮已有9000多只,活动范围扩大到海外。1981年,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在陕西省洋县姚家沟被发现。四十多年来,洋县坚持不懈致力于保护朱鹮野外种群,加强朱鹮救助和人工繁育研究,走野外保护和人工繁育同步发展的道路,并在朱鹮活动区禁施农药化肥,朱鹮种群数量逐步增长,逐渐摆脱了濒危局面。朱鹮的成功保护已成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典范,得到了国际保护组织的赞誉。

图片
图片

洋县华阳景区管委会主任赵江漪表示,洋县华阳景区集山水风光、人文古镇、生态休闲、珍稀动植物观赏、科考探险、红色旅游为一体,依托秦岭南麓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以“秦岭四宝”为代表的资源优势,重点打造“秦岭四宝园”生态游览与科普核心品牌景点,努力打造独具特色、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主办单位:陕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