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襄阳要闻

推动东津城市新中心建设 助力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推动东津城市新中心建设 助力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2023-08-07 12:39:55

推动东津城市新中心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交给襄阳的必答题,是全市上下的共同责任。各地各相关部门统一思想、服从大局,坚持统筹规划与规划统筹相结合,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公共服务优先,加快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东津集聚,稳步推进市民中心、城运中心等向东津转移;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央企、金融机构及有实力的本地企业在东津设立区域总部;坚持可持续发展,统一推进公共区域地下管网建设,科学布局口袋公园等公共绿地,着力提升城市品质……东津城市新中心建设快马加鞭、成效显著。

此次走进东津新区,聚焦和展示市直各相关部门锚定“汉江新都会、襄阳新中心”目标、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和工作成效,进一步凝聚起全市上下支持东津城市新中心建设、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东津新区:聚力城市新中心建设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近日,记者从东津新区(经开区)管委会了解到,今年以来,东津新区按照“一愿景、两高地、三区、四中心”的发展思路,聚力城市新中心建设,加快集聚现代产业,持续做强科创支撑,不断提升城市能级,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加快集聚现代产业。东津新区坚持大抓产业、抓大产业、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思路不动摇,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不断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东风电驱动、鹏展科技、方寸触控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和以卓茂科技、腾龙汽车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充分构建现代服务业集群。以东津云谷孵化中心为依托的数字经济蓬勃兴起。强势汇聚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华侨城文旅示范区项目正式投入运营,汉江生态城文旅项目全面加快建设。

持续做强科创支撑。在高水平科技的征程上,东津新区奋力建强科创机构主引擎。湖北隆中实验室、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正式投入运营,一批代表性成果取得成效,一批技术成果加速转化。夯实高等院校主阵地。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襄阳示范区,院士领衔,加速培养拔尖创新专业人才;华中农业大学襄阳校区(现代农业研究院)今年9月将达到入住条件;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东津校区、襄阳科技职业学院正在加快建设。

不断提升城市能级。东津新区全力绘就山水、人城、产业和谐相融的美丽城市场景。提升品质增“颜值”。推动市政设施、景观环境、现代建筑融为一体,打造一批城市绿心,建设七条景观带、八大城市公园,打造老百姓身边的“城市森林”。全力打造“新标识”。市民中心、规划展览馆、图书馆、科技馆等投入运营,襄阳全民体育运动中心即将建成。培育医疗“新供给”,规划建设三所三甲医院,同济襄阳医院和鄂西北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入驻东津,打造城市新中心医疗服务高地。大力引进一大批优质中小学校,不断提升区域教育办学实力和品牌。持续发挥交通枢纽优势,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争取更多发展机遇。

市招商局:“链”上发力精准招商 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自项目洽谈接触以来,襄阳各级部门详细了解赣锋锂电襄阳项目的各类需求,步步推进、靶向施策、精准发力,‘链接’战略合作伙伴,提供最优服务。”今年5月,在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赣锋锂电)襄阳项目开工活动现场,该公司总经理程宝利为襄阳的高质量招商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作为我国锂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赣锋锂业的下属企业和重点打造的锂电池业务板块,赣锋锂电固态锂电池生产和商业化应用场景的研发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企业计划在东津新区投资100亿元,建设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研发项目。

无独有偶,广东鸿凯、瑞骏特种车等产业链上重点优质企业均已签约入驻东津新区,汉瑞通信、泰美科智能装备等优质项目正在东津新区全力推进全产业链配套招商。

如今在东津新区,纷至沓来的客商、不断签约的产业项目、陆续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强劲的招商引资大潮正加快助推新区高质量发展。

市招商局副局长周建宏介绍,今年以来,围绕东津新区产业特点,我市招商部门强化链式招商思维,按照补齐产业链缺失环节、壮大产业链优势环节、延伸产业链条的思维,紧盯龙头企业、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通过精准招商,进一步壮大东津新区产业集群。

城市中心,聚势而上。未来,我市招商部门将围绕东津新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云计算大数据、文化旅游产业等,结合本地实际,筛选有落户可能的企业,建立重点招引企业名录,坚持“链”上发力的精准招商。同时,大力引进高校和企业合作共建的重点实验室、硕博士研究研发、成果转化、产教融合、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等项目,并与产业投资公司合作,促进产业和资本深度融合,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优先投入“含绿量”多、“含新量”足、“含金量”高的好项目、新项目。

