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政要闻

南方时论:乘势而上推进“百千万工程”

发布时间:2024-03-11 17:21:19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自省委部署实施以来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省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活动,来自102家境内外媒体的225名记者到会旁听采访,“百千万工程”成为关注焦点。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用“相互促进、相互成就”“势在必行、顺势而为”“机制初成、成效初显”三句话概括总结对广东部署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们以“头号力度”推进头号工程的信心决心。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是全国经济第一大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南粤大地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珠三角地区实现奇迹般的腾飞,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实现快速发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由于地理条件、生产力要素集聚水平不一样等原因,广东客观上存在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并更多体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上。这是广东的基本省情,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是广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同时也要全面、辩证、客观地看待,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把眼下的短板变成潜力板,实现城乡区域相互促进、相互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次亲临广东,每次都对促进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谆谆指引做好重点工作。省委、省政府在过去打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学习借鉴全国脱贫攻坚奔小康经验和广东过去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提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更好地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色和村的资源,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施“百千万工程”关键在产业兴、科教兴、民生兴。其中,在县的层面,把县城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完善承载功能,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更有特色、更有后劲、更有实力;在镇的层面,做强乡镇这个节点,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生产生活;在村的层面,抓好人居环境整治,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一年多来,全省各地紧紧抓住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机遇,122个县(市、区)、1612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集中用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气象。下大力气做强县域经济,“一县一策”确定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用好省内产业有序转移机制,县域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加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聚焦镇域薄弱环节,将全省乡镇(街道)分成城区镇、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普通镇5类,推动乡镇差异化、品质化、特色化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统筹乡村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农房风貌规划“三个规划”,健全党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让乡村底子更厚、里子更好,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美丽乡愁……现在全省上下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认识更加统一,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形成一系列具体的政策举措,产业进一步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有序转移,收到初步成效。

今年是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关键一年,各地要加力提速、苦干实干,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大抓产业发展,突出特色发展着力培育县域优势产业,突出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县域现代产业体系,突出集聚发展加快形成县域产业集群,让县域高质量发展建立在强大的产业基础上;大抓人居环境建设,以美丽圩镇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用心答好环境综合整治优先题、风貌管控必答题、美丽圩镇建设加分题、绿化美化基础题,实现人居环境靓起来、乡村治理强起来、文明新风扑面来的良性循环;大抓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突出基础设施提能级,突出民生服务提质量,突出社会治理提效能,持续改善县镇村发展环境;大抓体制机制改革,聚焦“放活”权限、“盘活”资源、“激活”要素,扭住强县这个牛鼻子抓好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改革,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县镇村流动;大抓社会力量参与,着力提升帮扶协作精细化、实效化水平,推动“双百行动”双向奔赴、合作共赢,推进“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提质升级,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集众人之力、展各家所长,奏好“协奏曲”、共绘“一张图”。

山水万程,步履不停;笃志前行,虽远必达。乘势而上推进“百千万工程”往深里抓、实里抓,以可知可感的变化加快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必将有效解决全省“老大难”问题,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奠定坚实基础!

南方日报评论员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