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济南资讯

点燃科创“强引擎”,济南驰骋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4-01-26 10:58:43

  科技强则产业强。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2024年,山东将“加快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抓实抓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制胜未来的关键,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

  过去一年,济南科技创新捷报频传,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有力助推高质量发展。新的一年,济南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全面推进科教强市人才兴市。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紧盯发展所需和未来所向,加快集聚更多高端高质创新资源,为省会高质量发展汇聚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挖掘创新的潜力与活力,重点在企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4年经济工作,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9项重点任务之首,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根据省政府工作报告,山东今年将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开展科技领军企业提升行动,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创新联合体,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补助。加快科技大市场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开展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在集成电路等领域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等。

  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能够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济南着力打造良好的创新发展生态,采取有力措施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比如,面向全国发布20项年度科技计划“揭榜挂帅”榜单,扎实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倍增行动。2023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加速器2家、众创空间16家,预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1100家,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06.53亿元、居全省首位。

  从支持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到营造良好“双创”生态,一系列政策举措同向发力、落地生根,企业创新主体活力竞相迸发。与此对应的是,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塑强,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工业强市势头强劲,四大主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全市新培育独角兽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

  今年,济南将继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加速形成科技企业“雁阵式”发展格局。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扶持奖补政策,多元化加大研发投入。深化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等专营(特色)机构。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股权投资,加强对种子期、初创期科创型企业金融供给。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

  更为直观的创新目标令人期待:2024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将达到89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80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到2.93%。科创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5%以上。力争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1%。实施优质企业攀登倍增行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

  用好科创平台“利器”

  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科创平台是“利器”;塑造在科技创新版图中的领先地位,科创平台是“硬核支撑”。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实验室体系支撑作用。今年将新创建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布局2家省实验室,重组200家省重点实验室。支持天瑞重工、潍柴动力、济南量子研究院创建国家级计量、质量、标准创新平台。

  视线回到2023年1月15日。齐鲁二号、三号卫星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的顺利升空,标志着我省首个自主可控的遥感卫星基础设施——齐鲁卫星星座初步建成。依托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紧密合作,济南空天信息产业实现从“零”到后来居上的跨越发展。

  空天信息领域是未来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济南,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的,还有加快推进的资源平台建设。1月20日,备受关注的空天信息大学二期建设工程项目开工活动举行。作为我国第一所以“空天信息”命名的高等院校,空天信息大学是山东省和济南市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战略性部署。校区建设进入全新阶段,将为推动山东省、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加速壮大提供丰沛的源头活水。

  近年来,济南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思路,抢抓空天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机遇,积极建好高能级创新平台,多措并举推动产业蓄势提质。2023年,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加快建设,电磁橇轨道、放射性药物转化平台相继建成,首家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正式获批,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6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随着科创载体加速崛起,战略科技力量加速布局,济南正加快成为高科技创新策源地。

  推进科技创新,基础在平台。今年,济南将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进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建设,加快建设电磁驱动、大气环境模拟等大科学装置,全力支持首家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和省实验室发展。建强用好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北理工前沿技术研究院等载体平台,推动新型研发机构规范高效发展。鼓励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深化校地合作,支持驻济高校高质量发展,加快山东大学龙山校区、空天信息大学等高校建设。

  让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

  “让更多人才在齐鲁大地尽展其才、创新创业。”根据省政府工作报告,山东将充分发挥战略人才引领作用,优化“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高水平创建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提升重大创新平台人才效能等。

  作为省会,济南对人才政策动态优化、持续更新,按照“更有含金量、更接地气、更好落实”的原则,推出济南市人才政策“双30条”(2024版),不断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2023年,济青人才集聚平台建设成效凸显,首届海右人才节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引进院士团队12个,全市新增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97人。

  千泉竞涌,英才汇流,今天的济南,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73万人,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人才因城市而聚,城市因人才而兴。今年,济南将聚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全力推进济青人才集聚平台建设,用好人才政策“双30条”,擦亮“海右”城市人才品牌。深化“海右”系列重点人才工程,靶向引进“高精尖缺”人才。高标准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提升高层次人才服务质效,完善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用真心实意、真金白银、事业舞台吸引留住更多人才……一系列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的务实举措,将进一步发挥城市对人才、项目、技术的吸引集聚作用。

  作为“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济南创新实力有目共睹:城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连续5年全省第一,在《自然》杂志发布的《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中居第32位,较上一年度上升4个位次。

  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就能占领发展先机、赢得发展主动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必将不断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济南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稿件由济南市委台港澳办提供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