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豫台视窗 > 河南要闻

谚语里的老家河南丨彩灯文化照亮古城

发布时间:2024-02-21 09:23:26

  “十二搭灯棚”,意为元宵节将近,村庄中的管事人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

  2月20日,农历正月十一,开封市顺河回族区理事厅街略显寂静,街中的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却热闹非凡,非遗传承人张俊涛正在馆内向来访的几十名小学生介绍彩灯制作技艺。

  今年53岁的张俊涛是“汴京灯笼张”的第七代传承人。自2000年起,张俊涛便和父亲张金汉一起,在搜集国内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传统灯笼纹样数据库,致力于传统彩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11年6月,张俊涛继承父亲遗愿,将百年祖宅改建成“汴京灯笼张”彩灯博物馆,馆藏的众多精美彩灯连同收集的家用传统木雕等免费向公众开放。

  送走了一拨儿参观者,张俊涛拿出还没有完工的彩灯介绍,“这个‘二龙戏珠’彩灯是在春节期间,我们一家三代人一起做的。”张俊涛说,今年是甲辰龙年,春节前,一家人就开始构思,并从他父亲的传统花灯中汲取灵感进行创作。其间,他们查阅了大量的图片,经过反复修改,在做好的骨架上包裹绸布,进行龙鳞粘制等美化工作,龙角、龙爪的制作都别具一格;后期再完成布线、亮化,让彩龙更显神采,展现祥龙腾云驾雾的恢宏气势。

  据张俊涛介绍,“二龙戏珠”彩灯是国内最常使用的一种灯型。有句话说“无龙不成灯”,意为凡是有灯会的地方,几乎都会出现龙的身影。“我们今年做的这个‘二龙戏珠’,把开封的双龙巷历史文化街融入了进去,很多灯展里的两条龙都是同一种颜色,而我们做的一条龙是黄色的、一条是红色的,黄色代表赵匡胤,红色代表赵匡义,两个历史人物分别为宋朝第一位和第二位皇帝。”张俊涛说,希望通过制作“二龙戏珠”彩灯这种方式,在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把差异和细节加进去,把开封积淀的历史文化内涵宣传出去。

  如今,张俊涛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彩灯制作技艺的研究、保护和传承上,同时探索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在彩灯制作上的有机结合。除了在彩灯博物馆进行常态化、公益性展示和讲解之外,他还多次参加非遗技艺进校园、进社区等公益活动,并先后随团远赴英国、南非等地,进行传统非遗文化展示,将自己制作的灯笼亮相国际舞台。“父亲去世之前就嘱托我一件事,一定要把做灯笼的手艺传承下去。”张俊涛说,他希望有更多的人把这门手艺发扬光大,让传统文化之灯的光芒照亮古城、照亮未来。(河南日报记者 龚砚庆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娜)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省台办供稿

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