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辽宁新闻5月9日电(记者赵桂华)“今天又有什么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啊?我特地把我孙子带来了,一起学知识!”一声询问响起,原来是又到了每个月的8号,市民纷纷来到铁西区劳动公园共赴一场“分类大集”之约。5月8日晚上六点以 “穿越万年时空 共赴分类之约”为主题,铁西区5月的“分类大集”带领市民玩起了“时空穿越”,在历史长河中体验传统文化与垃圾分类的有机结合。
玩中学:讲述分类故事 体验时空之旅
“西瓜皮是厨余垃圾,我投中啦!”在原始人陶罐投壶摊位前,投中的欢呼声此起彼伏。摊位负责人介绍说:“原始人用陶罐做垃圾桶,如今我们用陶罐投壶的方式学习垃圾分类,文明更新,分类创新。”
另一边,市民赵女士在欧洲分类高帽套圈摊位套中水瓶并准确说出“可回收物”后,向大家笑着介绍:“欧洲人为防止楼上垃圾倾泻溅到身上而打雨伞戴高帽的小历史,还是我家孩子去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参观学习后教给我的呢。”
传统文化皮影戏、古埃及分类纸网捞鱼、商朝分类摸球、唐朝分类平衡球、宋朝分类推推乐……花样繁多的新奇分类知识宣教项目让大家耳目一新,参与其中仿佛漫步于“分类进化史”的长河之中,深刻体验到人类文明从未止步、对环境的追求从未停止、分类之火生生不息。
“垃圾分类看似是‘空降’到现代生活中的新词语,但其实古今中外人类在垃圾分类上也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程,有着深远的历史。”铁西区分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分类大集”将分类知识融入到分类历史中,让市民在游玩的过程中感受“新”时尚与“旧”传统的完美融合。
学中行:加入志愿团队 汇聚分类力量
“分类进化史”的风从古代吹到了今天,是传承,更是创新。垃圾分类作为新时尚,更加需要新力量、新声音、新作为。活动当天,站在各摊位前最亮眼的当属志愿者讲师身上的一抹抹红色。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志愿者讲师们用他们的认真与热情展现了铁西“分类人”的精神面貌。在全区持续大力推动下,目前,铁西区分类志愿者讲师团已形成规模,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加入到志愿者的团队中,尤其是学生群体,作为垃圾分类的“生力军”,也纷纷主动加入志愿者讲师团队,发挥自己的力量,用青春绘出分类底色。
在志愿者讲师的带领下,许多市民通过抽取答题卡回答的方式了解垃圾分类法律知识,执法与宣传结合,更显铁西特色。光学到知识还不够,不少市民还迅速将知识化为行动,带来家中玩具、书籍等旧物进行置换,并且把“害”留下,把“爱”带回家。
“垃圾分类不应该只是一个词语,它应该是无所不在、连绵不绝的一种生活方式。”现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讲师介绍,《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自2021年5月1日正式实施,沈阳的“分类进化史”至今已走过两周年,垃圾分类理念也随着时间传递到越来越广泛的群体之中,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投入分类浪潮中。
生态兴则文明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铁西区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历史携着文明浩荡向前,在新时代,铁西区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打好青山绿水净土保卫战,扩展分类道路,丰富宣传手段,为创建绿色铁西续写新篇章。(完)
辽宁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