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江苏新闻

坚守水乡本色 昆山探路城乡空间与自然生态联动发展

发布时间:2023-12-04 21:51:00

中新网江苏新闻12月4日电(记者 钟升)连续19年位居全国百强县榜首的昆山,经济之强人尽皆知,但秀美生态才是其鲜明底色,为昆山的发展蓄势。昆山先行先试,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精心打造的“昆山之链”既探索栖居自然的更多可能性,亦已成为人们了解江南文化的重要窗口。 

“昆山之链”首链工程位于沪常高速以南,全长48公里,以昆曲“六宫十二调”作为分段方式,分为缘甸、锦溪、孟堤、莲湖、尚明、淀湖6个区域。其打破了“城市边框”,涵盖广泛、元素丰富。由北向南,从吴淞江到淀山湖,串联起城镇、郊野、湖荡、古村,将散落的生态景观和人文历史资源串珠成链,成为了解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一脉相承的绝佳线路。

当前,已完成的首链启动段因地制宜进行了景观和设施提升改造,构建了骑行线、跑步线、游船线等,串联祝甸砖窑文创区、计家墩理想村、锦溪古镇,形成区域联动。 

“依托南部水乡丰富的湖荡资源和生态岸线,利用林、园、岛、堤、田、湾、村、窑等资源,精心打造一条‘活力之链、生态之链、人文之链、惠民之链’。”昆山旅游度假区建设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承建方昆山滨湖新城集团有限公司紧紧抓住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契机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率先与国开行苏州分行系统谋划百亿级EOD项目落地实施。

项目设计方负责人,贝依多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设计总监许明深度参与了“昆山之链”首链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他认为,“不能生搬硬套城市化的开发方式,不能多占用一亩农田和生态用地,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既要满足村民归宿的情感,又要让来到这里亲近大自然的人乐在其中,非常有挑战性。” 

垃圾中转站变身“昆恋”咖啡屋,乡村建筑填埋场成为香草花园,古窑厂改头换面变成艺术交流中心,闲置建筑改造成生态湿地宣教基地……在设计师们的勾画下,依托原有的水乡肌理,形成创意小品、运动驿站、田园民宿、慢行步道、飘逸浮桥等,与粉墙黛瓦的村庄、一望无垠的农田、倒影成双的鱼塘相映成趣。别出心裁的“没有一个人是孤岛”等墙绘,慰藉着自钢筋水泥丛林来此休憩的心灵。

乡村环境品质的提升也悄悄改变着村民的生活习惯。“晚饭后出来散步跑步的村民增多了,在种植油菜的季节里,近百人齐下田的场景再次呈现。”顾家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涛深有感触。“昆山之链”提升农村生态基础设施,采用收储、盘活等方式将沿线低效、存量资源进行再利用,赋予了乡村新活力,吸引了更多游人来到这里感受乡村生活,促进了乡村经济增长,年轻人纷至沓来返乡生活。

苗先生是锦溪当地人,“昆恋”咖啡屋已成为他每天打卡之地,喝着咖啡商务洽谈,和朋友畅谈人生,陪家人观赏鸟禽,享受着这份时髦的怡然自乐,在家门口便完成了一次次“微旅行”。

对于同济大学年轻建筑师张鹤而言,参与“昆山之链”的设计建设,“如同加入了一场时空接力,顺着前人脚步,在大自然肌理上留下自己的脚印,同时在追寻我们的理想生活的过程中学会跟自然环境、乡村的相处,受益匪浅。”

以“昆山之链”留住好风景还不够,昆山在谋划更大的一盘棋。“‘昆山之链’首链工程不仅要塑造优美的生态环境,还要建设实施相关配套产业,打造产业综合体。”作为项目实施方,昆山滨湖新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林告诉记者,已通过厂房收购和低效用地腾退,优化土地使用率,并在一些城市设立飞地园区,将招商工作前置,招引好项目,量身定制产业园,大幅提升投资回报率。“我们要让‘昆山之链’真正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完)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