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江苏新闻

罗周:以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

发布时间:2024-03-18 10:47:49

3月14日至15日,江苏举办2024年度全省文艺工作培训班。14日,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罗周进行授课,以其戏曲创作的实践和体验,讲述传统题材的当代表达,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创造性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方针。

与时偕行,

为古典题材注入时代活力

通过反映当代价值,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现实社会产生情感共鸣和审美引领。“在戏曲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大量的古典题材,似乎离当下很遥远,和受众有隔阂。”如何把握古典题材创作的当代性?罗周认为,关键在于心中要牢记,创作不是对古代社会的“复述”,而是在当下进行精神传达和文化传承。

整理改编昆剧《蝴蝶梦》,就是罗周一次精彩的创作实践。以“庄生梦蝶”入戏,由来已久。罗周梳理了中华传统戏曲文学中有关“庄周试妻”题材的文献典籍后,认为传统《蝴蝶梦》的题旨多宣扬贞烈节操,其价值取向不能与当代文化相适应,更不能为当代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所接受,有必要进行鉴别和扬弃。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她对女主角田氏形象与全剧题旨作了颠覆性的创新创造:“将田氏从懵懂不察楚王孙真身,改为她逐渐发现、明确了王孙与庄周是一人;将她从‘被戏’改为‘将计就计’,反过来‘戏’庄周、‘试’庄周;将她从‘被审判’的‘不贞’之女,改为聪慧、通达、充满生活趣味与人生智慧的可爱女性。而庄周之形象,也因为有了更丰富、多层面的表述,有了自讨苦吃、有苦难言的尴尬与喜剧效果,更为生动可亲。”题旨最后落到了不要相互猜疑的主题上,令原为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道德的题旨升华为男女平等、夫妻互敬互信的具有时代感的新主题,让这部剧产生了当代价值。

改编明代梁辰鱼《浣纱记》亦是如此。罗周认为,原作中范蠡独自谋划并劝服西施赴吴,从个人情感上实难让人接受,这一环节也是改编原著难以逾越的情理障碍点。如何符合情理,又与人们心中固化的史实相向而行?罗周深入挖掘了范蠡的人物灵魂:“ ‘不破吴宫,誓不为人’,在家国复兴面前,他由一个拥有雄才大略的士大夫彻底转变成了一个不择手段的复仇者。入吴后,给越王的称臣、尝粪、选美三个计谋,个个令人心惊;超出人性底线的计谋,在复仇大计面前不以为耻;为了复仇,剜心之痛皆可忍,爱情可以暂时搁置,心爱之人可以被蹂躏与践踏……如此一来范蠡的行为显然更加合情,观众接受度更高,也为范蠡与西施二人最终的选择提供了情理支撑。”

激活文化基因,

昆曲现代戏赓续中华文脉

新时代以来,江苏省昆剧院三部原创大戏《当年梅郎》《眷江城》《瞿秋白》的成功实践,开拓了昆曲现代戏乃至现实题材创作之路。在罗周看来,昆曲现代戏的创作,深刻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情感表达,用语习惯似乎都和昆曲离得很远,昆曲现代戏的创作一直以来都是难点。有学者甚至认为昆曲不能演现代戏、表现当代生活。”但罗周没有放弃努力,“其实很多东西都是靠一个契机,做着做着,突然我们的内心就开始不断地广大、宽阔起来。”

在创作《梅兰芳·当年梅郎》的剧本时,罗周没有选取梅兰芳脍炙人口的抗日故事,而是以他在1913年首度闯荡上海为切入点,为观众呈现19岁的梅兰芳迎难而上,蜕变成惊艳世人的京剧大师。在罗周看来,“当年梅郎”唤醒的是每个人心中永远的少年,这是连接“过往”和“当下”的关键:“梅先生在他的《舞台生活40年》中特别写道,第一次进上海滩演出是他生命中一个关键时刻。读到这里,我瞬间想到了他走向那个舞台、伫立于那个舞台的跌宕起落。谦逊、勇敢、昂扬、坚毅,是梅先生的少年时,也是每个人都有过的少年时,哪怕行至千里之外,历经数十载风雨,都令人不敢忘怀。”

在剧中,梅兰芳的艺术追求源自好友的无限信任与帮助,源自对家族艺术传承的坚定信念,源自对家乡父老和普通劳动者的尊重与学习,源自对台下观众的负责和理解……从友情、亲情等人类基本感情入手,该剧让一个极为人性化的梅兰芳走进现代观众心中,产生强烈的精神共鸣。

从这部戏开始,罗周一口气接连创作了《眷江城》《瞿秋白》等昆曲现代戏。“就我而言,现代戏和古装戏创作之间的那层壁垒被打破了。中国戏曲应该是无边界的,归根结底就是写人和人所处的时代。用情感和观众进行共鸣和碰撞,诉说人格的完整,心灵的高贵和情感的丰富,让传统戏曲的生命力蓬勃地生长起来。”

坚定文化自信。

担负好新的文化使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以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仗剑远游时写下的诗句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看到这一段话,罗周突然觉得,心中的创作激情被澎湃地点燃了。“那时的李白,感受着盛唐的蓬勃气象,胸中鼓荡着凌云壮志。今日之中国,未来无限广大,我们要创作,就创作一个每个中国人心里都永远不可忘怀的盛世图景。”

这成了新编昆剧《诗宴·唐才子传》的创作契机。“在剧目策划时,我们在想什么能代表我们最高的文化追求。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就是诗的世界中最璀璨的明珠,因此我们决定做一部关于唐代诗人的昆曲作品。”罗周20岁就读完了《唐才子传》,那本薄薄的小册子始终萦绕在她心中,直到今天,终于有了倾吐的机会。《诗宴·唐才子传》,名取自元人辛文房编撰的同名评传集,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艺术成就最高的五位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贾岛的生平轶事、人格光彩、个体诗风与时代风貌之关系等为题材创作。

“剧终,当李白走向台口、走向我们,所有烂漫归结为一首《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抬头处,星月皎皎,是无数诗魂、亘古高悬;低头处,诗意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也会一直传承在未来人们的心里。”罗周感慨道,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担子其实在每一个人肩上,“传承中国古典文学的内蕴和智慧,氤氲贴近时代、迎向未来的艺术品质,在此刻的原点,不仅对接了过去,共鸣了当下,也在畅想着接引未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雨阳

来源:新华报业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