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之年,起步区内,澎湃激越,日新月异。
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高端高新产业加快落地……“未来之城”已“显雏形、出形象”,综合承载能力、要素聚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全面增强。
两年来,一个又一个世界 500 强企业、国内外优秀企业“选择”起步区、投资起步区,聚浪成潮,为起步区建设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700多个日夜,一批又一批好项目在起步区加快建设、建成投产,“镶嵌在黄河流域的最具现代化特征的璀璨明珠”更显成色十足。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又迎来一个春天。
高起点规划——起步区“1+4+16+N”规划蓝图初步绘就
从“一张白纸”到“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让一项项规划有序落地,推动一个个目标稳步实现;
从“规划先行”到“雏形初显”,规划蓝图正在从纸上到地上,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2021年4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起步区建设发展随之按下“快进键”、驶入“快车道”。
两年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和济南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加快推进规划编制、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快干实干、攻坚破难,全力推动起步区建设快速起势。
谋定后动,规划先行。
2020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2021年4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获批两年以来,济南起步区加快推进生态保护、规划建设、产业培育和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截至目前,“1+4+16+N”规划蓝图初步绘就,跨黄通道不断完善,未来新城加快崛起,签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项目141个、总投资3365.3亿元,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
2年时间过去,起步区已从顶层设计规划,进入如火如荼的大规模建设,一座伟大城市已见雏形。
高标准建设——起步区开启生态商务区(EBD)建设新篇章
在规划的基础上,按照《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济南起步区在《规划》中纳入主城中心城区,起步区大桥组团定位为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在国土空间布局中具体落地、落实,将有力支撑和保障大桥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全面提速升级。
1月,济南起步区召开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议,2023年主城副中心建设方面将全面开启生态商务区(EBD)建设、建市级政务中心、超大中央公园、建设标志性公共馆群。
据了解,起步区将加快推进规划编制,逐步实现控规全覆盖,全面聚焦大桥组团示范区建设,精心设计总体城市形象,科学规划城市风貌特色,扎实做好城市色彩、绿道系统等相关规划专题研究,制定实施示范区(EBD)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打造“对外展示示范性窗口”,全面开启生态商务区(EBD)建设新篇章。
起步区将参考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的规划方案,在大桥组团市民服务区设置政务中心,布局政务服务,进一步支持起步区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黄河两岸协同发展,黄河北片区承担老城区人口疏解的意义重大。
高质量发展——起步区打造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市新样板
1855年黄河改道流经山东济南,成为横亘在济南城区北部的一道天堑。此后历经多年,济南主城区形成以大明湖为中心,东西狭长、南北短促的带状格局,城市发展空间日益受限。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去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济南迎来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的新机遇。
“起步区规划面积与济南现有建成区面积相当,定位为济南城市空间拓展的主阵地,起步区的建设将让黄河从制约发展的天堑变为融合两岸的生态纽带。”济南起步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李国祥说。
开车穿过有“万里黄河第一隧”之称的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5分钟即可从黄河南岸的济南主城区到达北岸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放眼望去,这里风景秀丽,鹊山与堤坝路相映成趣。
初冬时节,在起步区的鹊山水库沉砂池,从西伯利亚到此越冬的天鹅正悠闲地嬉戏、觅食。大桥街道南范村党支部书记周克奇告诉记者:“自然环境好了,来我们村越冬的天鹅从几年前的不到10只,现在达到80多只。”
“起步区内水系湿地、公园绿地和农田林地等蓝绿空间占比大于70%,并且每一个项目都体现绿色理念,每一栋建筑都是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绿色是这里最鲜明的底色。”李国祥说。
宜居新城,人人生活各得其所。正在建设中的济南起步区安置西区,小区内部建设有健身步道、全龄活动场地、室外健身场地;小区附近配套建设医院、中小学、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为居民打造15分钟生活圈。
在孙耿街道智慧城市运营指挥分中心,辖区1.4万栋住宅、5.2万人口信息同步至系统平台,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单处置、火警信息监测、网格员管理都能实现“智慧管理”。
济南起步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岳广飞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是起步区的目标和方向。其中,济南起步区通过建设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打造数字孪生城市。“未来每栋建筑的每天用水量、耗电量等信息,以及交通、消防等各类社会民生信息,都能链接到‘城市大脑’,从而实现快速感知、快速调度、快速处置。”
大河东流,不舍昼夜,踔厉奋发,只争朝夕。济南黄河岸边,起步区这座高质量发展新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年接着一年干,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以过去2年的建设成果为起点,在起步区这座未来之城尽情书写新的精彩篇章。
(来源: 舜网)
稿件由济南市委台港澳办提供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