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深圳4月29日电(孙倩文 俞欢)4月27日至28日,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在深圳光明举行。光明科学城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三个学科领域,是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承载区。
大会期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院长刘陈立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光明科学城发展前景可期、备受瞩目,这得益于深圳市不断完善光明科学城的顶层设计,凝聚各级政府的智慧,并在三个层面形成聚集的“创新半径”。
第一是物理空间上形成集聚,大学、大科学装置、广东省实验室、各类科研平台在内的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正陆续落户光明科学城;第二是方向上形成聚集,医学、合成生物学、脑科学等领域集中布局;第三是形成人才聚集,吸引颜宁、吴云东等创新人才聚集到深圳开展科研工作。
论坛期间,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正式入驻深圳光明科学城,未来将加速高端科研资源聚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转化,人才培养到科技金融,这是一个全链条的布局。”刘陈立说。
作为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首席科学家,刘陈立描绘了合成生物大设施的应用场景,将其比喻为“生命铸造工厂”。他介绍,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定位于国际领先的高通量、自动化、标准化研究平台,把工业领域的智能制造理念引入合成生物学研究中。
未来,合成生物大设施将打造一个用户的“云端实验室”和运营者的“智能实验室”两位一体的合成生物研究平台,不仅对学术界开放,也对产业界开放。刘陈立认为“大设施一方面将为全国合成生物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还要服务于产业”。
依托合成生物大设施,合成生物学在能源、环境、材料等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应用前景。刘陈立说,深圳正陆续出现合成生物企业,现在有企业已经把产品做出来,有些企业已经有产值,深圳正逐步成为合成生物学科研和产业的“集聚地”。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