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市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济南市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推广应用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到2025年,集聚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5家以上,关键零部件骨干企业10家以上,形成新能源商用车、乘用车全品类产业基地,拥有主要技术指标、设计能力、制造工艺可达国内先进水平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打造制造服务交互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共同体,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0亿元。
打造具备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领域新增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5家,培育智能汽车核心技术开发企业3家;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5万辆,新能源汽车销售比例达到40%;全市建成并投入使用充换电站800座以上、公共及专用充电桩22000个以上,加氢站(含合建站)10座,实现重点应用区域全覆盖。
在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共同体方面,《行动计划》提出,鼓励国内外技术领先、实力雄厚的企业在济投资建设整车制造、研发项目。鼓励自主品牌培育壮大,支持整车企业新能源化与智能化转型升级,支持重点企业牵头承担重大攻关任务,加强区域协同,打造具备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大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精准招商力度,重点引进驱动电机、控制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项目,支持做大做强车规级功率芯片、氢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项目。
加快推动自动驾驶集装箱卡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停车场自主泊车等典型场景示范项目落地。鼓励国内外知名的人工智能、互联网、信息通信等企业与本地整车企业深度融合,形成一批网联汽车零部件和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优势企业。依托由低轨卫星构成的天地一体化星座系统,加强与网络运营商合作,组建专业局域网,提供厘米级精度的动态定位服务。
聚焦氢能全产业链技术进步与产业化发展,加快氢燃料电池设备及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发。探索建立辐射济南周边区域的“1+6”都市圈协同发展绿色基金,推动新能源汽车和绿碳出行积分体系跨区域一体化发展。
打造济南市新能源汽车消费侧碳核算应用试点
在构建绿碳交通体系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建立绿碳出行积分制度,出台绿碳出行积分管理办法,探索搭建“参与绿色低碳出行—核算奖励绿碳积分—积分抵扣绿碳消费—构建个人碳交易纽带”的全民碳普惠闭环机制。打造济南市新能源汽车消费侧碳核算应用试点,探索实现新能源汽车产品积分交易与新能源汽车使用碳减排奖励政策双轨同步。逐年扩大绿色交通示范区范围,到2025年,主城区内重点区域全覆盖。
提速车辆全面电动化进程。到2025年,出租、邮政快递、城市配送领域车辆电动化保有量达到40000辆以上,建筑垃圾运输、砼搅拌、环卫、园林绿化领域车辆电动化保有量达到4000辆以上。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下沉销售服务网点,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的销售服务网络。2023年,市级、区县级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各组织开展1次以上,2024—2025年,每年延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1次以上。
鼓励在既有小区“统建统营”充电基础设施
在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加大集中式充换电站建设力度,严格落实新建停车场充电桩配建要求,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充电站全覆盖,并提高直流快充桩占比。鼓励在既有小区“统建统营”充电基础设施,推广“多车一桩”“临近车位共享”等运营模式。结合实际开展县域城乡公共充电网络规划,实施充电基础设施“村镇通”工程。鼓励符合条件的加油(气)站改(扩)建为综合能源站,完善改(扩)建标准与流程。支持V2G技术推广应用,鼓励车主参与电网需求侧响应,探索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实施路径,完善储放绿色电力交易机制。
在拓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强化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信贷支持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车商业险覆盖率,试行新能源汽车保险线上一键投保、报案、理赔一条龙服务。推进UBI(数据差异化)保险模式,探索新能源汽车换电保险试点服务,探索自动驾驶在路测、试运营以及商业化阶段的保险机制。健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流通机制,发展新能源二手车交易市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探索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布局汽车“奥特莱斯”、汽车改装创意园、汽车公园、汽车博物馆、汽车运动赛事等项目,打造新能源汽车文化生态,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特色园区达到5个以上。
(来源: 舜网)
稿件由济南市委台港澳办提供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