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襄阳要闻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共同缔造乡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共同缔造乡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2023-07-10 08:00:00

  老河口夏诗荷雨村民共建特色民宿

  变“你和我”为“我们”,变“靠上面”为“靠大家”。

  自去年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以来,襄阳聚焦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探索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方法和机制,有效提升居民、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实地采访,感受“共同缔造”给襄阳乡村和社区带来的变化。

  7月8日,老河口市袁冲乡夏诗荷雨村,一栋栋充满现代艺术感的特色民宿正在迎客。

  帮农户设计展板,筹备麦田音乐会,对接外地研学团队……“农创客”童俊忙得不亦乐乎。

  夏诗荷雨村三面被水库环抱,引丹渠从村前流过,夏日荷塘连片,风景宜人。

  该村原叫下四河淤村,由四条小溪对冲流下形成淤积的小平原而得名,2021年正式更名。

  “我们村曾是省级重点贫困村,户籍人口541人,大部分外出打工,常住人口仅90多人。”村委会主任王清林说,一场场院坝会激活了乡村。

  “农创客”资金链断裂——民宿建设一度停滞

  “农创客”童俊曾在武汉打拼多年,2020年回袁冲乡探亲,路过下四河淤村时,发现该村李家庄(3组),14栋老宅破败不堪,常住人口仅剩3户5人。

  他看到了“旧”,但也发现了“美”。从事建筑设计的他,决定改造这些闲置民房,发展特色民宿。

  2021年,他与村委会达成协议:11户村民将闲置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至村集体,收取固定流转费;村集体再租赁给童俊建民宿。

  2022年3月,投资400多万元的首栋“丹丘觅境”民宿开业,白色简欧的庭院浅藏在花丛中,坐揽孟桥川一湾碧水,吸引众多游客打卡。

  但好景不长,因受疫情等影响,项目资金链出现问题,民宿建设停滞,被流转的宅基地闲置。村民们拿不到流转费,纷纷指责童俊。

  民宿项目就这么放弃?村“两委”召集村民商讨,多数群众希望项目继续搞下去。

  院坝会议出新办法——一人建变全村一起建

  开起院坝会,一个个“金点子”冒了出来。

  “召集大家,主要是想听听对民宿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院坝会上,驻村工作队负责人、老河口市委办副主任付建忠开门见山。

  “我们过去就是种地、务工,民宿这块咱也不懂,不知道靠不靠谱?”村民王道忠率先开口。

  “民宿建设和后续经营由专业公司负责,村里会组织专业培训,帮助大家更好经营。”工作队队员向村民耐心解释。

  历时20余天,一场场院坝会逐步勾勒出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村集体成立老河口市诗荷雨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建设还未动工的10栋民宿,交由童俊运营,10户村民享受保底分红,全体村民享受年度收益分红。

  发展民宿需要建污水处理池,村民王玉星主动让出自家鱼塘。王道忠拆掉自家柴棚,为丹丘觅境民宿区新增停车位6个,家里也多了一份收入。

  村民张漫义被推选担任工程监督委员会主任,每天巡查,确保工程质量。

  村民变股民,村集体变股东,创业青年也由“开发商”变为致富带头人。项目得到市、乡两级政府的支持,申请各类资金600万元,紧邻的袁冲村看好该项目,以村集体名义投资200多万元入股。

  今年,10栋民宿全部建成。试运行2个多月,接待游客2000多人次,收入15万元。

  7位年轻人返乡——5村开始联合发展乡村旅游

  去年,一直在外打工的程望回到夏诗荷雨村,看到通村公路两旁绿意葱茏,村湾碧水环绕,感到熟悉又陌生。

  “没想到家乡变得这么美,还有了民宿,完全可以就近务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程望选择返乡养羊、发展大棚蔬菜。

  越过山丘,邂逅麦田,一曲曲清缓的民谣,随着吉他的曲调流泻出来。90后小伙儿张飞在深圳驻唱多年,今年他决定留在家乡,和着虫鸣,为游客唱响麦田音乐会。

  “不到一年,村里陆续回来了7个人,从事种植、养殖,开农家乐。”王清林笑着说,年轻人回流,让乡村活力重现。

  今年2月,引丹渠水利风景区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在袁冲乡党委的指导下,夏诗荷雨联合周边4个村庄成立文旅公司,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谋划游乐园、皮划艇、婚纱摄影、大棚采摘、研学等项目,共同做大乡村旅游。

