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二)

发布时间:2023-10-20 19:53:26

  “我要对全村人的生命安全负责”

  ── 记武清区黄花店镇冀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董坤

  有一种身份,叫共产党员;有一种信仰,叫不忘初心。

  武清区黄花店镇冀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董坤是个“90后”,担任冀营村“一肩挑”也才两年时间,面对严峻的洪水考验,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丝毫没有退缩,挑重担、当先锋、打头阵,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黄花店镇冀营村位于永定河蓄滞洪区内,洪水来势汹汹。

  7月31日,接到人员转移通知后,董坤立即召开村“两委”会议明确分工,成立3个防汛小组,分别负责挨家挨户排查摸清人员底数、在各个路口疏导交通引导群众转移。

  转移过程中,有些村民觉得村里地势高、淹不了,不愿意走,董坤一遍一遍解释,挨家挨户劝说,嗓子说哑了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是村里的带头人,我要对全村人的生命安全负责。”就这样,从下午3时转移开始,到晚上8时左右,冀营村常住人口754人全部撤离。

  “村民很配合,让转移全转移走了,但大家惦记村里面的情况,得第一时间告诉他们。”董坤和村干部商量对策,她提议为大伙儿“直播”水情。村干部苏春鹏自告奋勇:“穿上救生衣,进村拍视频,把村里进水的实况告诉大家。”

  “这是陈胜义家,这儿水多,最深的已经进院了……村口,张建民家,这边就没什么水了……”伴随着时断时续的信号,一段又一段视频传到了村庄微信群里。

  一场洪水,一次“大考”。连续10余天高强度值班值守,每天睡眠不足三四个小时,董坤不叫苦、不叫累,始终坚守在防汛抗洪最前线。

  防汛期间,董坤的车成了她的“家”,后座摞着矿泉水、救生衣、大喇叭、方便面,白皙的皮肤被晒得黑红,脖子也被晒伤。

  高强度的工作没有让她打退堂鼓,越是危难时刻越是冲在第一线,真正做到了把洪水挡在身前,把群众护在身后。

  正是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彰显了新一代年轻党员干部的使命与担当。

  “守住通信”就是“守住生命”

  ── 记西青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三级主办郭少斌

  “指挥部在哪里,通信保障就要到哪里”。作为一名防汛抗洪一线通信保障人员,西青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三级主办郭少斌坚信“守住通信”就是“守住生命”,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迎战防汛抗洪救灾这场硬仗。

  东淀蓄滞洪区紧急启用后,郭少斌第一时间投入一线开展网络会商。“1个笔记本电脑,2个对讲机,2个卫星电话,1个插线板,还有充电器。”郭少斌嘴上一遍一遍地重复着,生怕落下一台设备,因为在一小时内他需要完成与市防指的各项通信设施测试工作,确保网络会商即时启用。到达一线指挥部后,他迅速配置调试各个设备,按时完成各项测试任务。转天,他组织了4人的保障小组早早地进驻指挥部。

  随着防洪形势日益严峻,蓄滞洪区水情成为了焦点。凭借多年的信息化项目建设经验,他要为指挥部配置“瞭望镜”,第一时间想到了高点云防监控系统。报请指挥部领导同意后,他立即与通信基础设施保障单位──西青铁塔公司进行技术对接,完成了外围高点基站选址、监控区域规划、巡航路径测算等一系列前期准备,最终于8月5日中午前完成沿独流减河、子牙河两线布局共计13路高点监控视频的建设任务,实现对区内重点行洪河道、蓄滞洪区过水情况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为行洪泄洪精准调度提供了有效的支撑手段。

  为了掌握蓄滞洪区各进洪口门、退洪口门、重点闸口每日工作情况,确保实时画面回传市、区两级指挥部,8月6日,郭少斌临危受命,带领2个无人机飞行小组定期进行飞行摄录。在烈日炙烤下,郭少斌和小组成员们的衣服像是从水里泡过的一样,汗水的结晶在后背绘出蜿蜒的“地图”,但他们从不叫苦叫累。从8月6日至11日,郭少斌和同事们累计组织安全飞行20余次,及时将一线情况传回指挥部,为精准决策提供了有效依据。

  毅然逆行 只为百姓安宁

  ── 记北辰区消防救援支队丹江消防救援站副站长薛远

  戴上橙色头盔,披上橙色战甲,拿起铁锨,正在休假的他,毅然加入到抗洪抢险队伍中。

  他说:“灾情就是命令,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作为和老百姓贴得最近最紧的消防指战员,这个时候,我们必须义无反顾站出来!”

