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江苏新闻

一座楼中藏市井万象 两年数百万人次打卡“旧时光”

发布时间:2023-10-31 18:15:12

中新网江苏新闻10月31日电 题:一座楼中藏市井万象 两年数百万人次打卡“旧时光”

作者 顾名筛

在江苏盐城市中心,有一座名为“竹林大饭店”的楼宇,不知情的外地人以为这是个酒楼饭馆,本地市民却笑脸相告:“这不是饭店,而是一部‘时光穿梭机’,里面有与我们紧密联系的70年时光。”

这座集合了复古建筑、深厚文化与市井美食的城市地标性建筑,通过再现老场景、老建筑,聚合老字号、老手艺,引入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展陈岁月故事的博物馆,唤醒了新旧业态活力。据统计,回归两年来,盐城竹林大饭店接待游客两百余万人次,走出了老城焕新的独特路径。 

楼内有座城,再现“旧时光”

水泥墙、木门窗、大平房,拨回时光的指针,在二十世纪的盐城建军路上,于家祖孙三代的故事就这样开场了。10月30日,盐城竹林大饭店中的首部沉浸式戏剧开演,借助楼内真实呈现的老城场景,观众仿佛亲身经历了城市发展的时代变迁,和一个普通人家一起体味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当地人都说,十里建军路,半部盐城史。位于建军路的竹林饭店始建于1950年,是几十年中盐城餐饮业态繁荣的最佳代表,一直营业至1991年。作为一座有着七十多岁年龄的建筑,它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生活场景,而今鲜活地呈现在这座十一层的大楼内。老字号、老店招、老街坊,泛黄的灯光、悠长的街巷、逼仄的楼道,营造出真实生活的老街区模样。“这里的每一个巷口、拐角,都是一个场景、一段故事。”竹林大饭店总设计师陈败说。

红砖灰泥、花窗铁门、四面合围的小院中,老树的叶片泛着金黄色,一张陈旧的方桌摆在树下,桌上放着搪瓷茶杯、搪瓷碗,旁边还有破损的藤椅、粗糙的水缸……市民李阿姨在这里细细打量,不时摸摸洗衣服的木桶、生锈的煤炉,嘴里喃喃地说,这里就是她小时候家的样子,她已经来看过无数次了,总能在这里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少年生活。 

街巷两边一个铺子挨着一个铺子,油端子、烤串、鸡蛋饼、虾糠馄饨、桂花糕、鱼汤面、发糕等地方美食琳琅满目。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小吃店大多是经营了几十年的老店,它们有口碑、有味道、有故事,几乎都是摆摊起家,架座炉子、放几张桌椅就能开张经营,逐步发展成老字号。

除了饮食店,老百货店、书店、裁缝店、粮油铺、理发店、照相馆、邮局、电影院等也散布其间,每个店内陈设着征集来的各式老物件,保持几十年前最真实、质朴的样子,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场景感。

“这里有我们儿时的回忆,能让人真切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生活气息。”离开盐城四十多年、已经定居在上海的蔡先生这两年每次回来都要到这里走一走。他说,这里是城市的根,充满了人情味。 

众多“老手艺”,绽放新活力

73岁的蔡荣巧走街串巷卖了半辈子凉粉,现在在竹林大饭店内,她的“徐三妈凉粉店”人气不减。“我这个店开了有40年了,很多老客都是从学生时代吃到孩子上学。”19岁的王子心是蔡荣巧的孙女,早早跟随外婆学会了制作好吃凉粉的独家秘方。她有一个宏大的目标,“这家店从我外婆开始做,传承给我妈妈,等妈妈退休了,我还要继续做个三四十年,让它成为真正的百年老店!”

和徐三妈凉粉店一样,当地人熟悉的老字号小吃贾氏锅贴、朱奶奶糕粽、支奶奶虾糠馄饨等,都在竹林大饭店有自己的一爿新铺面,每个店主也都有了“接班人”。

在保留老式建筑风格,保存城市记忆的同时,竹林大饭店也积极推动老字号的升级以及新生业态的进驻,以年轻态、沉浸式、趣味化的形象重塑着人们对它的认知。 

除了留住老城“舌尖上的美食”,竹林大饭店的文化消费业态经过两年的建设日趋丰富多元,文化商贸景观愈发多样丰盈。今年上半年,新增了码头烧烤、国营大食堂、茅台冰淇淋、梦壹场露台酒馆等业态,下半年还将推出原创沉浸式戏剧、老渔家海鲜馆、“夜之幕”剧本杀旗舰店等品牌阵容,用艺术串联起商业与文化,用交互激活文旅新体验。

不久前开业的“礼遇盐城”文创旗舰店,400平方米的创意空间内聚合了近2000件具有本土特色的精品文创。店铺内由黄海潮汐演变而来的红色墙体、代表着盐结晶的晶莹地砖,都与盐城文化的传统元素遥相呼应。盐城籍大学生王睿越希望,在这片集合了盐城文化创意成果的美学空间里,能让更多的人认识盐城、了解盐城、爱上盐城。

“将年代元素和地方特色深度融合,为老字号注入新活力,使老场景赋能新消费,让老街区在一‘新’一‘忆’中拔节生长。”盐城市建军路商业街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孙书甜说。 

文旅相融合,“流量”变“留量”

在鳞次栉比的城市楼宇间,竹林大饭店另辟蹊径,以赓续城市文脉,激活情感联结为目标,打造了一个具有乡土气息、怀旧色彩的“民俗博物馆”。在盐城工学院教授吕祥看来,竹林大饭店是“人文盐城”“市井盐城”“美味盐城”交织在一起的共同体现,是一个多维的历史空间、市民记忆容器,是“最盐城”接地气的创新演绎。

改造后的竹林大饭店老场景,与周边1956星剧场、盐城博物馆、新四军纪念馆等文旅场所形成巨大流量,带动了建军路地下商业街等商业综合体的客流,形成了业态上的互补互促。如今,这条街区正焕发出新的光彩,不仅是人气最旺的城市主干道,也成为了盐城最富有文化气息的核心商旅综合圈。建军路文商旅街区被评为江苏首批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江苏省放心消费创建示范街区、盐城市5A级服务业集聚区、盐城市特色夜市街区。

“老城商业街区焕新和发展,一定是依托原有的历史、文化、商业底蕴,让商业增添文化气息,让文化在商业中得到活态传承。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街区做了很好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文化类项目的闲置资产盘活,一定不是‘另起炉灶重打桩’,而是在传承中创新,进而实现发展。”孙书甜说。

“出圈”容易长红难。如何让竹林大饭店持续保持热度,让“流量”变成“留量”,一直是当地政府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盐城市亭湖区委书记盛艳表示,“建军路核心商圈要紧扣‘文艺范、时代感、盐城味’三个关键词,讲好盐城故事,培育消费爆点,让‘重走建军路,还是最盐城’城市IP更有厚度、更加靓丽。”(完)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