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纵横山西 > 山西新闻

改革职称评审 激发创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4-03-21 14:06:56

  近日,2023年山西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审进入公示期,全省409名科普工作者获得了专业职称。这是我省首次开展科普专业职称评审,为科普人才的成长注入强劲动力。

  制度有温度 科普更有热情

  2011年,谢丽娟硕士研究生毕业进入山西地质博物馆从一线讲解员做起。勤思、聪颖、表达流畅,让她很快胜任工作,成为独当一面的工作小能手。然而,一种遗憾却深埋心底:评上了中级职称后,技术等级上升空间陡然收窄,如果想进入,只能转评科研系列,既提升了难度又与自己日常工作内容不符,职业发展的“天花板”很难打破。谢丽娟的困惑,正代表了一个群体的心声。

  科普工作者渴望成长的呼声与科普事业日益发展的需求相互交织,一系列突破职称评审壁垒改革开始破冰试水。省科协副主席谭丽红介绍,目前,我省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专兼职科普工作者已达到数十万人,科普工作者队伍规模稳步增长,科普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提供全民科学素养、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长期以来,缺乏规范的科普工作职称评定标准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科普工作者。去年以来,经过省科协党组科学谋划,研究决定申请设立山西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解决我省广大科普工作者职称评审因长期挂靠其他系列而带来的诸多不便的问题。经省人社厅批复同意,由省科协组建山西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学传播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和初、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面向全省开展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审工作。我省成为全国第八个开展此项工作的省份,全省科普工作者首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职称评价体系。

  “破除职业壁垒,提升管理制度温度,对激发个人创造性,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构建大科普发展具有极好的作用。”从担心、犹豫到踊跃参加,今年初,谢丽娟如愿评上了副高职称,归属感与获得感明显增加,这让她的工作更有底气。身边的40多个同事去年都在积极申报科普职称评审,评上的干劲更足,没有评上更加积极努力,新力量的加入让今年的科普工作再添新气象。

  不再拿一把尺子量所有人

  如今,到科技馆里过大年成为很多年轻人“探年味,求新知”的新选择。今年春节期间,全省各地科技馆举办了丰富多样的线上线下活动。省科技馆“龙”行科技游园会现场,“龙王”带领观众游玩科技馆,讲述与龙相关的科技故事。在晋中,当地首批科普专家在市科技馆开展了航空航天知识科普讲座,广大青少年通过聆听报告了解航天员在空间站中神奇的生活,探索航天服面料及零部件的神秘之处。在临汾,科普工作者开着“流动科技馆”进了小乡村,点亮山里娃的科学梦,科技大篷车把孩子们带出大山,走向更辽阔的自然课堂。无论在哪里,科普工作者凭着兴趣,靠着热情,为科学传播做着自己的努力,为科学插上梦的翅膀。

  “与其他专业技术职称不同,科学传播工作的跨界性很强,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方面面的专业和知识,它并不强调在某个领域某个专业那么‘专’,而更加注重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能力、业绩和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传播人才职称评审注重体现分类评价,即干什么就评什么。只有真正体现科普工作特点,才能让有实绩的人脱颖而出。”参与此次评审的评委这样说。

  职称评审申报评价办法是考量科普工作者是否符合职称申领标准的“尺子”,经过30次修改调整,《山西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学传播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价办法》最终形成。将部分基层一线科普工作者申报中级、高级职称学历放宽至大专;根据科普具有注重传播的特殊属性,将科普宣传作为业绩条件之一;将通报表扬、报道、经验推广等传播业绩与奖项业绩并列,作为可选性业绩成果。可以看出,此次科普专业职称评审标准充分发挥了导向作用,也为科普工作的专业化奠定了较好基础。通过科普专业职称评审,我省发现并集聚了一批优秀的科普专门人才,为促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汇聚骨干力量。此次获得专业职称的科普人才,他们或在新媒体平台持续发表专业领域的科普内容,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或利用多种手段深度挖掘馆藏标本内涵组织策划文创产品开发;积极支持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让科学走进生活;或利用所在学会优势,有效提升科普品牌活动的认知度和影响力,较好提升了科普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持续完善科普人才评价机制

  回忆起此次参评职称的全过程,临汾市科技馆张星玉感慨不已,那些年伏案策划、一线调研、山区送课、埋头实验的场景,在脑海中不停浮现。“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在一线从事科普工作20年后评上中级职称的张星玉认为,评职称是对科普从业者职业价值的认可,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鼓励。“评上职称,对涨工资、争取科普项目都有一定帮助,但更大程度上激活了科普工作的内生动力。”据了解,我省设立科学传播专业技术职称,为长期在基层一线从事科普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专门做了政策上的倾斜,为他们开辟了一条职称上升通道,解决了在市、县(区)、乡镇工作且业绩突出的科普工作者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实现了科学传播研究和科学传播实践的有效结合。

  “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的开展有力调动科普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科普工作者将获得更多的职业归属感和获得感,成为进一步助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山西省科普服务中心主任史录刚认为。然而,也应清醒认识到,此次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久久为功,在持续完善科普人才评价机制、让科普专业职称评审成为科普人员的职业追求方面继续加以改进和完善。具体来讲,需要针对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难点和问题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听取一线科普工作者的意见建议,不断优化完善科普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以职称评审为引领,进一步提高科普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持续加强政策宣传与解读,对典型申报案例及评审通过人员进行宣传推广,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树立优秀科普人才榜样。

  本报记者沈佳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山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