  他,就是北辰区消防救援支队丹江消防救援站副站长薛远。

  7月31日22时许,正在双街镇家中休假的薛远,听闻天津防汛抗洪任务紧急,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他心急如焚,一刻也坐不住。

  他当即决定放弃休假,第一时间请示支队,赶赴任务现场,参与紧急救援。

  途中,薛远通过视频连线,迅速组织了一支4人救援分队,专门负责人员排查工作。

  很快,他带领救援分队抵达泄洪重点区域──双街镇庞嘴村。在洪水到来前,紧锣密鼓地开展“敲门行动”,重点走访“五保户”、低保户、独居老人等困难群体。

  经过不懈努力,薛远与救援分队终于以最快速度将120户重点住户全部排查一遍,确保重点区域应撤尽撤、不留一人。

  也许,很多人会这样想:任务完成了,可以放松一下了。但对于薛远而言,他的工作只是刚刚开始。

  凌晨2时,排查任务完成后,他没有片刻休息,又驱车带领救援队员们迅速赶赴另一个重点点位──双新大桥。

  这里,正是北辰区防洪封堵47个口门中最宽的一处,堤坝下方就是连片的居民区和商业区,一旦失防,后果不堪设想。

  “一定不能让洪水威胁到百姓!”薛远和队员们到现场后,迅速加入到扛沙袋的队伍中。

  泥巴裹满裤腿,雨水打湿衣背。薛远不顾疲劳,与时间赛跑,与意志较量,与洪魔鏖战,一个个沙袋在他手中交替,汗水浸透了他的抢险救援服。

  经过6个小时的连续奋战,薛远和队友们共搬运沙袋15000余个,构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洪堤。

  天逐渐亮了起来,越来越多的百姓聚拢过来,惊叹着:“如此浩大的工程,竟是这群‘蓝朋友’一夜之间筑造起来的!”

  感受到大家伙儿的欣慰之情,薛远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冲锋 那一抹最美的藏蓝

  ── 记公安武清分局黄花店派出所所长祖旭

  每日巡逻近30公里,日均步巡2万余步,一天至少接打上百通电话……有一位“85后”女所长始终坚守防汛抗洪前沿阵地,指挥调度百余名公安警力,她就是公安武清分局黄花店派出所所长祖旭。

  武清区黄花店镇是永定河进入天津的“第一站”,也是全市防洪的重中之重。担任黄花店派出所所长以来,每到汛期,祖旭都会吃住在所里,而今年,一住就是十几天。

  7月31日下午,市水文水资源管理中心发布永定河洪水红色预警,黄花店镇14个村和5个居民小区的群众都要在当天紧急撤离,黄花店派出所也在撤离范围内。

  凭借对辖区的熟悉和过硬的能力,祖旭冷静分析现场情况,综合考虑地理位置、村落面积、治安情况等因素,将辖区划分为19个区域,重点区域安排5名警力,次重点区域安排3名警力,一般区域安排2名警力,全力做好点位值守、巡逻防控、秩序维护等工作。

  8月4日上午9时许,永定河的洪水突然朝着黄花店镇涌来,大堤、田地上的水位不断上涨。时间紧迫,祖旭立即调动周边警力,配合村街工作人员在一个小时里再次对泛区内的村庄进行彻底排查。

  “洪水马上要来了,村里有人的话,赶紧撤离!赶紧撤离!”村干部敲着锣,祖旭拿着喇叭喊话,此时洪水已经没过了大堤和田地,村子里也渐渐有了积水,大家开足马力,加紧工作,确保村内无人后,立即朝着村口撤离,祖旭自告奋勇要求“断后”,驾驶着警车最后一个离开。

  防汛抗洪形势基本平稳后,每天下午5时,武清区黄花店中学临时办公点,黄花店派出所34名民辅警从全镇19个点位返回,梳理分析点位情况,对于哪个村进水、哪个小区汽车被泡,甚至哪个地方垃圾桶被洪水冲走了,都了如指掌。

  “我们要做的就是下好‘先手棋’,将14个村、5个居民小区的受灾情况摸清摸透,确保群众回迁后反映问题时,我们能了解情况。”祖旭要求每个点位民警和各村“一肩挑”一起工作,进到村民微信群中自报家门,村民们有需要可以第一时间拨打驻村民警手机。

