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由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的怀乡诗《乡愁》,唤起了无数台湾同胞的浓浓乡愁,也表达出台湾同胞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眷恋。在我的家族中,也有一段“乡愁故事”,要从二十多年前说起。
1988年,我爷爷突然收到从美国转来的一封台湾来信,收信人写着几个名字,其中一个是我爷爷的名字。拆信一读,祖父万分惊诧:这是二哥的来信,他还活着,生活在台湾。
尘封了40年的记忆瞬间被打开了。
1948年,辽西朝阳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一户三兄弟的人家,老二是个“不安分”的人。兵荒马乱的年代,与其在家担惊挨饿,不如出去闯一闯。谁也没打招呼,他一个人离开了家,但从此没了音讯……家人发现后四处寻找,但杳无音信,甚至悲观地认为老二已不在人世。然而事实是,他糊里糊涂地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在随辽沈战役溃退的部队去了台湾……
以后三年多,二爷的书信、电话不断。蒋经国主政后期,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大批去台老兵回大陆探亲,二爷终于于1990年和1991年两次返乡,那时我只有十几岁,第二次探亲甚至带着全家回来了。每次探亲,二爷都先去朝阳老家看望大爷,又到沈阳看我爷爷。离沈返台时,年迈的三兄弟在机场老泪纵横,三双印满沧桑的手握在一起久久不愿分开,当时的风好大。
这个记忆在我的脑海至今仍然清晰,却没想到这次见面竟成为三兄弟的最后诀别。
九十年代后,台湾政治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先是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又是陈水扁“台独”分裂,浅浅的海峡再度掀起紧张的波涛。二爷原本的返乡探亲计划,也一托再托,直到10年后,大爷和我爷爷相继去世,他们没能再次想见,留下永远的遗憾。
2008年,岛内政治形势发生积极变化,两会商谈恢复,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赴台旅游常态化,标志着两岸和平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如今的二爷已82岁高龄,再回大陆探亲已力不从心。我的父亲退休后,联系要去台湾探望二爷,以弥补祖父留下的遗憾。
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明,都是中国人,谁无思乡情。从祖父三兄弟及我们这个普通家族的变迁,昭示出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和平发展的潮流不可阻挡,统一合作的历史车轮不可倒转。两岸同胞有能力有智慧有办法维护台海和平,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高殿海)
辽宁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