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昌与台湾 > 洪都文化

清代南昌城里有六个衙门

发布时间:2023-08-28 20:44:39

  来源:南昌晚报 作者:高小茜

  “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里说的衙门指的就是过去的官府。在清代,南昌设有抚台衙门、藩台衙门、臬台衙门和道尹衙门,这四所衙门代表着南昌乃至江西全省的最高权力,人们直白地称其为“四大衙门”。昨日,记者在1926年南昌首张采用测绘技术制成的《南昌市全图》上看到,已经在历史长河中消失的“四大衙门”还能找寻到其旧址。记者了解到,除了“四大衙门”外,当时南昌城里还有南昌县衙门和新建县衙门,为清代南昌的县级衙门。

  记者高小茜文 马悦图 实习生徐保美文琴

  四大衙门围绕章江门布局

  摊开1926年的《南昌市全图》,抚台衙门、藩台衙门、臬台衙门和道尹衙门的地理位置清晰可见。“这四大衙门在地图上都围绕着章江门,这与当时的水运交通发达的情况息息相关。”东湖区文化馆馆长闵思龙告诉记者。

  据介绍,章江门位于今章江路西端与榕门路相接之处。1929年,章江门的城墙拆除以后,改成了现在的榕门路。“章江门外就是南昌城的码头,旁边有精美的‘接官亭’,还有豫章十景之一的‘章江晓渡’,从当时资料来看格外精美迷人。”闵思龙说。

  据闵思龙介绍,章江门临着赣江,所谓“接官送府”的典故就是由此得来。当时的京官都是从京杭大运河到长江,进入鄱阳湖到赣江再到南昌,所以章江门是官员们进入南昌的要道。

  “当时,接到的官员从接官亭穿过章江门进入南昌城区,一进入城区就是布政司衙门,往前走就是官巷,也就是现在的民巷,到达巡抚衙门,再往前就是按察司衙门,通过这一系列布局,可以清晰地发现这片区域就是当时清代行政机构聚集区。”闵思龙说。

  经过多年的变迁,旧衙门的建筑如今已不复存在,在现代化的建筑前,人们再也找不到丝毫当年衙门的痕迹,只能从文史记载的细枝末节中寻找当年的影子。

  省级衙门

  抚台衙门清代时后墙路被一分为二

  道路无言却默默见证了时代的变迁。顺着江西省省情教育专家黎传绪的指引,记者在《南昌市全图》上看到,在现在的后墙路所在位置上,后墙路被一分为二,一条叫臬后墙,一条叫督后墙。督后墙便是指清代抚台衙门后墙紧靠的路。

  “后墙路路名的由来便是清代抚台衙门后墙紧靠的路。”黎传绪告诉记者,如今市民都非常熟悉的原南昌经济大楼,现在已经改成一个大酒店,那个位置就是历史上的抚台衙门。

  据介绍,这个抚台衙门始建于元代。从十二世纪的元朝初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漫长的700多年里,这里一直都是江西最高权力的象征,是旧时代所谓“江西第一衙门”所在地,一直以来都是让百姓望而止步、战战兢兢的地方。

  清朝灭亡后,巡抚作为一级行政大员随之撤销,抚台衙门遂被改为江西督军府,成为直系军阀孙传芳的官署和住址。在孙传芳统治江西期间,南昌的抚台衙门多处被拆,多处被改为西式建筑,除西花厅稍留旧迹处,旧衙门已基本面貌全非。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前夕,孙传芳下令在南昌城内纵火,包括滕王阁在内的南昌诸多名胜、建筑毁于一旦,抚台衙门自然也不能幸免。

  北伐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也曾驻守于此直到南昌解放,建国后江西省人民政府也一度在此办公,1958年省政府迁往北京西路,南昌市人民政府又驻此办公。直到2002年,南昌市政府整体迁往红谷滩新区,此地作为行政中心所在地的历史就此终结。

  臬台衙门方志敏烈士曾被囚于此

  黎传绪说,《南昌市全图》上,臬后墙代表的意思就是这条路紧靠臬台衙门的后墙。“由此看来,抚台衙门和臬台衙门的位置相邻。”黎传绪说。

  臬台又称按察使,是分管司法、乡试及地方官员考察考核的省一级官员,其衙署即臬台衙门又简称臬司。臬台衙门旧址位于今天的后墙路东段,其范围大致涵盖了今天的南昌市第一医院门诊部大楼、住院部、原门诊部及外文书店、文物商店等地。因为臬台分管司法,所以臬台衙门又是代表省级行政机构审讯案件、关押犯人的官衙。

