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政要闻

金庸与中山大学

发布时间:2024-03-11 17:32:43

我与金庸结缘,缘于广东文坛领袖黄树森老师。1993年我以一个“理科男”的身份考进中山大学中文系,在黄树森老师的一次学术讲座上,以初生牛犊的大胆发言得到黄老师垂青,从此跟着黄老师,冒冒失失地闯进广东当代文学批评界。当时“三联版金庸全集”刚刚推出,火遍读书界,我虽然只是一名穷学生,但也“斥巨资”买下一套。黄老师得知我痴迷金庸小说,鼓励我写一本金庸评传,但我当时对金庸并不了解,只是喜欢金庸小说而已,于是我自作主张写了一本《点评金庸》。上世纪90年代正是金庸小说在大陆文学界最火爆的时代,《点评金庸》刚好蹭上了这个热度,大卖数十万册。

经过黄树森老师的运作,2001年5月,金庸莅临广州访问和讲学,这事成为当时广州各大报的连日头条。当黄老师告诉我金庸要来中山大学讲学并将由我来主持的时候,我是非常激动的。5月21日上午,我和许多挎着相机的记者一起,等在中山大学南门,但是,金庸坐驾进校之后并没有在南门停留,我和记者们只好跟着汽车一路小跑,学校领导站在黑石屋前迎接金庸。金庸跟领导寒暄之后,就在黑石屋接受记者提问,中间是不是还去了陈寅恪故居参观,我已经忘了,但金庸肯定是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表达了他对陈寅恪先生的敬仰。

金庸稍事休息之后,就在大家簇拥下前往梁銶琚堂演讲。由于粉丝太多,梁銶琚堂1000多个座位根本满足不了需求,走道上挤满了人,挤不进会场的就在礼堂外面等着看一眼金庸。我主持的是提问环节,主要负责念提问纸条。金庸妙语连珠,特别有亲和力,比如他说自己学写诗词得益于王力先生,学历史得益于陈寅恪先生,两位先生都是中山大学的知名教授,自己是他们的私淑弟子,因此可以说是中山大学的半个校友。这样的开场白迅速博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当时张纪中执导的电视剧《笑傲江湖》刚刚播完,黄达人校长的宴请环节上,大家自然也聊起了这部电视剧,我对剧本改编的结尾部分表达了自己的不满,金庸表示认同,他笑着对我说:“要不你来做编剧,我也可以一块钱版权费给你。”我完全没料到他会说这样的话,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只好呵呵傻笑。接下来的环节我一直在激动地思想斗争要不要改行编金庸电视剧,宴会中的其他内容我几乎全记不得了。

我印象中金庸第二次来中山大学也是黄树森老师策划的,但有些具体工作是我做的。2003年10月,我受邀参加陕西电视台主办的“华山论剑”活动,印象中是黄树森老师联系了黄达人校长,校长让我给金庸捎去一封亲笔信,邀请他再次莅临中山大学,拟聘他为中山大学名誉教授。

但我没想到的是,捎信的任务并不轻松。陕西方面对金庸的安保工作做得太到位了,我全程几乎没有机会接触金庸。在华山绝顶“论剑”前准备的时候,刚好有个时间空当,刘亦菲等一众名人坐在第一排,我和金庸的两位博士生坐在第二排,距离金庸不过五六米,我觉得是个机会,站起来想给金庸递一下信,往前刚迈了一步,迅速被一个陕西大汉一把拽住:“回去坐好!”用力之猛,如同警察抓小偷。

午宴时间,我以为又是一次机会,没料想离金庸的主桌还隔着一张桌子,就被人拦回来了。这事害得我午饭都没吃好,一直在想着如何把黄校长的信亲手递交到金庸手上。

下午的研讨会,机会终于来了。这是一个长桌会议,金庸正好坐在我斜对面,相距不过三米。开场的紧张仪式之后,我觉得时机快到了,手里一直捏着校长的信,眼睛一直盯着金庸,当金庸眼睛看向我、认出我之后,我马上把校长的信举起来向他示意,他微笑着一点头,我迅速就把信弹了过去,当他拆信的那一瞬间,我知道任务完成了。

金庸很快就分别给黄校长和我各回了一封信。信中说到,此事“仍须向浙大领导申报并取得批准,现浙大领导欣然同意,并盛赞黄校长当年在浙大之卓越贡献”。金庸受聘中山大学名誉教授的仪式最后定在2003年校庆期间的11月18日下午,地点是小礼堂。

受聘仪式主要由中文系操办,所以全程由我主持,听众也多是中文系学生。黄达人校长在致词中说:“金庸小说已经成为影响深远的文学经典。可以肯定地说,查先生的文学创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在近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金庸则在演讲后的提问环节,再一次地展现了他的友善及亲和,在我的学生面前把黄树森老师和我都夸了一通,演讲内容由颜雅红、黄婷婷两位同学整理后,以《武侠与人生》为题,发表在2004年第1期的《山西大学学报》。

会后,我们专门安排了时间让中文系的学生面对面地采访金庸。当学生问到金庸对中大学生有什么期望时,金庸说:“希望中大的学生能多一些正气,面对社会上的恶,能挺身而出,这样精神才会更高尚,人品才会更好。心中多一点侠义精神,人自然就会少一些邪气,多一些正气。我希望我的武侠小说能传达这样一种信息——做好人,行正义。”在回答最欣赏小说中的哪一对情侣时,金庸说:“郭靖和黄蓉应该是非常理想的一对,黄蓉聪明,处处有力地帮助、支持丈夫;郭靖虽然傻,但是勇敢伟大,为国家作贡献。”

金庸受聘名誉教授之后,答应了常来中山大学,为学生做更多的学术讲座;2007年我去香港拜访金庸时,他还答应给我的新书题写书名。现在,这一切都成为“宫花寂寞红”的往事,我也只能借助手中笔墨“闲坐说金庸”。

施爱东

(本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策划:郭珊 刘炜茗 执行:刘奕伶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