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梅州市梅县区“土特产”金柚变身经济发展“金名片”,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魔芋施展“大魔力”,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塱头村变身“网红村”……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来,县域、乡镇、乡村呈现一片新气象。
广东省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分享“百千万工程”带来的新变化,并聚焦该话题建言献策。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将连续推出“‘百千万工程’大家谈”全媒体报道,邀请代表委员为如何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献上“金点子”,敬请关注。
本期话题:产业如何兴起来?
圆桌嘉宾:
吴特宏
省人大代表、梅州市发改局局长
黄小彪
省政协委员、致公党省委会专职副主委
蓝泽敏
省政协委员、宋茶荟单丛茶创始人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如何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中抓好产业发展,让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建立在强大的产业基础上?不少代表委员带着对这一话题的思考前来参会,并开展了深入探讨。
统筹布局
县域与区域城市经济
南方日报:县域高质量发展建立在强大的产业基础上。县域要如何因地制宜抓好产业发展?
黄小彪: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中要更加注重区域协调性。要变行政区思维为经济区思维,把县域经济引向更大的经济区域,将县域经济与区域城市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统筹布局,使邻近若干县域与区域城市经济建立产业关联,形成县域内、县域间、县域与区域城市间产业一体化发展布局。
比如,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县域要发挥沿海区位优势,努力承接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与珠三角形成产业共建格局,做大做强沿海产业集群。北部生态发展区则要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特色的农、牧、药、旅游、传统工艺产业。
其中,旅游业发展要融合广东丰富的红色文化、岭南文化以及农业、生态等资源,形成新优势。
蓝泽敏: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要把特色产业作为突破口。广东不同县域之间差异性较大,错位发展特色产业需要立足县情,充分发挥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内涵和产品市场优势,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我的家乡潮州被誉为“世界美食之都”“世界工夫茶文化之乡”,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与红色资源。潮州因地制宜,立足食品、茶叶等支柱和优势产业,打通传统优势与文旅资源,形成具有潮州特色的产业发展合力。比如,2023年凤凰山畲族文化馆正式开馆,成为对外展示潮州文化内涵的一扇窗口。我们还将这些传统工艺打造为文创品牌,通过流通与传播,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进一步激发了产业发展的新活力。
强化产业平台支撑
南方日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如何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
吴特宏:就梅州而言,我们要发挥已有“粮头”和“农头”的优势,积极培育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业集群。
其中,充分依托梅州的资源禀赋,挖掘梅州产品产业链、价值链,发展梅州客家预制菜产业,打造丝苗米、梅州柚、嘉应茶、蔬菜、南药、油茶六大支柱产业集群。同时,支持农业品牌质量体系打造,聚焦地域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新三品”,培育打造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平远橙、兴宁鸽、桂岭蜜、蕉岭竹等“梅字号”区域品牌。
蓝泽敏: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广东县域经济总体发展向好,传统产业优势明显。但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还需要围绕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特色产业集群,强化产业平台支撑,增强县域的专业功能。
这也是我从事凤凰单丛茶产业以来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路径。潮州凤凰单丛茶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茶文化根脉在一代代潮州人手中传承。但由于加工工艺的标准化和机械化程度不够高,单丛茶的稳定产出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将产业做优做大做强,真正实现转型升级,我们在继承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利用“智慧天眼”、智慧化喷灌设施等现代技术提升产品产量,稳定产品品质,从而实现生产加工的体系化、标准化和工业化。
与此同时,发展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也是促进农产品产业转型升级、做出特色的重要抓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在文化IP上下功夫,瞄准年轻人的需求,融入现代元素发展文创品牌,同时研发出单丛茶流心月饼等特色衍生产品和新式可降解茶具,创造新的消费场景,让传统产业更加适应当下市场消费需求。我认为这是许多县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可以借鉴的。
做好配套保障补齐人才短板
南方日报:目前县镇村产业发展还有哪些短板?
黄小彪:广东县域经济发展仍然在系统谋划、发展动力、土地资本利用等方面存在短板,制约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尤其在激活“沉睡”的土地资源方面,要进一步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布局和利用效率,在统一规划基础上,运用市场方式,稳妥撤并自然村,适时拆除“空心村”,重点发展中心村,从中整理出可再开发或复垦的土地资源。
此外,要推进县域建设用地整理,盘活存量土地资源,鼓励低效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开发,提高建设用地集聚规模,在县域产业园区大力推广紧凑式工厂布局,推进“工业上楼”,解决县域产业“小、散、乱”状况。
同时,还要充分激发县域内生动力。省的层面,要深化扩权赋能改革。要赋予县域更大自主权、决策权和裁量权。要构建有利于激发县域经济内生动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资源、不同发展功能的县域量身打造“指挥棒”,全面激发县域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县域层面,县域党委、政府要下大力气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着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税费最低的一流营商环境,吸引境内外资本流入县域,激发县域经济活力。要创新招商模式,根据全球产业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新情况,谋划特色产业链招商图谱,精选产业链招商项目,形成招商引资的连锁效应和集群效应,充分激发外部资本进入县域的动能。要培育创新创业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农民广泛参与到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蓝泽敏:县镇村目前仍然存在内生动力不足,产业人才、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等资源要素从乡村向城市净流出等问题。我自己也曾在大城市打拼10余年,后来又重新回到家乡创业。我认为,吸纳专业人才回流,“情怀”很重要,但相关扶持力度和鼓励政策同样不可或缺。一方面,希望各级政府能够继续加大投入,增强县镇村对产业人才的吸引力,建立完善人才入县下乡激励机制,加强人才驿站建设,做好配套保障。另一方面,同步做好乡村人才培育工作,在生产经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方面建起本土人才队伍,让更多“空心村”成为人丁兴旺的“实心村”。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马立敏 黄进 邵一弘 陈子阳
本栏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张梓望 许舒智 张冠军 董天健 钟志辉
见习记者 郑新洽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