  据介绍,在臬台衙门门口,必须悬挂一面巨大的牛皮大鼓,供治下的百姓击鼓鸣冤之用,而根据规定,只要有人击鼓鸣冤,臬台都必须无条件立马升堂审案,其办案效率确实很高,当然,其审案的公正与否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据资料记载,北伐前后,臬台衙门大部分建筑已损毁严重,国民党当局遂索性将其改为监狱,用来羁押革命党人,方志敏烈士也曾经在这里被囚禁关押过。

  藩台衙门百年柱础映射公堂大殿之雄伟

  藩台衙门与抚台衙门、臬台衙门并称为三大省级衙门。据介绍,藩台又称布政使,是分管财赋税收的省级地方官员,藩台衙门,也叫布政使司署。

  “从省歌舞团,由南往北,一直到省话剧团,都是当时藩台衙门的所在地,当时规模非常大。”据东湖区文化馆馆长闵思龙介绍,清代藩台衙门旧址位于今天的子固路北段,包括现在的省话剧团,省歌舞团,省京剧团等一大片区域,过去都属于它的建筑范围。清朝灭亡后,国民党江西省政府曾在此办公。

  在省歌舞团的院内,记者看到一栋明末清初时的老建筑,现在是省歌舞团的老年活动室。据在此长大的万先生介绍,这栋房子以前是个警卫室,其对面曾有个结构相同的建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被拆除。

  随后,记者又在院内一户人家中,找到了被拆建筑残留的砖。据这些砖的主人介绍,她的爱人爱好收集各种石砖,当年那栋老房子被拆时,她的爱人便花钱买了一些保留了下来。“这是铭文砖,上面刻有‘水洪口’三个字,经过我们查阅资料,这应该是湖北一个官窑的地名,也是砖窑的窑名。”闵思龙说。

  除了这些铭文砖外,还有两样见证藩台衙门的历史遗迹和构筑物。“这个大的红石墩学名叫做柱础,是当时公堂大殿上立柱子用的,起到防潮的作用。通过柱础的直径,可以推断出当时柱子的粗壮,可知当时公堂大殿之雄伟。”闵思龙说。

  市级衙门

  道尹衙门旧址修建了南昌第一所公共园林

  在南昌市民心中,有条有名的蛤蟆街,是以前人们卖蛤蟆、吃蛤蟆的地方。其实,这条路叫豫章后街,在清朝时被称为道尹后街。

  “道尹后街就是紧靠道尹衙门后墙的路。”黎传绪说,宋代改道为路,元朝建立行省制度后,道作为一级行政区划被废弃,清代恢复使用后,“道”的职能及管辖范围已和唐宋大为不同。清朝时的道尹相当于市一级的地方行政长官,所以南昌的道尹衙门管辖范围仅限于南昌市,这是和抚台衙门、藩台衙门、臬台衙门所不同的。

  据悉,清代恢复道作为行政区划后,江西全省被分为七个道,南昌市所在区域隶属豫章道,豫章道包括现在的南昌市区、南昌县和新建县两县及九江,宜春地区部分县市,因而,南昌的道尹衙门正式名称应该是豫章道衙门。

  辛亥革命后,因为道作为一级行政建制已不复存在,民国政府遂对道尹衙门进行了拆除改造。1926年,国民党江西省政府在道尹衙门旧址上修建了南昌第一所公共园林——豫章公园。不久,国民党江西省党部选址于此,将它的后半部分作为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办公的地方,中间建了一个中山纪念堂。建国后,省、市政协及民主党派机关大多驻此办公,如今这里是江西省政协的办公所在地。

  县级衙门

  南昌县衙门和新建县衙门

  战火燃烧新建县衙门迁址城内

  据黎传绪介绍,南昌除了有名的清代“四大衙门”外,当时南昌城里还有南昌县衙门和新建县衙门。“这两个衙门是县级衙门,分别管理南昌县和新建县。”黎传绪说。

  “新建县衙门旧址就位于叠山路华润万家对面,以前地图上还有条路叫新建后墙,后来城市改造,这里做成了叠山路菜场。”黎传绪说。

  新建县衙门的位置为什么在南昌城里?黎传绪解释称,元朝时期战火连天,原本位于原牛行车站位置的新建县衙门被火烧毁,新建县衙门便被迁到南昌城内。


南昌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