  樊城花园村合力改造农家乐

  7月4日,刚吃罢晚饭,樊城区牛首镇花园村二组5岁的朵朵就拉着妈妈黄丽的衣角,要去村里新建成的游乐场玩耍。

  迷你过山车、旋转木马、蹦蹦床……这座位于花园村襄西月季苑的游乐场,占地1400多平方米,众多游乐设施成了孩子们的“心头好”。

  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该村党支部书记林伟介绍,襄西月季苑是乡贤能人王强建设的一家农家乐,2013年由村委会引进,曾获得不错的收益,也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由于王强经营重心的转移,去年,襄西月季苑效益下滑,果园荒芜、杂草丛生。村委会与其商议后,王强主动提出,由于精力有限,愿意将襄西月季苑的经营管理权无偿交至村委会,由村委会统筹管理,且前5年的经营收益由村委会享有,自己也能节省几十万元管护费。

  2022年“十一”假期,村“两委”召集村民举行5场屋场会,大家围绕襄西月季苑的改造各抒己见。

  “襄西月季苑紧邻樊城一号公路,区位优势明显,关停太可惜了,要结合乡村旅游搞好配套建设。”村民许耀说。

  “那里面还有我家的土地,我不要租金了,等农家乐赚钱了,土地算入股……”村民们纷纷响应。

  花园村二组村民共提出70余条建议,包括:调整农家乐菜品定价和品种,新增儿童游乐设施,安装路灯和监控设施等。

  村委会将意见梳理成8个具体项目,并积极与樊城区委区政府、区农业农村局等对接,进行项目审批报送。同时联系某道路施工方,拖来2000余车土石方。

  村民们自发来到襄西月季苑,打扫卫生、修剪花草树木,历时1个多月将坑坑洼洼的荒地填平。章成红、刘怀玉等10余名村民以土地、技术等方式入股。

  盛夏时节,襄西月季苑内粉嘟嘟的桃子挂上枝头,葡萄藤蔓爬满花架,空场地内停着6台不同装修风格的房车,集垂钓、采摘、露营、餐饮于一体的农家乐初具雏形。“五一”小长假期间迎客3000余人次。

  “你看,小娃娃们一进游乐场,就像老鼠掉进米缸,嗨到停不下来。”黄丽笑着说,环境好了、游客多了,乡亲们也挣到了“外快”。

  枣阳东郊村众筹建起小广场

  “瓦蓝蓝的天上飞雄鹰,我在高岗眺望北京……”7月7日晚7点,枣阳市环城街道办事处东郊村二组彩虹沟广场,伴随熟悉的旋律,10多人翩翩起舞。

  “吃了饭,跳跳舞,太幸福了。”村民张尧清笑着说。

  东郊村地处枣阳市环城街道最东边,户籍人口810人。二组是全村基础设施最薄弱的组,大家提出不少需求,但村委会苦于财力受限,不敢接招。

  去年9月22日,村委会在二组召开第一次“庭院夜话”,60多人围坐,提出问题,商量解决办法。

  “二组没有一个公共活动场所,能不能建个小广场?”万明文率先提出。

  “我们跳广场舞还要去一组,要走10几分钟,建个小广场就能在家门口跳了。”张尧清和广场舞姐妹们你一言我一语。

  “我家的菜地大,孩子们都在城里上班,一个人在家用不上这么大的地儿,愿意捐出来建广场。”万明华一听这个提议,主动站出来。

  76岁的万明华曾担任东郊村二组组长,他家的菜园在二组最中心的十字路口,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

  在他的带动下,村民张要军、刘明福也捐出旁边的空地。

  其他村民喜出望外,纷纷表示愿意出力、出物资。

  二组村民全员出动,一起清除小广场和周边的淤泥杂物,在外务工的村民也赶回来平地、搬砖。

  村里的瓦匠工程队自告奋勇,队长张尧良带领12名专业泥瓦工齐上阵,仅一周时间,小广场初具模样。

  村党支部书记胡爱国介绍:“这项工程如果请人来做,至少得花10万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委会只花3万元就建好了。”

  广场快建好时,村民们开始修建旁边的“彩虹路”。

  “彩虹路”原来是一条臭水沟,长127米,宽1.3米。村民们一起出力,清理淤泥,铺上预制板,修成一条崭新的小路。村里的年轻人买来彩色圆柱木头,并排立在预制板路旁,用不锈钢管固定起来,做彩虹栅栏。“彩虹路”因此得名。

  “走到哪都干干净净,打心眼儿里高兴。”张尧清笑着说。

  在小广场旁边,有一面笑脸墙。上面贴着村民们自己抓拍的120多张照片,一张张笑脸如阳光般明媚,洋溢着幸福感自豪感,传递着新时代新风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大事小情通过“庭院夜话”晾出来,再由大家讨论评议。去年以来,东郊村二组通过“庭院夜话”确定9个项目,包括路灯亮化、主干道刷黑、环境卫生整治、建村史馆等,所有项目推进时间表、路径图上墙,供大伙监督。

  “大家群策群力,做了很多以前想做却不敢做的事,群众跟我们走得更近了。”胡爱国感慨。 (稿件由襄阳市台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