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一直都有一颗“工业雄心”。
2023年以来,这座城市的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好于全国、好于全省”的势头,重要的支撑力量便是工业!
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的坚持和深入,让济南的发展能级不断跃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如今,这座城市再次面临工业“弯道超车”的机遇——
9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释放出了一个信号——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11月13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印发的《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工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正式对外公布。11月21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行动计划》进行深入解读。
这份《行动计划》展现了济南工业强市的“雄心壮志”——到2025年,济南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四大主导支柱产业规模总量达到2万亿元。
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为济南带来了怎样的改变?新型工业化浪潮勃兴,济南的工业强市之路未来走势如何?规上工业营收突破1万亿元目标的“加速器”在哪儿?
底蕴深厚,
济南工业有“强”的基础
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得以深入实施,源自济南的深厚发展底蕴。
无论从战略机遇来看,还是从战略空间来看,工业强,城市才能强。
从发展大局看,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加快城市化、适应国际化的主要驱动力。没有强大的工业,特别是强大的制造业,强大的国家是难以想象的。当前,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和大国博弈的主要“竞技场”。
从发展底蕴看,济南工业成绩辉煌,曾在工业领域创造了70多个全国第一,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是全国拥有工业门类最多的城市之一。这里有众多引以为傲的名牌,济南轻骑、小鸭洗衣机、康巴丝钟表、趵突泉啤酒等曾经享誉全国,但是在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变革的大潮中,一些名企名牌逐渐衰落。反观国内一些城市提出并落实了“工业强市”“制造强市”的发展战略,在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
从发展竞争看,城市之间的“竞逐”,是综合实力的竞争,是环境、人才、科技、生态、产业的较量。实体经济强不强,制造业发达不发达,直接决定了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高低。从全国20强城市看,前十位城市都是工业发达城市。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不强,产业生态形不成,相关的教育、科研、文化、创新等要素就很难有效汇聚,城市竞争力就会大大削弱。
发展形势所需,发展底蕴支撑,发展机遇频现,济南的工业必须而且一定能“强”起来!
不负众望,
工业强市让济南真正“强”起来
工业强市,济南有一套成熟的“战术战法”!
自2019年起,济南连续三年出台三个重磅文件,确立并大力推动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
2020年7月9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快建设工业强市动员大会,发布加快工业强市建设“19条”。举全市之力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吹响了冲锋号!
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成效——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2%,对GDP增长贡献度达到44.2%,是支撑济南GDP突破万亿元大关的重要力量。“十三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到8.13%,分别高于全省全国3.1和2.7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工业运行主要指标呈现“进中向好、量质齐升”良好态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2.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8.9和5.8个百分点,居全省和全国24个GDP万亿级城市第1位,高于第2位的城市3.6个百分点。
把工业领域细分可以发现,济南的数字经济发展优势不断凸显。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引领战略,率先提出打造数字先锋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跻身全国城市排名第6位。前三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同比增长23.38%,占GDP比重达到19.86%,均居全省第1位。
随着工业发展量质齐升的是优质企业群体的持续壮大。前三季度,济南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累计达到13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独角兽等优质企业总量达到5743家(次),新增和总量均居全省第1。
数据很惊艳,很多工业发展的标志性指标可以说是“大幅领先”。这是工业强市推动济南真正“强”起来的重要佐证。
新型工业化,
工业强市的“新蓝海”
工业发展是行进式的、螺旋上升的。
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是首次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题召开的全国性会议。
新型工业化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阶段特征,比如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化、发展模式绿色化和低碳化、创新体系高效化。
在学习领会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之后,济南印发的《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工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可以说是大会精神的落实落地。
《行动计划》提出,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牢固树立“产业第一、制造当家、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鲜明导向,进一步凝聚推进工业强市建设的战略定力、攻坚合力、持久动力,坚决打好工业强市建设的总体战、攻坚战和持久战。
根据《行动计划》,从现在开始到2025年,济南将深入实施“制造业优化升级、数字经济提级赋能、优质企业攀登倍增、绿色发展能级提升、产业生态优化提升”五大行动。
五大行动内容的针对性很强——
比如实施制造业优化升级行动提到“开展融链固链行动”,鼓励“链主”企业开放应用场景,促进中小企业深度融入“链主”企业的供应链和创新链。这针对的是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
比如实施数字经济提级赋能行动提到“推进互联网数据中心、超算中心山河超级计算平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人工智能岛、产业大脑等算力和数据应用平台建设”。这针对的是算力提升工作。
比如实施优质企业攀登倍增行动提到“制定实施中小企业攀登计划”,持续推进“个转企”“企升规”,壮大规模以上企业群体。这针对的是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比如实施绿色发展能级提升行动提到“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快完善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链条,加强车载智能终端、车载芯片、无线通信设备、智能传感器等新兴零部件企业及系统集成供应商引进和培育。这针对的是抢先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赛道。
比如实施产业生态优化提升行动提到“围绕四大主导支柱产业,科学组建产业基金”,通过“母子基金+直投”方式加大对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投资力度,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这针对的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新型工业化,是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蓝海”。济南工业正在尽展所长驰骋遨游。
项目为王,
工业强市的“牵引器”
再好的蓝图也需要落实落地。对于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来说,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项目驱动,才能跨过一个又一个台阶。
一个重大工业项目的落地,往往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兴起,甚至改变一个城市的地位。
比如,郑州通过引进富士康项目,实现全球一半的苹果手机都是“郑州造”,也让郑州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一举达到5000亿级规模;西安引进的三星电子闪存芯片项目,总投资达到258亿美元,助推西安成为全球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闪存芯片制造基地。
正是深谙项目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支撑作用,济南市这些年一直在招大引强、抓项目特别是制造业项目上下大气力。
2020年2月12日,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项目开工。该企业克服疫情、气候等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2000多名建设者利用有效施工时间175天,夜以继日奋战,实现了项目正式投产和首台整车——新一代黄河重卡下线。
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建设一期项目当年落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2022年11月30日,比亚迪济南基地首台整车正式下线;今年8月9日,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同一基地下线。今年前三季度,济南的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了115.9%,其中比亚迪、吉利等新能源汽车贡献颇多。
今年年初的开年大会,济南确定“项目突破年”作为全年工作的主基调。济南聚焦产业发展、扩大内需等十大领域,建立动态调整的重大项目库。截至目前,项目库中的项目数量已经由年初的1301个增至2247个,计划总投资3.05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过3200亿元。
正是对项目由始至终的重视和推动,济南的项目才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支撑经济运行跑赢全国、跑赢全省。
11月18日,市委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强化产业类项目、制造业项目的研究谋划力度。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工业项目进入项目库。这对于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的新周期而言,无疑是强有力的“助攻”。
持续不断的项目潮涌,将为济南的万亿“工业雄心”带来澎湃动能。未来,拭目以待!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稿件由济南市委台港澳办提供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