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谁来种地”难题 全国政协委员刘木华建议—— 推广无人化农场技术应用
发布时间:2024-03-12 17:26:12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新法治报全媒体首席记者吴强) 近年来,农村人口不断外流,粮食生产出现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上涨现象。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江西省委会副主委、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木华在调研中发现,无人化农场技术对于大幅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破解“谁来种地”难题具有重要作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递交了一份关于加快粮食生产中无人化农场技术应用的提案。
刘木华发现,目前,无人化农场技术的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和智慧化管理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应用于生产实际已经可行。同时,无人化农场技术实践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特别是取得多项水稻高产纪录,说明了人不下田也能种地,也能种好地”。
为此,他建议有关部门要在引导支持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种田大户等进行规模化经营的同时,提高其对无人化农场技术的积极性。
结合调研获得的成果,刘木华发现,在当前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要在适宜的地方,加强适应无人化农场技术应用的宜机化改造,建议重视适应无人化农场技术应用的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技术的应用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刘木华还建议将职业学院(校)作为培养无人农场建设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主渠道,并建立“职业学院(校)+农业经营主体”联合教学模式,用科技赋能破解“谁来种地”的难题。
来源:大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