市商务局:做好生活配套服务 大力发展会展经济

为加快推进东津城市新中心建设,市商务局以民心所向、市场所需为根本,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提升新区功能,助力现代化新城建设。

强化组织领导,凝聚思想共识。该局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专班,抓实抓细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推动生活配套服务、会展经济等重点工作成势见效。

细化工作措施,跟踪项目进度。结合东津新区发展实际,加快配套完善农贸市场、便民超市等商业设施,保障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供应。指导东津仟禧生活荟农贸市场规划建设,该项目计划投资700万元,在六两河社区服务中心东边建设25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建成后将满足周边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指导该项目加快建成。

争取政策支持,发展会展经济。会展业在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经贸往来、拉动消费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今年以来,市商务局充分履行职责,指导市汽车行业流通协会等市场主体举办10场汽车促销展。同时,加强政策宣传,强化申报指导,于今年首次争取到省级会展业相关资金支持。

为更好服务会展市场主体,抢抓发展机遇,市商务局将全力支持东津会展中心项目建设,围绕做大做强做优展会、促进会展主体发展壮大,持续强化政策宣传、优化服务保障,多措并举促进我市会展业高质量发展。

市交通运输局:增强新区互联互通能力 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近日,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增强东津新区互联互通能力,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抓好公交便民出行,全力支持东津新区加快推进交产城融合,建设襄阳城市新中心。

增强互联互通能力。今年,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协调省交通运输厅、省高管局等单位开通襄阳绕城高速公路东津收费站,实现了城市快速路襄江大道与高速公路网无缝对接,也为东津新区增加一条快捷通道。近三年,为东津新区新(改)建提档升级农村公路23.77公里,完成6座农村公路桥梁“消危”。目前,正在加快推进217省道东津至宜城段改建工程、440省道东津至枣阳快速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力争2024年全部开工建设,进一步打通东津新区与周边县市间的快速连接通道,撑起外联内畅“硬骨架”。

抓好公交便民出行。在市交通运输局的大力支持下,截至目前,东津新区已有21条公交线路途经停靠。同时,为华侨城、中化六建、汉江国投、东风电驱动等23个单位开通公交包车业务,正在协调相关部门开通经鱼梁洲隧道往返东津新区的公交专线。下一步,将持续增加公交路线和班次,加强高铁、公交、出租车等客运交通无缝衔接,实现“一心四城”半小时交通圈。

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推动高铁片区交产城融合发展。编制出台《襄阳市现代物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计划在东津新区建设东津综合物流园,占地500亩,设计货运能力200万吨/年,主要依托襄阳东站高铁动车所(高铁快运站)和东津新区冷链物流等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业,满足中长距离高时效运输需求,助力东津新区建设现代化高铁新城。

抓好交通执法保障。为支持华侨城景区发展,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积极与景区管理方对接,因地制宜增设出租车停靠点,解决出租车停靠难、乘客打车难的问题。同时,采取日间常态化巡查、周末晚间定点值守的方式,严厉打击巡游出租车、网约车不规范经营行为。主动与襄阳东站驻站公安等单位建立联勤联动机制,打击非法运营、喊客拉客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障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市发改委: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

今年以来,市发改委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不折不扣落实工作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助推东津城市新中心建设。

推动重大政策规划顺利出台。市发改委会同东津新区管委会,牵头起草了《关于推进东津城市新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一支持东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同时,指导东津新区制定《加快推进东津城市新中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度行动计划》《2023年度重点工作清单》。此外,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襄阳都市圈战略发展规划》已由省委省政府审定、省圈办印发实施,在省级规划层面明确了通过倾斜资源与政策、统筹建设时序、聚力大抓产业、打造标杆示范四方面支持东津新区发展。

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市发改委紧紧围绕东津城市新中心建设,督办协调一批在建项目加快进度,谋划推进一批拟开工项目加快前期工作。在2023年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里,为东津新区争取省级重点计划5个、安排市级重点计划8个,目前共开工12个,开工率达92.3%,开工项目已入库11个,入库率达91.7%。

争取重大资金及时到位。积极同东津新区及市直相关部门向上争取中央、省预算内专项资金,截至目前,争取到中央预算内项目1个、无偿补助资金3000万元;争取专项债项目9个、债券需求额度25.58亿元。汉江生态城文化创意产业园被纳入2023年度湖北省服务业“五个一百工程”重大示范项目,同济襄阳医院项目进入国家第五批区域性医疗中心名单。

