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珍: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
刘和珍半身像
刘和珍(1904~1926),出生于贫民家庭,自小养成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品德。1918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西女子师范学校,担任校刊编辑。时值五四运动前夕,她受到革命思潮影响,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认识到新的女性,肩负着改造旧中国、旧制度的责任,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实践之中。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她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挠,起而奔走呼号组织同学走上街头讲演,抵制日货,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
1921年,刘和珍继续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公开宣战,在江西首倡女子剪发。女师很快掀起剪发高潮,三两天内剪发者不下百人,学校当局认为她“首倡剪发,有伤风化”,被勒令退学。同年冬,刘和珍等人在南昌发起组织了进步团体“觉社”,并担任“觉社”总务股干事,主编《时代文化》月刊和《女师周刊》,宣传进步思想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妇女运动。
1923年秋,刘和珍从江西来到北京,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升入女师大英语系。学习期间,她经常到北京大学旁听李大钊讲授的《社会学》《女权运动史》等课程,回校后广为传播。她也是鲁迅先生作品的忠实读者。由于她思想进步,成绩优异,善于团结同学,深受同学们的尊敬和信赖,被大家推选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成为北京学生运动领袖之一。
女师大的校长杨荫榆由于极力维护封建礼教而引起进步师生的不满,于1924年11月爆发了驱杨运动,这就是中国妇女运动史上著名的女师大风潮。刘和珍作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是这次风潮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
1925年8月10日,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颁布解散女师大,她受同学们的委托起草驱杨宣言,撰文揭露反动文人陈西滢的无耻抵赖,有理、有力、有节。在教育总长章士钊的唆使下,北洋政府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刘百昭竟然率领军警闯进学校,并派武装军警和流氓打手400余人3次打进女师大,断电、断水、断炊,逼迫学生离校。刘和珍亲率学生誓死抵抗,并通电各界:“此身可死,此志不渝,苟威武之再加,决誓死以殉校。”终因寡不敌众,被拖出校门,关在一潮湿小屋内,仍坚贞不屈。
1926年3月12日,日本军舰驶入中国大沽口开火挑衅,被逐出。继而纠集列强各国向中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进行无理要挟,北京各界无比愤慨。3月18日,80多所学校共约5000多人,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通过拒绝八国最后通牒、驱逐帝国主义公使、立即撤退驻天津的外国军舰、组织北京市民反帝大同盟等决议。会后,正午12时,两千多群众开始示威游行,刘和珍担任女师大队伍的指挥。
上午8时许,林语堂教授接到刘和珍的电话,以学生自治会的名义请准停课一日。刘和珍把标语小旗分发给同学们,发表了简短而激昂的演说,然后高擎校旗,带队出发。女师大的同学来到天安门,国民大会尚未召开,主席台上悬挂着前一日请愿被刺伤代表的血衣。会后,群众开始示威游行,刘和珍担任女师大队伍的指挥。在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遭段祺瑞卫队的屠杀,47人遇难,伤199人受伤,史称“三·一八”惨案。一颗子弹从刘和珍背部入,斜穿心肺,又被猛击两棍,不幸牺牲,年仅22岁。
这起事件直接导致段祺瑞政府倒台。
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赞扬她是一位具有“干练坚决、百折不回”气概的“真的猛士”,是“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其中一句“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已成为广为传颂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