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园区

中国服装(铜陵)产业区

发布时间:2023-07-18 14:30:23

面对纺织贸易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恒天集团作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龙头企业集团及其旗下的中国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的品牌优势,抓住全球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及中国服装产业升级换代的机遇,全面整合中国服装产业,构建全球服装加工和销售、服务一体的平台---中国服装(铜陵)产业园。

正值徽商大会在合肥召开之际,2005年5月19日,恒天集团中国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于合肥稻香楼宾馆举行中国服装(铜陵)产业园项目新闻发布会。中国服装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新丝路模特经纪公司也首次来到合肥,大家耳熟能详的国际名模和近年来国内外模特大赛获奖的超级模特在这次发布会上闪亮登台。

恒天集团中国服装股份有限公司投资40亿园,在安徽省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中国服装(铜陵)产业园。中国服装(铜陵)产业园沿江近海,交通便捷,口岸条件优越,按照国际工业开发区最先进的理念定位设计,由全球服装加工基地、全球服装面料采购交易中心、新技术研发中心、服装设计中心,服装展示中心组成,在远期还将筹划建立全球服装面料生产基地,为入园的中国服装企业提供生产技术支持、人力资源配备控制、国际国内营销服务、金融担保、进出口业务代理、展示展览、服装培训学校、服装检测检验等机构的纵向一体化相关业务。产业园实行一次性规划滚动式开发的模式,一期2007年完成,预计实现产值145亿元;二期2009年完成,预计累计实现产值349.5亿元;三期2011年完成,预计雷击实现产值626.5亿元。

中国服装(铜陵)产业园落户于安徽省铜陵市,不仅依托于铜陵便利的地理位置和充沛低廉的能源和人力资源优势,还取决于地方政府积极优惠的招商政策。这一项目的引进,必将有效地推动铜陵产业结构的调整,拓宽就业渠道,拉动铜陵区域经济的增长。

中国服装(铜陵)产业园项目签订的前后

2005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已落下帷幕。恒天集团中国服装股份有限公司与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的中国服装(铜陵)产业园项目成为本次大会签订的一个大单,总投资为40亿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项目的签订,是我市发挥优势、挖掘潜能的一次大胆尝试,对加速我市城市转型、建设经济强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恒天集团公司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全国178户大型企业之一。旗下拥有中国服装股份、中纺机等上市公司和众多知名企业。恒天集团决定投资40亿元在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中国服装产业园是深思熟虑之举,是基于双方的优势互补。按中国服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玉根的话说,是基于这样几个方面的考虑,即:我国纺织服装加工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然拥有发展机遇和空间。按照竞争性产业转移的规律,国际上纺织和服装产业正逐渐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相应的是,我国的纺织和服装也逐渐从长三角、珠三角向中部地区转移。铜陵承接产业转移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离浙江、上海、江苏较近,充沛的能源和周边质优价廉的劳动力,特别是本市和周边已拥有服装产业集群,非常适合发展服装产业。更重要的是恒天集团与铜陵市政府、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发展产业上的想法一致,双方具有一致的合作基础。

该项目从洽谈到签约前后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双方进行了5轮谈判。为了该项目的落户,市计委、开发区等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对恒天集团在谈判中提出的项目规划、用地、政府相关配套政策、开发区投资环境及相关配套能力等及时提供了详细资料。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跑北京与恒天集团的高层多次洽谈,并给予该项目在税收、土地上的优惠政策。我市政府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使恒天集团最终将发展的平台选在了铜陵。

按照中国服装(铜陵)产业园的发展规划,项目一期规划选址位于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纺织工业园内,产业园3年内将投资40亿元建成年销售收入300亿元的集服装加工、技术工人培训、服装展示及服装采购基地等于一体的现代化的服装产业园区。届时,恒天集团中国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将把位于境外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境内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服装加工企业迁到铜陵产业园内,把中国服装(铜陵)产业园打造成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服装产业基地。项目全部建成后,可直接和间接吸纳30万各类人员就业。

据了解,该产业园由全球服装加工基地、全球服装及面料采购交易中心、新技术研发中心、服装设计教育中心和服装展示中心组成,产业园实行一次性规划滚动式开发的模式,一期2007年完成,二期2009年完成,三期2011年完成。该项目将被列入省政府直接调度的“861”重点项目中,项目的落户,对调整我市产业结构,加速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拓宽我市就业渠道,拉动我市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主办单位:铜陵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562-5880390 E-mail:tltbzs2007@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