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兵团新闻8月30日电(王小霞 胡俊建) 他,1.8米的大个,黝黑的脸庞,魁梧的身材,走起路来铿锵有力,时常透露出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一股永不服输的拼劲,他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三团十五连职工、退役军人王义强。
王义强于1984年10月参军入伍,198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11月退伍返乡参加工作。30多年来,王义强扎根团场、热爱农业,以忘我的奉献精神和永不言弃的顽强斗志,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一流业绩,多次被团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无私奉献帮扶群众
1989年,王义强退役后,带着满腔热血回到家乡参加农业生产,立志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
王义强从最初的几十亩地干起,在工作岗位上仍然保持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军人本色,尽心尽责,很快掌握了棉花种植技术。期间,他积极响应团场号召,收复别人不愿种植的弃耕地,通过一路摸爬滚打,最终发展成为拥有500余亩棉花的种植大户,实现年收入50多万元。
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是王义强一直以来的心愿。2018年,团场实施综合配套改革,连队有12名青年职工一时没有地种,情绪很不稳定,让连队领导犯起了难。王义强得知情况后,立刻想到自己是种植大户,应该把土地让出来,支持连队党支部的工作。
“王义强你真傻!咱们家千辛万苦、花费这么多钱把弃耕地和盐碱地改良了,现在你要把地让出去?你想想看,咱们家一年可要少收入30多万元呀!”王义强的妻子张秀华生气地说。
“秀华,个人富不是富,大家一起富才是富。这么多年,咱们家也有一些积蓄了,俗话说知足者常乐嘛。”王义强对妻子说,“我是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就要讲付出、讲奉献,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不然我怎么对得起党员这个身份……”
经过苦口婆心地劝说,王义强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2018年,王义强将400余亩地让了出来,分给了12名职工。到2022年底,12户职工家庭纯收入达80余万元。
带头示范勇当表率
“是党员就要带头干!”这是王义强的口头禅。在日常工作中,王义强总是带着感情纾民困,主动作为解民忧,想方设法为连队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带动职工勤劳致富,引导广大职工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十五连是团场有名的“盐池村”,地下水位高、土质板结、土壤贫瘠,作物收成低,过去一些职工思想不稳定,不愿在这里种地。王义强退役后回到连队,立志扎根连队,下决心治理盐碱地,为职工群众起好示范带动作用。
为了改善盐碱土壤,王义强在自己承包的500亩土地上辛勤耕耘。除每年放好压碱水外,他还投入资金对盐碱地进行土壤深耕、拉沙改土、培肥地力等,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把几百亩盐碱地改造成优质高效棉田,成为团场远近闻名的棉花种植能手。
“在王义强的示范带动下,连队的盐碱地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盐碱地面积逐年减少,职工们种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22年,我们连队棉花生产实现总产461万公斤,职均收入12万元。”十五连党支部书记吕安云说。
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多年来,王义强自觉自愿投身到社会服务活动中,用真情实意和实际行动为连队职工群众服务,书写了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连队有一位76岁的龙奶奶,一个人独居生活。王义强主动与老人建立联系,不定期到老人家中,倾听老人心声,关心老人身体状况,帮助老人代买生活用品,鼓励老人保持良好心态。一项项暖心服务,让老人深受感动。龙奶奶逢人便夸:“小王每个月帮我解决很多生活难题,我非常感谢他的惦记和照顾。”
今年,该师市党委安排部署“一张网、双指数、三平台”工作机制以来,王义强主动担任片区网格员,包联10户职工家庭,在网格中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成为社情民意的“收纳员”、邻里纠纷的“和事佬”、困难群众的“贴心人”。王义强还认真开展“每周走访”“周三夜话”活动,定期走访包联户,将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到每个家庭,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职工群众的“幸福指数”。
主办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