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兵团新闻12月18日电(杨铁军)12月15日,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二师三十七团气温骤降,北风呼啸,路上行人渐少。但二连职工范保林吃过午饭,却手持电动剪刀,要到自家的枣园去剪枝。
“天太冷,要不,咱晚几天去呗?”妻子说。
“不行!过几天就冬至了。得把活往前赶,争取春节前干完。明年,才能有更好的收成。”范保林答。
就在10天前,范保林了却了一件事,让他喜不自禁,心里热乎。他家的120亩枣园产出的48吨骏枣,被河北沧州的客商看中,以每公斤8.8元的价格收购。范保林掐指一算,纯收入25万元。“啊,照这么算,几年以后……”他望着一颗颗红枣,自言自语道。
范保林说,2022年,他种的骏枣总产只有36吨,每公斤7.3元,挣了20万元。今年的产量,一下增长了25%。其实,连队很多职工,都知道他的秘诀。这几天,邻居徐洪涛常去他家串门“取经”。
“我家的枣树呀,你知道的,”范保林对徐洪涛说,“前两年,长得太密了,结的果子很小,品质差。必须进行‘疏密’,就是要大胆砍掉一批树,把行距变宽,让园子通风透光。我就是这么干的。今年,你也这么干吧!”
为了对枣进行“疏密”,范保林曾用了8天时间,忍“痛”把枣树的行距从4米变成了8米,株距则保持不变。“疏密”以后,园里因为通风透光,枣树的坐果率提高了30%,枣子的个头大了许多,干瘪的“皮皮枣”几乎不见了。
徐洪涛听得兴起,点头称是。
“人勤地不懒”。这两年,那120亩枣园,为范保林带来了45万元的收入。有了这块“宝地”,只要赶上好年景,发财就不是梦想。
但范保林告诉笔者,他做梦也想不到,当年寸草不生的沙窝子,竟然变成了“宝地”。转眼间,17年过去了。当年栽活一棵树,比养孩子都难!
早在2006年4月,范保林携一家4口人,来到了农二师且末工程支队(三十七团的前身)。那时,连队里除了几排砖木房,四周遍布沙丘,一棵树也没有。他承包枣园,都是新栽的。由于植被稀少,此后的几年里,风沙不断,幼小的枣树苗不是被野兔啃了,就是被碱死,要么就被沙子埋了半截。为了保苗,只得连着补栽了好几茬。
有好几次,范保林都想带上老婆孩子,卷起行李回河南老家。但在连队领导的帮助下,最终咬牙坚持了下来。3年后,枣树挂果,逐渐有了效益。
“好不容易把苗子养大,年年都有回报。这几年红枣行情好,我的收入越来越高”。范保林笑着说。
由于红枣价格上涨,今年,像他这样的收入的家庭,在二连至少有50多户。邻近的三连,纯收入超100万元的,就有3户,50万元以上的,有30多户。
入冬以来,为了提高职工的种植管理水平,二连每周五都要举办学习培训,其中就有红枣高产栽培技术的课程。范保林每课必到。此外,他还通过微信和抖音平台,学习红枣种植管理技术,了解红枣的市场行情,让自己成为“土专家”。
“红枣的个头大,品质好,产量高,效益才有保障。以后,我的进一步加大投入,科学管理。我算了一下,这块园子可以套种20亩孜然,至少能增收好七八万呢。”范保林说。
这几天,他吃过午饭就往枣园跑,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按照他的计划,从中午2点到下午5点,每天干3个小时,一个半月就可把120亩枣树剪完。
这样,到了来年开春,他就可以坐等枣树冒芽,然后再大干一场了。
主办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