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辽宁新闻8月25日电 (车琳 刘亚峰 曲雯)“我一直在想,我应该怎么去帮助他,或许以我微乎其微的努力改变不了什么,但我在尽自己所能帮助他。希望他可以变得更好,可以走出大山,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是大连民族大学理学院、预科教育学院支教团成员马吉祥在教学手册中写下的一段话。
这个夏天,马吉祥与学校4000余名师生一起,组成了611支社会实践团队,奔赴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在社会实践中淬炼火热青春。他们在考察调研中,体会新时代伟大成就,在参观走访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探寻历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他们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发挥学科特色和专业特长,以“自找苦吃”的精神,在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乡村振兴、服务奉献社会中,彰显青春使命担当。
倾听历史足音,践行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7支民族团结实践团走进博物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实践场所,挖掘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和典型案例,探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通过实地调研、观察、充分感知民族团结进步呈现的新气象,以实际行动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先行者。
滨海草原手相牵,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团奔赴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课堂、国家通用语言推广等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经济管理学院实践团采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买买提江·吾买尔,聆听老人跟党走,为人民服务的感人故事,到教育资源匮乏的乡村开展“爱心课堂”活动。土木工程学院实践团在西藏博物馆中感受雪域高原的独特人文气息与历史文化,深刻领会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大家庭和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基层一线,助力乡村振兴,彰显民大青年挺膺担当
大连民族大学研究生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实践团、在巴林右旗大板蒙古族中学、克什克腾旗经棚民族实验小学等四所学校,开设电子信息科普课堂、生物工程科普课堂和中华传统文化科普课堂。在真听真看真感受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志把论文和成果写到田间地头,提升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在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机电工程学院实践团走进农业局了解当地脱贫攻坚奋斗史,走进农村食用菌种植棚,调研食用菌产业如何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和科技人员讨论未来食用菌发展方向,致力于为当地赋能增收贡献知识能力与青春力量。外国语学院实践团奔赴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向当地老人进行防电信诈骗宣讲,为农村留守儿童暑期护航,开展爱心辅导作业行动。八年来,“启明星”支教团累计为650余名学生开展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心愿认领等活动。
从支教育人启迪智慧到培训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化农业,从帮扶农民医疗救助到推广农产品互联网销售,大连民族大学的青年学子们步履不停,时刻奔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道路上。
铭记百年党史,践行初心使命,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239支党史学习教育团走访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回顾党的光辉历程,重温峥嵘岁月,深刻认识党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理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实践团走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红军长征纪念馆,铭记彝海结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等事件,缅怀红军的丰功伟绩。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实践团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乌兰夫同志纪念馆,聆听乌兰夫同志革命事迹。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践团来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大东区北大营营房旧址等沈阳抗联遗址,感悟东北抗日联军14年浴血奋战史。文法学院实践团走进贵州省遵义会议会址,在青瓦砖木中聆听来自1935年的革命回响。
各实践团在红色走访中,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灿烂的未来贯通起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
发挥专业特色,扎根中国大地,感悟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
十年奋进路,阔步新征程。感受时代变化,汲取时代精华,青年学子时刻在路上。
设计学院实践团来到辽宁省葫芦岛市暖池塘镇调研葡萄产销情况,通过实地参观、了解当地特色,根据葡萄的形态、颜色等因素进行创作,为葡萄设计外包装,提高葡萄的市场竞争力,在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中贡献力量。
国际商学院实践团在云南省丽江市,走访宁蒗县苹果种植基地,马铃薯种植基地,了解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根据调研走访,提出农产品销售建议。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实践团在辽宁阜新、贵州贵阳、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青海西宁等地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展的历史性变革,体会自己家乡变迁。土木工程学院实践团在唐山周官屯、开滦博物馆等地开展社会观察,坚定紧跟党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决心。
“我们用脚步丈量、用眼睛发现、用心去体会,感受家乡变化,感悟家乡之美,感知祖国强大,深刻领悟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齐莹在实践结束后总结道。
道中华之美,美中华之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环境与资源学院实践团采访了辽南皮影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德仁,在一尺戏台,一块泛黄的白幕前,欣赏灯影与戏曲跌宕交错之间的好戏,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创新性发展。
在山西省晋中市,建筑学院实践团漫步平遥古城,感受“房子半边盖”“四水归堂”的传统建筑文化魅力,感悟晋人独特的建筑智慧。“我站在古城砖石上,俯瞰着热闹繁华的街道,感受着晋商文化的深藏不露,真是‘三千年地下看陕西,五千年地上看山西’。”建筑学院刘齐结束实践后感叹道。
传承中华传统美食,寻找舌尖中国美味。生命科学学院实践团走进海南省博物馆了解黎族酿酒文化,在尝试朴素技艺中感悟着黎族人民的酿酒智慧,在品尝香甜可口的米酒中了解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
“看到两位维吾尔族姐妹亲手绣出的十字绣里飘扬着五星红旗,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坚信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祖国一定可以走向新的辉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梁悦同学感叹道。学校组织专项团队赴民族文化宫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民大学子翻阅藏在花瓣中的珍贵古籍,聆听民乐交响,探寻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亲身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伟大成就。
开展一次实地调研、组织一次理论宣讲、讲述一个团结故事、做好一件有益实事,发出响亮民大声音……大连民族大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育人为先、谋划在前、加强管理、注重实效”,引导学生在暑期社会实践中上好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大学子既是读书人,也是实干者,他们步履不停,收获满满,让青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用实际行动书写“强国有我,青春有为”的奋斗新篇章。(完)
辽宁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