  “基层工作纷繁琐碎,但归根结底是做群众的工作,抗洪关键时期,更得多到群众中去。”在祖旭看来,人民警察就是要做好每件小事、实事,让平安之光照进人民群众的心里。

  “党员在,堡垒在,美好的家园就在”

  ── 记西青区第六埠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郝庆水

  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地处大清河、子牙河和独流减河交汇处,位于东淀蓄滞洪区内,是本次泄洪的关键点位。8月1日,在接到东淀蓄滞洪区的启用指令后,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郝庆水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奋力迎战。

  “生命第一,人的安全是底线,咱一户也不能落,一人也不能少。”接到转移通知,郝庆水二话没说,立刻成立防汛救灾先锋突击队,带着全村100多名党员干部、志愿者开始了与洪水“赛跑”。一方面深入东淀蓄滞洪区,转移安置受影响的群众;一方面重点关注东淀内企业、种植大户,将大量化肥、机械等农资抢运出来,让老百姓的损失降到最少。

  冒着酷暑,他带领村干部深入一家一户,为每个转移群众妥善安置住宿、饮食、就医,提前一天顺利完成了146名群众的转移安置任务。一连数日,50岁的郝庆水书记顾不得疲劳,持续绷着防汛这根弦。

  群众转移安置后,郝庆水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又带领大家在子牙河岸边修筑子堤。“我们村是三河交汇之地,大堤不能垮,守好大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郝庆水说。8月7日晚8时,子牙河第六埠段右堤小口子闸南100米附近出现渗水险情,郝庆水连夜集结村里40余名党员干部奔赴现场,参与紧急抢险,经过4个小时连续作业,8日凌晨4时,管涌险情被成功控制排除。

  “洪水淹没了我们的部分村庄,但淹没不了党员干部带领村民重建家园的信心!”这些天,利用空闲时间,郝庆水召集“两委”班子成员与村里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一起开会,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灾后的第六埠怎么干?”郝庆水相信,未来在全村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第六埠村一定能够战胜困难、重建家园,“党员在,堡垒在,美好的家园就在”。

  铿锵芳华路 一线展英姿

  ── 记北辰区水务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副高级工程师吴佳坤

  一头清爽的短发,认真诚恳的态度,大气干练的风格。

  看到北辰区水务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副高级工程师吴佳坤的工作状态,就会想到4个字:英姿飒爽!

  自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吴佳坤一直奋战在一线。每年汛期,是她最忙碌的时候。每有雨情,不管白天黑夜,也不等是否启动应急响应,她都会随“雨”而动,到岗备汛。

  今年汛情尤为严重,自7月20日起,北辰区已出现多场强降雨。雨情就是命令,她立即备汛上岗。

  吴佳坤说:“这就是我的工作,别人下雨往屋里跑,我们往外跑。”

  7月31日14时,市水务局发布洪水红色预警,随着泛区启动。作为水务局防洪抢险队6个组中唯一一名女组长,吴佳坤的身影再一次出现在河道大堤上。

  带领组员对北运河左堤缺口情况进行现场勘查、测量,她不时在纸上记录着各种数据,根据实际情况绘制出缺口封堵示意图,计算封堵所需的各项物资,同时编制表格,统筹各组迅速对齐算法,大大提高了汇总效率。

  完成了初步测算,吴佳坤找到领导,主动申请负责北运河左堤最长的双新大桥封堵工作。“我有20多年的施工经验,相信我有能力组织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坝体搭建。”

  就这样,她带领组员和一支由消防官兵、农民工、民兵组成的100余人队伍,雨夜集结,开始奋战在双新桥畔。

  现场调度物料装卸、坝体搭建,实时指挥、沟通协调,60米的堤坝,她来回走了不下200圈。嗓音逐渐嘶哑,却来不及喝一口水。

  深夜中,一次次强降雨,丝毫没有阻挡她带领大家筑坝的步伐。身上的衣服,被大雨一次次淋湿,又被体温一次次暖干……

  终于,经过一天一夜奋战,坝体搭建完成。

  而吴佳坤又与组员一起投入到24小时不间断的巡堤查坝之中,密切关注上下游水情、工情、灾情,为洪水安全过境做足准备。

  做粮食安全的“忠诚卫士”

