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江苏新闻

海归传承家族手艺:二胡漂洋过海觅知音

发布时间:2023-09-28 20:24:22

中新网江苏新闻9月27日电(葛轩琪)日前,走进苏州相城区江南民族乐器厂,“85后”的俞晓伟正埋头于二胡制作与改良设计,摊开布满老茧和伤痕的双手,他笑着说,手艺人嘛,小伤小痛都是难免的,不算啥。 

出生于1987年的俞晓伟,是江南民族乐器厂的制作师、设计师,也是相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胡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俞晓伟的祖父那一辈便从事二胡制作,深知其难的俞晓伟从小就想摆脱这份苦差,于是选择出国留学。

然而,兜兜转转。2014年学成回国后的俞晓伟,最终还是选择了二胡制作这条路,希望用自己的知识与技能让将这份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直到现在,做了近十年的二胡,俞晓伟仍然认为自己的学艺之路还在继续,还有更多的细节值得改进,还有更多的工艺值得创新,而这些可以继续探索之处,便化为了俞晓伟深耕其中、精益求精的动力与激情。 

工作中,俞晓伟与父亲也时常出现意见相左的时候。在俞晓伟看来,手工艺品表达出的审美观念与思想价值,会随时代变化而变化,设计和制作也要与时俱进。而父亲则认为,保持二胡原有的音韵便是最好的传承。父子俩都是典型的“倔脾气”,在制作理念上有所偏差,但这不影响他们对二胡同样的热爱。

业内普遍将纯手工制作视为必须,但俞晓伟认为,纯手工制作费时费力,对于越发庞大的市场需求来说,显然无法满足。机械化生产的加入,对于满足中低端二胡的需求来说,十分有益。

因此,早在入行初期,俞晓伟便与祖父、父亲一起设计研发了可以辅助加工琴筒外形的机器,提升了中低端二胡的制作效率、提高了产量,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如今,江南民族乐器厂的二胡年产量可达8万至10万把,是苏州二胡出货量最大的工厂,该厂的“灵岩”牌二胡也是业内的佼佼者。

俗语说,二胡虽神奇,全凭一张皮。即使采用了机械辅助,二胡制作的90%仍然需要手工完成。在制作过程中,“蒙皮”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二胡最终呈现怎样的音色,就看这蟒皮蒙得如何。

而要做好这道工序,必须要选皮正确、裁皮合理、铲刮到位、顺其自然、适控松紧。为了熟练掌握这项技术,俞晓伟不断请教有着丰富经验的祖父与父亲。

历经一次次失败,俞晓伟从未放弃,骨子里对完美的追求,让他多了许多耐心与毅力。经过反反复复的实践再实践,俞晓伟逐渐找到感觉,积累出属于自己的经验。

为了拓展二胡市场,2016年,俞晓伟开始利用自己留学所学,发展电子商务,拓展海外市场。通过一场场乐器展出,逐步把二胡销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家。通过几年的努力,江南民族乐器厂二胡的年均出口量达到了两万把。

以勤劳练就技艺,以手艺传递匠心。一路走来,俞晓伟仿佛依旧是当初懵懂学艺时的少年,每天伏在工桌前,沉浸在声声弦韵之中,探索着二胡佳品的诞生。(完)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