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潘心怡 陈婷)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在即,市人大代表们就民声民意积极建言献策,为广州两会带来了许多鼓舞人心的“金点子”。
1月10日,多名市人大代表接受南方网采访,就公众关注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数字产业、养老服务等领域畅谈了各自的理解和建议。如何让“老商圈”持续焕发新活力?如何找到推动数产融合的“突破口”?如何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关于这些议题,听听人大代表们怎么说。
关键词一:经济高质量发展
丘育华:传统商圈重出发,激发消费新活力
“近期广州传统商圈重新振作、重新出发,发挥岭南文化特色,高品质打造新消费空间新场景,举办了如时光集市等促进‘老商圈’焕发‘新活力’的活动,不断激发文旅消费,建设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为广州带来了新流量、打造了新的印记。”市人大代表,市工商联副主席、广州市华安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丘育华重点关注“千年商都”传统商圈经济的发展。
丘育华认为,作为广州市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商贸集聚区之一,环市东商圈就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示范区。他建议,利用位于建设六马路下方、在建的12号线车站,开建地下空间,连通北端的5号线淘金站、南端的13号线建设六马路站,同时将环市东路地铁5号线淘金站与花园酒店、白云宾馆等地下空间联通,以地下步行网络与地面建筑协调配合的方式打造地上地下一体化城市空间。一方面能最大限度解决地面交通拥堵、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可吸引更多元化的商业体入驻,衍生出全新优质的商业模式,不断激发消费活力,进一步振兴环市东商圈,引领商贸业高质量发展。
魏朗:“温度”“力度”“精度”,三重维度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让魏朗印象深刻。作为市人大代表、暨南大学经济学院财税系副教授,魏朗十分关注民营企业领域发展,认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从“温度”“力度”“精度”三重维度着力推进。她建议应以增强政策制度的精准性、稳定性、实效性和协调性为重点,积极回应民营企业诉求、关切的问题,以富有温度的政策制度为民营企业擂鼓助威;以健全的市场化要素价格形成和传导机制保障民营企业获取土地、资本、人才、技术、数据等资源要素;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精准执法模式,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二:数产融合
杨旭: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打造数产融合标杆城市
“近年来,广州把打造‘数产融合的全球标杆城市’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和质量位于国家第一方阵。”市人大代表、广电运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旭认为,数字经济建设在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新支柱地位日益凸显,但目前数据要素市场仍存在数据要素权益体系不健全、数据要素市场化活力不足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杨旭建议,加速数据要素资产化,尽快建立健全数据权益相关的基础制度,加快数据产权运行机制及相关评估体系的构建;强化数据要素产业培育,打造数据要素产业的“广州模式”,构建安全、开放、全面的数据要素生态环境;紧跟《“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文件精神推动数据要素应用发展,结合发展实际,加强数据要素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十二个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数据要素场景应用,推动激活广州市各领域的数据要素潜能。
洪芹华:开辟数字经济新赛道,为制造业立市增值赋能
市人大代表,广州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管理服务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洪芹华在履职过程中,高度关注“数字+制造”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广州从“制造大市”迈向“智造大市”。
洪芹华表示,广州已建成超9.1万座5G基站,部署华南唯一的国际IPv6根服务器,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拥有丰厚家底和发展优势。接下来,需要继续加快建设以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形成更具系统、更大密度、更广覆盖范围的基础底座,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支撑。同时,要加快数字技术创新转化、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政府+市场+企业”三位一体协同联动效应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转型,引领全市沿着数字经济这条新赛道快速奔跑,当好全国的“火车头”和“领头羊”。
关键词三:大湾区人才培养
张雅利:加强穗港人才培养,助力湾区融合发展
“职业教育能为城市发展提供技能技术人才的有力支撑和储备,与城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副校长张雅利建议,围绕广州市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穗港建筑行业智能建造技能人才培育交流,助力广州市房屋建筑行业稳岗就业和智能建造技能人才储备。
张雅利建议,加大力度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广州与香港的沟通合作,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建造人才交流平台;优化支持穗港产教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打造促进穗港产教供需双向对接的载体平台,促进人才交流和合作;落实大湾区智能建造人才培养的课程,通过由穗港双方共同编制职业标准和考核体系等举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
王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大湾区国际化发展
“当前,科技创新推动新一轮的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推动产学研的发展是顺应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将有利于释放企业、高校和研究院的创新活力,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良性循环,促进技术要素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市人大代表,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广州分所党委书记、分所负责人王洁认为,大湾区国际化发展潜力巨大,应深化产学研融合发展,强化人才创新驱动力。
她建议,在南沙再造一个创新策源地,以教育科研资源聚集的人才优势带动产业升级发展;同时建立科技创新国际人才数据库,搭建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高标准创建国际人才特区,夯实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地位,助力大湾区创新发展。
关键词四:养老服务多元化
林泰松: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提供多元化养老服务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市人大代表、国信信扬律师事务所主任林泰松在日常走访中发现,广州老年群体除了日常用品消费需求,也有餐饮服务、医疗康养、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但目前市场上缺乏统一的适老化产品及服务标准,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质量和价格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
对此,林泰松建议,完善立法实现对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责任的系统规制;积极拓展居家养老服务筹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模式;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推动政府和市场更好结合;提高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引导社会各界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满足不同类型的养老需求。
来源:南方网 潘心怡 陈婷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