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 题:预期稳、信心强——“五一”假期文旅消费热提振中国经济
新华社记者
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中国多地文旅市场火爆,如潮人流带旺消费。各地密集出台引游客促消费举措,不断扩展消费场景,释放消费潜力,提振中国经济。
夜幕下,鲁中城市淄博的烧烤炭炉分外红火,嗞嗞冒油的肉串刺激着八方食客的味蕾。“五一”假期淄博旅游订单同比增长2000%,吸引全国各地游客“赴淄赶烤”。
以“一桌一炉一卷饼”烧烤模式跻身网红城市后,淄博迅速抓住机遇,全方位推介齐韵文化、鲁菜风味、山水景色、陶琉工艺等城市名片。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宋爱香表示,期望借助淄博烧烤热,把更多的游客从烧烤“流量”变为景区“留量”,推动淄博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和提质增效。
为提升游客体验感,淄博规范市场价格、检查食品安全、增派安全巡逻、景区免费开放、车站提供咨询推介服务、免费开放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停车场和厕所……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表示,淄博凭借政府细致服务、商家诚信经营、市民实在好客,形成了游客自发推介、政府迅速反应、市民主动维护的城市营销“良性闭环”。
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乙类乙管”措施实施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转入常态,旅游复苏的转折点比预期来得更早。“这个假期,游客走得更远了,停得更久了。”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游客平均出游半径180.82公里,同比增长81.59%;83.47%的游客出游距离在百公里以上,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9.73个百分点;一日游游客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6.0个百分点,停留2天以上的游客占比提升了9.55个百分点。
博物馆中观展、音乐节上嗨歌、非遗展上体验、民俗街中徜徉……这个小长假,中国民众除了到传统热门景点旅游外,还多了些文化味儿丰富的选择,沉浸式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中共二十大报告要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中国“旅游+”融合发展态势明显,艺术、科技与旅游的融合,有力推动了假日旅游市场的内容创造和场景营造,创造了更多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文旅深度融合场景。
位于陕西西安的大唐不夜城越夜越美丽,流光溢彩的街区里游人如织。身着唐朝服饰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与随机挑选的游客互动答题,幽默的谈吐令“爆梗”不断,引发阵阵喝彩。
这是景区新推出的互动节目“盛唐密盒”,将时下年轻人喜欢的娱乐方式“脱口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糅合在一起。
“‘文化+演艺’是我们深耕的方向,各类文化主题演出均是根据唐文化及唐风元素设计编创,融合科技、创意、互动、沉浸等表现方式。”西安曲江文旅股份公司演艺管理中心总经理苏卉说。
大唐不夜城致力于“夜经济”文旅消费集聚区发展,目前18点到22点时段的街区客流量占全天客流量的70%左右,而今年以来游客接待量已超过了2000万人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旅自古不分家。”戴斌说,当前各地文旅融合已从“诗和远方”的观念融合,逐步发展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从而对地方经济起到较大的拉动作用。
假期消费是观察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窗口,而文旅消费是假期消费的重要推手,其火热程度凸显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日前报道称,旅游业的繁荣可能会提振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增长在2023年开局良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4.5%,原因是消费者开启消费狂潮,而这一消费狂潮在“五一”假期还在继续。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随着居民消费需求逐步释放,升级类消费增长加快。
戴斌表示,以往旅游消费主要集中在旅游目的地的终端消费,自驾游、户外露营等新型旅游形态的流行,带动的是汽车、户外用品等产业链上下游的综合消费。
当前,中国各省份结合地域特色,推出“5·19中国旅游日”文旅消费券、打折促销、满减优惠等一系列线上线下旅游惠民活动。广东省文旅厅今年将向在粤消费的居民和游客发放总值不少于1亿元的文旅消费券;辽宁沈阳向市民和游客发放1000万元文旅惠民消费券,覆盖宾馆酒店、旅游景区、休闲娱乐等六大类文旅场景……
“‘五一’假期出游热折射的是民众对未来经济的预期更稳、消费的信心更强。”在戴斌看来,文旅热背后是经济的快速回暖,同时也进一步稳定了预期、提振了信心,而且带动了大量相关行业的就业,形成助推经济稳定向好的良性循环。(记者刘斐、杨晓静、邵琨、姜辰蓉)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