市发改委副主任郑传兵表示,市发改委将继续做实做细包保服务,加强对东津新区省市重点项目的督办协调,并指导东津新区继续做好概念规划、控规等规划编制与政策文件的有机衔接,加快推进政策规划和项目建设落实落地。与此同时,市发改委将全面下放投资管理类行政审批事权,并优先向上推荐东津新区申报的项目,最大程度争取国家、省政策资金支持,为东津城市新中心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市经信局:争取更多资源要素向新区集聚

“截至7月底,我们已完成4亿元的销售收入,共销售车辆近2200台,同比增长39%。”7月27日,襄阳腾龙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刚说。

作为东津新区新获评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腾龙汽车借助战略重组,依托中城工业集团技术平台优势,深耕智能网联无人驾驶等汽车产业核心领域,产品出口印度、哈萨克斯坦、秘鲁、埃及、韩国等国家,已成为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佼佼者。

腾龙汽车只是东津新区近年来涌现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一个代表。目前,在市经信局的全力支持下,东津新区获评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据中心方向),位于该区的湖北永得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程力新富襄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获评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区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到13家。同时,湖北卓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评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湖北方寸触控科技有限公司获评省级服务型制造业示范企业,东风电驱动获评2022年度省级5G全连接工厂。

“经信部门将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带动作用,全力整合各种资源,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落实支持东津新区城市新中心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争取更多资源向东津新区聚拢、更多要素向东津新区集聚、更多力量向东津新区倾斜。”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富杰表示,市经信局将进一步完善链式招商工作机制,会同产业链牵头部门和招商部门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东津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招引上游配套企业落地布局;加快项目开工、竣工,统筹已签约项目、已开工项目,围绕项目开工涉及到的水、电、气、土地、基础设施、资金、设备等要素,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支持东津新区培育和引进领军型企业,做强产业的龙头支撑;优先支持东津新区企业创建智能制造、两化融合、绿色工厂等各类国家级和省级试点示范。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强规划统筹引领 做好资源要素保障

近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该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强规划统筹引领,做好资源要素保障,全力支持东津城市新中心建设。

坚持规划引领,优化空间格局。在充分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都市圈发展战略规划以及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等上位规划的基础上,高标准编制好东津新区总体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襄阳古城保护提升系列规划,统筹做好古城功能疏解和东津城市新中心建设,积极引导老城区人口疏解转移至东津新区,以规划的优化完善引领支撑东津新区高质量发展。目前,东津新城两个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方案已完成编制,待公示期结束后即可报批。

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项目为王”的理念,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完善计划指标管理,精准匹配资源,建立用地服务绿色通道,保障重点项目快速落地,加快推进“总部新城”“高铁新城”“文旅新城”建设,完善综合服务配套设施,推动“站、产、城、人文”融合发展。

践行“两山”理念,支持建设生态宜居最美新区。支持东津新区发挥生态基础良好的优势,将城市建设融入蓝绿生态本底,实施水润东津、绿满东津、活力东津三年行动计划,把绿道连到社区、把活水引进城区,建设水城交融、水绿交织、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公园城市。

市行政审批局:发展数字经济 优化政务服务

近日,记者从市行政审批局了解到,该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引领、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优化政务服务、深化简政放权,全力支持东津城市新中心建设。

着力推进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加速现代产业集聚。市行政审批局将充分发挥我市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优势,以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为契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东津云谷为平台,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数字产业招商,全力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优质企业技术优势,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数字文旅等方面为传统产业赋能,利用好大数据产业反哺带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在增加传统产业产出效能的同时,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着力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增强人口集聚能力。市行政审批局支持东津新区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更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资源服务平台向东津新区下沉和倾斜,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在区域性统一评价改革成果应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五证同发”改革、工程建设招投标、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等方面,为东津新区提供相关业务指导和协调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在东津新区投资兴业。大力支持东津新区打造“津事今办”政务服务品牌,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一网办”、线下服务“一窗办”、高频事项“就近办”、项目审批“集成办”、服务群众“贴心办”,让企业、群众享受到便捷、暖心、高效的政务服务。

下一步,市行政审批局还将着力深化简政放权,推进更多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加强审管衔接和审管联动,支持东津新区赋权强区,满足新区百姓的办事需求,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市财政局:“真金白银”保障 “真心实意”服务

“服务东津新区发展,要坚持提高站位、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柯剑就财政部门支持东津新区打造“汉江新都会、襄阳新中心”提出明确要求——关于东津新区的来文办件,要第一时间签办、转办、承办、结办,围绕资金保障优先、服务流程优化、政策支持优厚“三优原则”构建工作闭环,坚决做到文不隔夜、事不隔天。

