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昙花一现的南唐国都
来源:江南都市报 作者:黄浦江
作为一个立志继承唐风的当时富国,南唐在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文风最盛的国度,但其穷兵黩武的行为却让这个仅仅存在了38年的小朝廷,在历史上毁誉参半,并在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据南昌地方志专家考证,南唐曾经将都城定在了洪州府(即今南昌),皇宫便在今皇殿侧附近,这样的发现让很多人感到兴奋和新奇的同时,也使他们心存疑虑,南唐为何将都城定在并非政治中心的南昌?
小地名尘封大历史
经常逛街的人会发现,南昌市繁华的中山路附近有个很有意思的地名,叫皇殿侧,事实上,皇殿侧这个地名包含三条小巷,三条小巷分别从八一大道、中山路、民德路向上营坊社区延伸,并在上营坊社区广场交会,好像严密保护着什么东西一样。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另一个方向紧临着皇殿侧的其实是南昌市保育院。那么,南昌市保育院为何会受到如此严密的保护呢?
作为一个已存在上千年的地名,皇殿侧“保护”的当然不会是仅有数十年历史的南昌市保育院了。湾里区政府顾问、南昌市地方志专家张启予经过研究发现,皇殿侧这个地名原来是从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而来,南唐皇城大体上位于中山路东段,东至八一大道西侧,西至东湖,南至中山路,北至上营坊,而南昌市保育院的位置很有可能就是当时的皇宫长春殿所在地。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方重要割据政权,存在于937年至975年,地域所辖最广时拥有今天的江苏、安徽、福建大部、江西全境,湖南、湖北一小部分。很多人都对南唐知之甚少,但提到南唐后主李煜,却大都知道,中学课本上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便是他的词作,他也被誉为一代词宗,实在是唐宋间辞赋传承和光大的重要人物。那么,南唐又是如何将都城定在了南昌?南唐又与南昌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洪崖徐氏养子建南唐
让我们先从南唐建国说起。据徐孺子研究文化会会长徐杰介绍,根据史书和族谱记载,南唐与南昌徐氏有着莫大的关系,首先是建国者为徐知诰,为洪崖徐氏后人徐温的养子,其次洪崖徐氏后人在南唐整个兴亡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徐州高士大成谱》介绍,吴国权臣徐温就是南昌市湾里区洪崖徐氏的后人。
徐温原本是吴国(南吴)的开国功臣,后来他渐渐掌握了吴国的实权,徐知诰是其养子,徐知诰本姓李,徐州人。根据《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南唐书》、《十国春秋》等史籍记载,徐知诰篡夺政权所建国号为大齐,史家称之为徐齐。939年,徐知诰恢复原来的李姓,并改名李升时,为了附会已灭亡的唐朝,把国号改为大唐,是为南唐。不过,《资治通鉴》却记载937年徐知诰即帝位时,即以大唐为国号,并不认为徐齐曾经存在过。从李升跟徐温姓了三十左右的徐姓,到其称帝改姓这一行为中,我们不难发现李对李唐的眷恋之情有多深,看来他还是把复唐定为己任。在当时的诸国中,南唐是最提倡唐风,继承唐风的国家,在这种大背景下,大唐包括茶文化在内的很多传统文化都在南唐得以继承和发扬。
李升称帝时期是南唐的盛世。有野心一统天下的李升即位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奉行韬光养晦的策略,保境安民,不轻用兵。在相对安定的条件下,社会生产有所发展。商人以茶、丝与中原交换羊、马,又经海上与契丹贸易。与同时代的割据诸国相比,南唐地大力强;由于兴科举、建学校,文化也比别国昌盛。可惜的是,943年李升就死了,子李璟继位,李璟和儿子一样,在辞赋方面都有很强的造诣,却都不是聪明皇帝。李璟即位后,连年征战,初期还是非常顺利的,如保大三年(公元945年),南唐乘闽内乱,出兵灭闽,俘王延政。当时,吴越出兵与南唐争地,战争的结局是:南唐得建(今福建建瓯)、汀(今福建长汀)、漳(今属福建)三州;吴越得福州(今属福建);闽旧将刘从效得泉州,南唐授刘从效为清源军节度使,承认其割据。然而南唐的战线拉得过长,损耗了大量的国力,又威胁到了中原政权的利益,危机开始逼近南唐。
