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政要闻

“大都市小流域”如何打造幸福河湖? 十年河湖之变:广州南岗河从劣V类水到绿美河流

发布时间:2024-03-18 08:33:45

2014年3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十年来,广东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河湖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越来越多河湖恢复健康,重现生机,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广州市南岗河便是广东河湖十年之变的生动实践之一。

经过多年的系统治理,南岗河探索出一条在高度城市化地区小流域打造幸福河湖的新路径。2022年,广州市南岗河成为广东唯一入选水利部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这条蜿蜒小河成为镶嵌在黄埔城区的绿色长廊,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小而全、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独特气质的幸福河流,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系统治理,源头治水

厚植幸福河湖绿色本底

南岗河是广州黄埔人民的“母亲河”,全长24.12公里。河流背山、穿城、面海,坐拥“山水林田湖草”多样化生态格局;流域自然禀赋优越,文化底蕴深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是大湾区岭南水系的缩影。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其水生态环境曾一度恶化,水质变为劣V类,河道淤塞严重,流域受上游山洪、中游内涝、下游风暴潮多重威胁。

“大都市小流域”如何治水?或许可以在南岗河的治理中找到答案。

首先,南岗河将防洪排涝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刚性约束,率先开展规划建设项目洪涝安全评估,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从源头破解城市洪涝治理难题。

南岗河实行洪涝共治,构建“上蓄、中滞、外挡、分散调蓄”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筑牢安全壁垒。以轻置入的方式,综合采用“净、蓄、滞、渗、用、排”等措施,建设海绵生态系统。全面推行“清四乱”“五清”“四洗清源”、网格化治水,用绣花功夫推进排水单元达标、雨污分流整治,整治污染源1300多宗,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日,南岗河水质由曾经的劣Ⅴ类稳定提升到Ⅲ类水标准,部分水体达到Ⅱ类。

与此同时,南岗河在系统治理过程中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营造多样生境,构建韧性河道生态系统。创新推行降水位、少清淤、不调水的生态修复“三板斧”,保持低水位运行,让淤泥见阳光,中间走活水,形成河底湿地,依靠自然力量修复河道生态。基于“食物链自然法则”,南岗河通过微干扰生境设计手法,构建沙洲、浅滩、湿地等24种韧性多样的生境栖息地。据统计,南岗河干流水域面积约49万平方米,但河滩地和缓冲带植被覆盖面积达到108万平方米。

全民参与,以人为本

凝聚治水强大合力

十年来,南岗河建立了河涌巡查、水面保洁、绿化管养、管网维护、志愿者团体等共计380余人组成的基层河湖管护队伍,编织共治网,打通了南岗河管护“最后一公里”。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南岗河治理、日常养护,吸引企业投资3900万元,并在南岗河流域设立“企业河长”,号召沿河企业以主人翁的态度共同打造高品质滨水空间,当好水环境“守门员”,凝聚起治水的强大合力。

与此同时,南岗河全面推行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每年节水200多万立方米,降低成本900多万元,实现污水再利用。位于南岗河上游的木强水库全面建立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充分发挥防洪调蓄、生态补水等功能,保障南岗河生态流量。打造南岗河数字孪生流域,织密水雨情、水质、内涝积水、管网液位、水工程安全等要素自动化监测网络,构建防汛调度、水资源管理、智慧碧道平台等“2+1+N”业务应用平台,为南岗河长效管护再添“利器”。

以碧道为纽带,以水脉筑文脉,将岭南传统文化与水文化充分融合,重塑沿河滨水空间。南岗河目前共打造亲水平台74处,通过打造滨水空间解决大城市生态休闲空间不足的问题;通过碧道建设完善城市慢行系统,使群众交通出行更加高效便捷;盘活学校周边近1万平方米的桥下空间、河边绿地,建成被评为“广州最美、最具活力口袋公园”的南岗河悦动公园,展示尾水净化处理的南岗河活水湿地公园,解决少年儿童文体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提供最宜居、最健康、最生态、最能亲近大自然的幸福生活空间。

生态兴则城市兴。漫步在南岗河边,览河赏风光,观鱼听鸟鸣,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人和,目之所及皆是美景。南岗河优美的生态环境,打造了独特的营商环境,激活了两岸城市腹地,补全城市功能,吸引众多高端人才,聚集大量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南岗河流域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实现聚人、营城、兴业,成为闪耀粤港澳大湾区的“金丝带”“活力带”“幸福带”。

南方日报记者 李赫 通讯员 粤河清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