“即接即转、即交即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为提高工作时效质效,市财政局建立了服务东津新区发展的“绿色通道”“一线规则”,坚持做到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把问题带上来、把政策送下去,立足财政职能,切实解决东津新区发展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

围绕华中农业大学襄阳校区(现代农业研究院)、襄阳东津智能制造产业园、襄阳东津云谷孵化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市财政局四级调研员陈勇、政府债务管理科负责人李健等人始终做到全程参与、一线调研、现场办公、强化保障,从项目策划包装到备案审批,从向上汇报争取到落实政策资金,从提出合理化建议到资金规范化监管,为有效解决东津新区项目建设资金难题提供了一揽子政策支持、一站式高效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襄阳财政人服务东津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责任和使命。

近年来,市财政局严格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把东津新区打造成“汉江新都会、襄阳新中心”的系列部署要求,立足财政职能,不断加大资金统筹投入力度,全面提升财政综合保障能力。“十四五”以来,市财政支持东津新区发展资金累计达到近130亿元,一笔笔“真金白银”的资金保障,一次次“真心实意”的高效服务,既是襄阳财政支持东津新区建设“新都会、新中心”的“成绩单”,也是襄阳财政靠前发力、主动作为的“责任状”。

下一步,市财政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在生财、理财、管财、用财等方面持续用力,推动更多财政政策和资金向东津新区流动倾斜,积极助力东津新区打造成为汉江新都会、襄阳新中心。

市卫健委:加快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

7月26日上午10时,在东津新区鄂西北(襄阳)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项目建设现场,汉江城建的工人们正挥汗如雨,抓紧室内外装修。这只是市卫健委将众多医疗项目布局东津新区,加快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的一个缩影。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卫健委提前谋划,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优先将优质医疗资源布局东津新区,全力规划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打造襄阳都市圈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目前,共有鄂西北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项目、市中医医院中医药传承项目、市中医医院东津院区项目、市第一人民医院东津院区项目、市疾控中心迁建项目、市急救中心迁建项目等6个在建的省市重点项目选址东津新区。其中,市疾控中心迁建项目、市急救中心迁建项目预计今年8月底前完成基本建设,鄂西北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项目、市中医医院中医药传承项目和市中医医院东津院区项目有望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基本建设;市第一人民医院东津院区项目预计今年年底竣工验收,投入使用。

另外,市中心医院总部和核心科室搬迁至东津新区的工作正加快进行。

目前,市中心医院正在加快推进东津院区三期工程建设,项目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力争2025年12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

7月24日,又传来好消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襄阳医院入围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这将是首个落户我市并布局东津新区的国字号卫生健康项目。

作为省、市政府全力争取的重点建设项目,同济医院襄阳医院项目将于今年8月底前全面开工。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优势,实现以襄阳市域为中心,引领汉江流域、辐射南襄盆地、定向放大国家顶级优质医疗资源,全面提升襄阳及周边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接下来,市卫健委将通过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强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强化项目资金监管等手段,推动东津城市新中心区域性医疗中心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速。

市住建局:补齐民生短板 加快建设新通道

8月2日,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住建部门正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城市快速路建设,补齐东津新区基础设施民生短板,推进庞公至东津新通道建设等工作,全力支持东津城市新中心建设。

加快城市快速路网建设。为加快环线提速改造项目建设,市住建局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组建工作专班常驻工地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同时开展施工“五比”竞赛,形成推进项目建设合力。截至目前,内环南线至襄阳东站连接线高架主体工程已经贯通,东津互通立交主线桥面已架设完毕,预计今年年底主线贯通,明年建成通车,届时从胜利街到襄阳东站一路无红绿灯,将形成中心城区半小时交通圈。

补齐东津新区基础设施民生短板。市住建局正根据省、市关于东津新区的发展定位和人口规划,将东津中长期规划发展需求纳入城市供水、燃气专项规划编制统筹考虑,加快补齐东津新区供水、供气等民生短板。

加快推进庞公至东津新通道建设。今年2月24日,襄江大道全线通车,极大地改善了东津新区对外的交通联系,成为推动东津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为集思广益建设庞公至东津过江大桥,市住建局已发布大桥设计方案征集和勘察设计招标公告,公开征集大桥设计方案,进一步增强东津新区与主城区的交通联系。