  ── 记市农业农村委种植业管理处处长王学忠

  找王学忠不容易,熟悉的人都知道他“坐不住”办公室。

  周日,武清;周一,西青;周四,武清;周五,静海……作为市农业农村委种植业管理处处长,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他始终冲锋在农业生产一线。

  “尽快恢复灾后生产,守好津城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20年党龄、27年工龄,没离开过“农口”的王学忠,肩上的责任沉甸甸。

  越是关键时刻,越能见初心;越是紧要关头,越能显本色。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影响,暴雨还没来,王学忠参与的“护农战”先打响了。

  他先后20余次下到各涉农区排隐患、查情况,指导农户提前清空农田和蔬菜园区沟内积水,及时摸清东淀蓄滞洪区、永定河泛区农业生产底数和农资储备……

  闻令而动,进位担当。暴雨和行洪期间,王学忠干脆住到单位,随时对接沟通各涉农区和市有关部门;雨情稍有缓解,他又带队直奔一线,现场指导推动农田排涝,抓紧腾出蓄滞洪空间。

  洪灾造成我市部分农田绝收,经大量走访调研,王学忠和同事们参与制定了一系列恢复生产的政策措施。王学忠坦言:“看着被洪水冲垮的一个个蔬菜大棚,着实心疼,它们是不少村民辛苦大半辈子的收入来源。”

  “洪水浸泡过的土地,有板结、不通透,得平整后才能播种。”这些天,王学忠跑武清有点勤。这里洪水退得早,灾后恢复生产快马加鞭,村民赶着再抢种一茬叶菜,他不放心,过来帮着一起操持。

  灾后恢复生产时间紧、任务重,王学忠组织印发了《蓄滞洪区恢复农业生产技术指南》,对退水较快区域,抓紧整理土地,支持引导农户抢种冬小麦;对退水较慢区域,指导农户改种春小麦。

  “管好‘水里的’,‘岸上的’也不能放松。”王学忠刚安排完在宝坻区、蓟州区召开单产提升现场观摩会,他说:“要尽一切可能提高其他区域粮食和蔬菜单产水平,以大部分区域高产弥补受灾区域减产,全力稳住全市农业生产大盘。”

  警民鱼水情 守好百姓家

  ── 记公安静海分局台头派出所所长蔡杰

  静海区台头镇地处东淀蓄滞洪区,1963年8月,洪峰过境台头镇,曾导致镇子几乎全部被淹。60年后,台头镇再一次进入防汛关键时期,是全市唯一一个整建制转移的镇。

  紧要时刻,公安静海分局台头派出所所长蔡杰带领所里全体民警辅警冲锋一线、逆向而行,义无反顾投入到各项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之中,连续奋战整整23天。

  为更快做好村民转移安置工作,蔡杰在统筹部署社区民警工作的同时,带队到村镇,挨家挨户走访、逐人逐户劝离。

  “很多群众之所以不愿意转移,是因为确实存在困难,只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为他们考虑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群众自然就会配合我们的工作。”蔡杰说,遇到不配合撤离的住户,他耐心解释,讲明利害关系,捧着一颗真心,设身处地地站在群众角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最大程度地争取群众理解和配合,很多群众成为了转移政策的“宣讲员”。

  作为汛区现场指挥官,蔡杰不仅需要协助政府开展转移安置工作,还要参与制定应急防汛预案、储备防汛物资,维护辖区的治安秩序、交通秩序,确保台头镇社会稳定。

  台头镇内共设有12处卡口、18个巡控村,240余名警力24小时日夜坚守。“防汛工作不能光靠坐镇指挥,只有深入一线,才知道哪里需要我们。”无论多忙,蔡杰都坚持每天两次巡查点位,第一时间了解现场情况,用脚步丈量河堤实际长度。

  在道路巡查发现交通拥堵的迹象时,蔡杰紧急调配交警前去支援;看到村里出现人员和车辆回流时,他紧急安排人员前去做好劝解工作。最让他挂心的还是辖区的治安秩序,他说:“村民们都走了,把他们的家留给了咱,咱要替他们守好村、守好家。”他组织警力对18个村进行不间断治安巡逻,挨家挨户查看大门是否锁闭、是否有可疑人员、是否存在水电安全隐患,确保群众撤离期间的财产安全。

  夜深人静,闪烁不息的红蓝警灯,蔡杰忙碌的藏蓝身影,成为了一道让人心安的“夜景”。


  来源: 天津日报 作者:宋德松 张立平 孟若冰 徐丽 张清


天津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安徽路6号 电话:022-83609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