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广东“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产业科技话创新、谋未来,不断夯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根基,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新在新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产业形态,核心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新的一年,广东如何继续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实现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广东科技界代表踊跃献计。
让更多新技术在广东率先应用
“市场能为各类新技术、新业态提供试验场,是产业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孵化器、加速器、放大器。”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韩恩厚说,“要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两手抓,让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广东市场率先应用推广,加速迭代升级,之后在全国乃至全球推广应用,培育千亿到万亿级市场。”
拥有规模庞大的市场,才能容纳多条技术路线竞争成长,让真正具备发展优势、符合产业升级方向的技术和产品脱颖而出。
如何依托市场优势吸聚创新资源?韩恩厚认为,一方面要直接面向工业制造领域与应用场景,推动各领域产业链薄弱环节及“卡脖子”技术“集群式突破”;另一方面,要破解科技产业“两张皮”难题,比如与关键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共建防腐材料与技术研发中心,使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在空间上无缝衔接,解决产业中的紧迫需求,实现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当下市场的需求和痛点,就是科研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航空航天业用到的高端轮胎,技术含量高、产业需求大,是我们其中一个优势领域。”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副院长王杰表示,黄埔材料研究院正着力打造以飞行起降动力学大装置为核心的航空轮胎研发平台。目前,飞行起降动力学大装置已形成部分对外服务运营能力,助力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仿生合成橡胶航空轮胎全链条技术贯通并通过验证。
王杰说,黄埔材料研究院力争再经3至5年实现飞行起降动力学大装置具备全面对外服务能力,建成国内顶级的飞行起降动力学研究设施,助力我国航空航天、低空交通、轮式装备等高端制造业持续向国际高水平迈进。“同时,通过技术引领培育规上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强化院企合作,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实现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的成果转化路线,推动研究院持续发展,延展产品产业化和产业资本化,构建发展新模式。”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院长于广平表示。
于广平介绍,为适应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创业、创投三方面的要求,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近年来探索打造“五个一”科技创新生态,即一批科研成果、一支科研团队、一只科创基金、一个创业孵化器和一个产业园区;未来,将立足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融合发展变革,联合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工业智能粤港联合中试基地”,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品的落地应用和中试,以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有组织的科研和转化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持续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每一个创新行为都得到市场尊重,让每一份创新成果都能够形成市场价值。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质生产力,而新质生产力要蓬勃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和青年人才。”广州市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参会后深有感触。
在高民看来,派出科研人员创办科技创新企业,是推广技术和产品的有效途径。他介绍,研究院孵化企业研发的室内定位导航系统,已经在广州白云机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几百个场地得到了落地应用。“接下来,我们将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助力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不断向大湾区释放科创发展新活力。”
“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互为促进,学校正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邱学青介绍,广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工、补理、融医,同时发展工科底色的人文社科,以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同时,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创设了华为智能基座项目、匠芯班等21类特色化育人项目,创新创业教育覆盖学生超40%,形成了产教融合、跨学科多专业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邱学青说,接下来广工将继续深化改革,推动基础研究提质增效,加强有组织科研,持续推进“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建设,鼓励创新交叉研究;同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进广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建设运营,让人才培养、科研攻关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更匹配。
新型举国体制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利器。推动有组织的科研、有组织的转化,才能更好实现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
“作为科研‘国家队’,推进有组织的科研、有组织的转化,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细胞谱系与发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捷凯说,广州健康院通过抓好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这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大湾区在细胞领域的科研水平;同时,借助广州健康院牵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广州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为区域内的生物医药企业和细胞产业提供支撑。
此外,广州健康院还持续推动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和人才交流合作,联合香港中文大学获批建设“粤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联合实验室”,推动大湾区建立以细胞生物医药原创为目标的集群研发和人才培养平台。“作为创新策源地,广州健康院将深入规划未来5到10年的关键科研任务,瞄准可能引领生物医药革命的创新要素,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陈捷凯说。
南方日报记者 钟哲 关喜如意 吴晓娴 陈伊纯 马立敏 汪棹桴 杜玮淦
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