市文旅局:助推新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东津新区汉江论坛项目现场建设正酣。作为汉江(襄阳)生态城文商旅“巨轮”重要的组成部分,汉江论坛总投资约4亿元,涵盖了与知名IP海昌合作的主题体验馆以及高端会议中心、艺术会客空间、汉江生态城城市展示中心,将于明年年底与广大游客见面。

汉江(襄阳)生态城文商旅“巨轮”的加速前进,是文旅部门立足部门职能,持续引导活动举办向东津集聚、项目服务向东津倾斜,助力东津新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文旅部门将从招商引资、产业发展、营销推广等方面发力,助力东津新区打造文旅会展中心。

文旅部门聚焦东津全产业链谋划、全产业生态培育精准开展文旅招商,积极招引符合新区文旅产业发展方向的新项目,丰富东津文旅产业业态,积极打造以华侨城为核心的“华侨城—鹿门山”文旅大走廊,实现文旅资源“连点成线”。今年以来,持续对接上海海昌公园、北京启迪冰雪文旅体育有限公司等知名文旅企业,热情邀请企业投资东津新区。

加大对东津新区的文旅营销宣传力度,引导全省性重大活动、文旅节会活动、会展活动在东津新区举办,将东津新区文旅资源融入全市文旅资源整体打包营销,形成集聚效应,全力打响“东津山水、梦寐襄阳”文旅品牌。

今年以来,市文旅局积极争取,持续在华侨城奇幻度假区举办了湖北省旅游景区及度假区培训班、湖北省第14届导游大赛等重大活动,举办了非要“遗”起玩非遗宣传周等文旅融合活动,指导东津新区举办了襄阳龙舟邀请赛等重大体育赛事活动,为东津新区文旅发展集聚人气。同时,依托市图书馆等公共服务场馆建设,不断完善东津文旅新城公共文化功能,加快建设“主客共享”城市美好新空间,打造汉江流域文化艺术中心。

下一步,市文旅局将在文旅节庆、体育赛事、品牌创建、项目建设方面用情用力服务东津、支持东津,全力为东津新区城市新中心建设作出文旅贡献。

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汇聚信贷力量 力促新区发展

发展地方经济需要“金融活水”浇灌。为支持东津新区建设发展,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号召全市金融机构,通过落地支行网点、加大新区项目建设力度、支持新区企业融资等,全力推动东津新区跨越发展。

为支持东津新区建设,市领导牵头,多次召集全市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走访调研新区项目和企业,召开金融支持东津新区重点项目落地专题会议,推进东津新区项目建设,并将加大东津新区城市新中心建设支持力度列入“信贷投放支持襄阳都市圈建设”措施,提出集中金融力量建设东津新区,为东津新区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新中心、襄阳都市圈核心区强化金融要素保障。为交通、医疗、教育等急需开发建设的重大功能性建设项目做好融资支持,推进东津新区EOD项目建设,跟进重点文旅项目融资进展。加快引进金融机构,争取各类分支机构、区域性总部、功能中心等落户东津新区,支持东津新区打造汉江流域金融商务中心。

农行东津新区支行从去年至今已累计投放个人住房贷款4亿元,为东津新区的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同时,还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做好金融服务。仅去年,该行就投放法人实体贷款9000万元,重点投放在东津新区招商引资企业、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领域。该行还以支持乡村振兴为出发点,针对周边农户和新型农业主体做好金融助力,分别为150户农户发放惠农e贷3000万元,为周边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襄阳农商行以当地棉花购销、养殖等产业群为依托,服务东津新区农业支柱产业。立足区、镇、村,支持一大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12亿元。同时,以“楚天农商云”智慧微贷系统为依托,大力推进“智慧银行”,建立全流程、数字化的移动作业平台,实现现场信息采集、远程认证签约、全程线上无纸化办贷,办贷场景由银行延伸到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通过线上移动办贷,让数据“多跑路”,让客户“少跑腿”,真正做到暖民便民服务。

襄阳公安:夯实新区发展的“平安底盘”

今年以来,襄阳公安机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基层公安机关为民服务能力,为东津新区建设提供有力有效的服务保障,夯实新区发展的“平安底盘”。

湖北得一集团是一家落户在东津新区的企业。过去,该企业门前道路没开口,货车需要绕行到几公里外的路口才能调头进入厂区。东津新区公安分局在走访中得知后,立即协调住建、规划、消防等部门走访调研,最终确定道路开口施工点位。道路改造完毕后,该企业员工上下班时间节约10分钟,货运车辆每车次节约4公里的运输成本。

