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视窗

第一师医院成功独立开展QFR+IVUS新技术 开启冠脉精准介入治疗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12-27 13:06:31

中新网新疆新闻12月26日电(黄叶叶)12月22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心血管介入团队,在第一师医院副院长陈劢,心血管病科一病区主任罗仁、副主任梁晶星等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成功独立开展首例应用定量血流分数检测技术(QFR)+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腔内影像学及功能学检测并指导冠脉介入手术。两项技术的成功独立开展,标志着医院心血管病科的治疗水平已迈入精准治疗的新领域,将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精准化的诊疗服务。

今年61岁的伊尔莎(化名),患高血压病30余年,规律口服降压药,本次因反复头晕、头痛加重7天入住第一师医院心血管病科一病区,经查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累及左前降支近、中段见混合斑块,其中一处狭窄达99%,其余多处管腔狭窄达70%以上,如果开口病变植入支架,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到“总开关”左主干,在增加手术难度的同时,还会给患者造成进一步的手术风险。

为了找出患者病变的血管,保证手术质量,陈劢副院长组织冠脉介入团队开展术前讨论,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并与罗仁主任共同为手术监台,由梁晶星副主任和科室杜晶医生为伊尔莎开展了QFR检测,通过高质量的冠脉造影,把造影结果导到检测机器上,经过定量血流分数QFR系统分析评估,斑块负荷79%,MLA3.11,提示患者的左前降支血管缺血非常明显,需要植入支架,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导致心梗等严重后果,而另两支血管因为精准的进行了QFR评估,避免了不必要的支架植入。

为此,陈劢副院长带领团队启动被称之为“火眼金睛”的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将微导管超声探头送入患者心脏血管腔内,360°显示横截面图像,从而提供血管腔内影像,精确测定血管直径,判断病变严重程度及性质,为病变血管精准选择支架尺寸和支架放置位置,最终做到精准治疗。

经过IVUS评估,将需要处理的病变长度和需植入支架的长度及前后落脚点,给予明确,可避免植入支架过长或不足、支架膨胀不全、贴壁不良、冠脉血管夹层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精雕细琢”,冠脉介入团队成功为伊尔莎的左前降支血管放置了支架,她的QFR检测结果立即恢复,可见血管已及时得到充足的血供。

病变处理效果良好,予以患者的精准个体化治疗,患者胸闷、胸痛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治疗效果满意,不日即可出院。

陈劢副院长介绍,IVUS检查就像医生的“火眼金睛”,不仅可准确测量血管管腔及斑块的大小,更重要的是可指导支架尺寸选择和支架放置位置等。该项技术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朱舜明博士的指导下,现已成熟运用于复杂病变和急危重症冠心病患者的手术当中,为高难度冠脉手术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而QFR技术是通过三维血管重建和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快速计算获得冠脉远端血流、病变段压力下降等功能学参数,对心肌缺血进行精准评估,指导介入治疗。

此次,IVUS与QFR技术填补了第一师医院在冠脉腔内影像学与功能学检测的空白,使冠脉评估更精准、更严密,为PCI治疗提供更强有力的影像学和功能学指导,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安全性,同时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过度治疗,标志着医院心血管介入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据悉,第一师医院心血管病科自5月开展定量血流分数QFR(基于冠脉造影的计算无导丝FFR技术)指导冠脉介入手术以来,已开展心脏介入诊疗手术近百台,90%患者植入支架前后血流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在IVUS、QFR、冠脉内旋磨IABP以及ECMO等“有力武器”的指导和支持下,冠脉复杂病变、闭塞病变、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在第一师医院均已常规开展。

什么是IVUS?

血管内超声(IVUS):是通过导管技术将微型化的超声探头送入血管内用以显示血管的横截面,与冠状动脉造影通过造影剂充填的管腔轮廓来显像冠状动脉不同,IVUS能提供管腔和管壁的横截面图像。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新的“金标准”。

什么是QFR?

定量血流分数检查(QFR),这项检查依靠冠脉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和血液动力学系统,快速计算获得病变段压力下降、血管QFR等功能学参数及病变长度,近远端直径,狭窄率等形态学参数,对比于常规冠脉造影更能呈现出血管的3D效果,可以有效帮助术者快速准确识别狭窄是否具有功能学意义;并且针对于一些血管弥漫性病变、血管内再狭窄等方面上能帮助术者选择更合适的支架,从而为病人制定更精准的介入治疗策略。QFR还可精准评估PCI是否有效及冠脉造影不能检查的微血管是否存在功能障碍。

主办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