南唐中主李璟移都南昌
自955年到958年间,后周世宗柴荣进攻南唐,南唐连续兵败,李璟被迫献江以北、淮以南十四州,被迫将长江以北十四州割让给后周,并且称臣,去帝号改称江南国主,也就是中主。后周显德五年(958年),李璟向后周称臣后,以劳军的名义,向柴荣送上银、绢、钱、茶、谷共百万。这样的朝贡每年都要进行,进一步消耗了南唐的有生国力。
此时,金陵作为国都的弊端开始显现出来了,与敌国仅隔一江之距,虽然加强了城防,但后周的强大还是让李璟寝食难安,如坐针毡。守江必守淮,现在淮南丢了,说不定哪天北军就打了过来,皇帝当到这份上已是相当可悲了,无奈之下李璟决议迁都洪州府,洪州位于南唐腹地,立城悠久,在当时也算得上是一个大城市,且位处盛产粮食的江西,从防务和后勤两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张启予说,当李璟把迁都之事在朝堂上提出来后,招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金陵经过南吴、南唐统治者几十年的经营建设,早已成为繁华冠于当时的大都市,这些达官贵族们的家族产业早已根植于此,令人难以割舍。群臣中只有一个枢密使唐镐表示赞同。李璟此时早已有了决定,“朕已决定以南昌为南都,望中书省速做准备,最迟来年春间启銮”。说干就干,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十一月,李璟升洪州州治南昌为南昌府,定为南都,立马派人大兴土木在南都构建宫殿。
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初,南唐尚书右仆射严续奏,南昌建都诸事俱已齐备,李璟便招来吴王从嘉(即李煜),对他说:“吾已决定日内迁都南昌,立汝为太子,留在金陵监国,以严续和殷崇义为汝辅佐,朝中大事申奏南都,日常政事就由汝裁决!”当年2月,李璟率文武百官逆长江而上,水陆并进,前往南昌。
短命国都三月即被弃
经过了近一个月的游山玩水后,李璟的龙舟于961年3月才驶达南昌滕王阁下。张启予说,李璟率文武百官登岸后,江南西道及南昌府的大小官员倾巢而出,前呼后拥,隆重迎接,李璟乘銮舆马过御道抵达皇宫,整条路銮声不断,也叫鸣銮路,大抵相当于今天的中山路。于是在封建王朝内罕见地同时出现了一个国家两个首都的奇事:南唐都金陵,南都南昌。
李璟自从来到南昌后,心情就日渐不快,越来越感到“洪州乃藩镇之地,及为王都则湫隘尤剧”。想来这时的南唐国力贫弱,而中主李璟也后悔当初无端的用兵,又深深地自责,所以这南都宫殿和城市建设做得都不咋样,搞得迁都后满朝抱怨,李璟自己也心生悔意。居所迫隘,生活上不方便,和金陵比较天壤之别,很多朝廷大臣更是连安身之所都没有。李璟非常郁闷,“元宗每北顾,忽忽不乐,有诗曰:灵槎思浩荡,老鹤忆崆峒”,呆坐宫中时常北望金陵,潸然泪下,手下只能以屏风挡挡他的视线。
李璟后悔之余迁怒于当初赞同迁都的人,把唐镐这位部长级干部吓得自缢而死。李璟自己的身体也日渐虚弱,正当他与群臣商议回金陵时,尚未成行就病倒了。6月初,崇尚佛教的李璟知道自己不行了,便“亲书遗令,留葬西山,累土数尺为坟。”当月,李璟死在了长春殿内。后主李煜不忍心将父亲遗体留在南昌,便将他葬在了南京,并请求宋朝皇帝恢复了李璟的帝号。随着李璟的暴毙,文武大臣都回到了南京,南昌这个短命国都三个月就被废弃了。
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李煜命林仁肇为南都留守兼南昌尹,皇宫也就成了留守衙门,忠心耿耿地护卫着垂死的南唐。972年,宋太祖使反间计成功,林仁肇被李煜派人鸠杀,南昌城随即被破,而南都则维持到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南唐被宋灭亡时止,共计17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唐最后的日子里,同样是洪崖徐氏的后人起了关键作用,当时有名的书法家徐铉、徐锴兄弟是南唐大臣,徐铉为南唐降宋充当了谈判使者,后来宋太祖不放心李煜,便派徐铉去刺探他,李煜大发感慨,后悔错杀大臣导致亡国,宋太祖得知后,起了杀心,后又听说李煜写出“小楼昨夜又东风”和“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词句,便杀了李煜。
经过了1000多年的朝代更迭,长春殿在清代已是荒凉破败不堪,辛亥革命时更被起义部队作为“举火为号”之地而烧了,古代长春殿早已不存,只有上了岁数的老人才知道,南昌市保育院应该就是原来的长春殿所在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