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交流杂记

满族文物让人眼睛一亮 皮影戏活灵活现

发布时间:2024-01-16 01:41:55

  剪纸造形 夸张奇特

  【大陆特派员王玉燕/辽宁鞍山报导】岫岩满族博物馆,是大陆第一座满族博物馆,珍藏的3000多件满族文物中,有不少教人眼球一亮的文物;其中,岫岩皮影戏不仅已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以作为中国皮影的一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岫岩皮影戏在明清时期传入鞍山市岫岩地区,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岫岩皮影延续发展在满族聚居地区,生存在满族民众之中,长期受到满族民间文化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

  岫岩皮影与普通皮影的区别,在于它是满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岫岩皮影戏唱腔音乐丰富,有大慢板、慢板、流水、快流水、快板五个板式,演唱时按生、旦、净、末、丑的行当分出大小两种唱法,各有固定的唱腔板式;唱词按句法结构可分为「三赶七」、「硬唱」、「七言句子」、「五字锦」、「十字锦」、「答拉嘴」等几种,表演则吸收戏曲程序化的表演方法,围绕剧情刻画人物。

  除了皮影戏,岫岩剪纸也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岫岩剪纸是以反映满族人民群众生活为特征的剪纸艺术,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真正形成岫岩民间剪纸艺术的年代,是在明末清初,乾隆年间最为流行。岫岩剪纸以满族农家妇女为创作主体,最大的特征是写形、写意、写神、写心,表现手法以镂空、成片为主,造型夸张奇特。

  满族剪纸独有的一种剪纸艺术,就是挂笺。过春节时,家家户户用五色彩纸剪成长约40公分、宽约5公分不等,中间镂刻云纹的字画,如:丰、寿、福字,下端剪成犬牙穗头的挂笺,悬挂于门窗横额、室内大梁等处,预示春节的喜庆和来年的幸福生活。

  博物馆一样有趣的藏品「兜兜」,又称肚兜,早期满族男女老幼皆戴布兜兜,贴在胸前,系于腰腹。满人制作兜兜很讲究,兜嘴按本旗属的颜色,镶一寸宽彩色布,绣上吉祥字和图案。小孩子绣上长命百岁,成年男人绣吉祥如意,青年妇女则绣花卉;如遇本命年,则一律穿戴红兜兜。

辽宁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