像这样在公安机关指导下对门前道路进行规划改造、开口的企业,在东津新区还有20多家。

东津公安机关聚焦解决企业难题,主动深入企业收集意见和建议,严格落实各项便民利企服务措施。去年以来,已先后解决20余个困扰辖区企业的疑难问题。

为护航企业发展,东津公安机关严格实行驻企项目警官负责制,在11个在建工地项目设置警务室,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上门督促整改各类安全隐患60余处。纵深推进扫黑除恶、“清风”、“雷火”等专项行动,通过严厉打击金融诈骗、制假侵权等涉企违法犯罪,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聚焦便民利民,东津公安机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各类公安业务的办理效率。将暂住登记、居住证(换补领、签注)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网通办”,实现“进一扇门,办多件事”;为新生儿一次性办好户口簿、社保卡和医保卡,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东津新区党工委委员、公安分局局长徐海斌表示,东津公安机关将依托“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机制,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严打涉企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容错纠错工作机制,提供一线法律服务和提醒,有效防范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通便企利企绿色通道;持续推动“智慧交通”建设,做好重点区域的巡逻防控和假日安保工作,为新区发展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高效的服务环境、有序的旅游环境和优质的营商环境。

国网襄阳供电公司:提供优质电力供应 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国网襄阳供电公司持续抓实电网规划与建设,全力做好电力“先行军”,以优质的电力供应助力东津新区高质量发展。

“为满足东津新区新增负荷供电可靠性要求,必须对辖区内配电网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国网襄阳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任东风表示。通过现状电网和用电需求分析,供电公司计划采取新增变电站电源点、调整优化线路结构、更换老旧设备等多项措施,持续提升东津新区电力设备健康水平。

在新增变电站电源点方面,“十四五”期间,东津新区规划新建110千伏苏岭变电站、110千伏伏牛变电站,新增主变容量200兆伏安。其中,苏岭变电站已于2021年9月投运,主要承担东津新区南部文旅小镇及周边居民用电需求,伏牛变电站主要承担东津新区东北部大湾区工业园等工业及周边居民用电需求。在调整优化线路结构方面,计划通过线路新建、改接等方式,对内环南路、楚山路及南山路等道路沿线电力线路按网格进行梳理,提升区域供电可靠性。在更换老旧设备方面,计划通过对老旧开关设备智能化升级,实现对东津配电网的实时监控,故障隔离和故障恢复“秒级自愈”。

国网襄阳供电公司开发区供电中心项目班负责人王波介绍,公司将集中优势资源,大力推动配网不停电作业,加强重点线路设备巡视,积极响应辖区客户用电需求。

市水利和湖泊局:科学规划现代水网 打造城市滨水新名片

守牢水安全底线、打造水安全防护屏障是加快推动东津城市新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市水利和湖泊局负责人表示,将从科学谋划建设“荆楚安澜”现代水网、补齐城市防洪排涝短板等方面着力,为把东津新区建设成充满活力、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贡献力量。

科学规划现代水网,绘就城市新中心水安全底图单元。市水利和湖泊局积极配合、主动衔接东津新区发展规划实施,系统梳理东津新区218平方公里河库水系,以流域为单元,统筹发展与安全,融合城市建设新理念和海绵城市建设需求,科学谋划防洪排涝网、水资源配置网、生态水网、数字孪生水网四张“水网”,构建“一江三河,两纵三横”的水系新格局。

精准谋划水利项目,助力城市新中心水安全建设。谋划实施汉江堤防提升及滚河、淳河系统治理等一批工程项目,补齐水安全短板,提高东津新区防洪排涝能力。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实现东津新区30座水库水雨情实时监测,为防洪调度决策提供支持。依托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科学谋划城区供水水源提升工程,把优质甘甜的丹江水引入东津城市新中心千家万户。

主动对接新区规划,助力打造生态宜居魅力新城。利用汉江沿线水岸资源,配合东津古镇规划建设及周边区域建设,总体谋划布局汉江滨江水环境保护与利用规划,打造成规模的汉江滨水景观生态长廊,以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东津为目标,融合城市空间布局与自然生态格局,构建人水和谐的滨水生态系统,建设现代都市特色的滨水景观空间,打造城市滨水新名片。

市水利和湖泊局负责人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的部署要求,以流域综合治理推进水利现代化,加快东津新区流域综合治理步伐,进一步提升东津新区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守牢水安全底线,为推动城市新中心高质量发展贡献水利力量。  (稿件由襄阳市台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