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辽宁新闻7月12日电(记者赵桂华)盛夏七月,正是求职与招聘供需两旺的毕业季。日前,在位于沈阳市铁西区的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内,来自中德两国的百余家院校、企业负责人和职业教育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参与“创新﹒融合﹒发展——国际双元制教育本土化实践与展望”2023中德(沈阳)双元制教育创新发展论坛,探索拓宽中德园产教融合、校企双赢的双元人才培养之路。
中德园产教联盟成员单位增至110家
本次活动在中德园内的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会议中心举办,是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暨第九届德国企业沈阳行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此前,经开区、中德园综合改革部就已提前征集企业和院校人才需求,在论坛活动前举办了首届“中德园产教联盟双元教育展”,与会院校、企业通过展板展示、现场互动等方式交流分享、资源对接,进一步拓展了校企交流渠道。
论坛汇聚了德国费斯托、SRH教育集团、盍碧玺曼詹外籍人子女学校、华晨宝马、贺利氏、慕贝尔、贝卡尔特、博斯汽车、沈阳航天航空大学、化工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开放大学、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等中德百余家院校、企业。论坛活动以中德创新委员会双元制分委会、中德产教联盟成员单位为核心,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链接教育资源、服务校企合作,促进中德国际双元融汇,省市域产教融合,沈阳都市圈产教平台共享拓展。
活动中,多位院校、企业负责人及职业教育专家学者进行主旨演讲,就国际双元制教育本土化实践与展望、如何提高汽车产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双元人才培养新路径等内容做了精彩分享。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12家单位获授牌,成为中德园产教合作联盟新成员单位。至此,中德园产教融合“朋友圈”已拓展至110家成员单位。
一万余名双元人才已“出师”入企
记者在论坛上了解到,近年来,中德园积极探索德国双元制教育理念本土化的实践,已为园区企业输送了各类技能人才1万余名,走出了一条汲取德国双元制教育精髓、具有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本土特点、符合企业和社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之路。
自2015年国务院批复中德园成立以来,经过八年的努力建设,中德园已经从一张规划蓝图蝶变成为了55平方公里,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900亿元的高端制造产业园区,127家外资企业在此竞相发展。面对中德园国际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众多外资企业的实际需求,中德园依托丰富的对德合作资源开展双元制本土化实践,构建“1+1+X”的工厂化培养、市场化办学教育体系,建设1所中德学院、1所中德应用技术学院和以华晨宝马培训中心为代表的X个企业实训中心,累计每年培养、培训在校生、实习生1万余人。
中德园还积极探索“市场化选聘、专业化引进、双元制培育”人才引育工作和国际化人才发展生态圈建设的“3+1”人才引进培育制度,在全省率先实行园区社会化选聘人才管理模式,在东北率先构建“双元”产业人才培育模式,在全国率先探索中德国际人才合作常态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了涵盖园区不同主体的立体化、全链条、闭环式人才引育工作制度体系。
发力构筑国际化产教融合“人才圈”
今年的论坛活动中,经开区、中德园专程邀请沈阳职业技术学院、鞍山职业技术学院、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工程职业学院(铁岭)等沈阳都市圈院校以及盘锦职业技术学校、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等省内其他市院校参会,积极构建省级产教融合共享拓展平台,促进沈阳都市圈产教融合体加速形成。
为有效整合辽沈地区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供需资源,切实解决人才供需信息不对称、渠道不畅通等“玻璃门”“天花板”问题,2019年6月,中德园管委会协同省、市教育、人力资源部门、省市高中等院校及园区企业成立“中德园产教合作联盟”,搭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共建共享平台。成立后,每年为企业提供2000余名实习生。先后举办12次校企对接活动,每年定期开展“中德园企业进校园系列活动”,150余家企业参加,5000多名学生达成求职意向,解决企业和院校人才供需问题。
多年来,中德园紧紧围绕“打造中欧合作新标杆”目标要求,全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东北地区高水平人才(海外人才)聚集区和创新高地,助力辽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以此次中德(沈阳)双元制教育创新发展论坛为契机,中德园将充分发挥对德合作及辽沈地区优质职教资源和产业资源优势,继续推动中德园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为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完)
辽宁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