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要闻

总是睡懒觉?你可能有社交时差综合症

发布时间:2024-03-22 17:52:5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21日讯(通讯员 陈娟 )“医生,我睡眠不好,每天晚上要到凌晨两三点才有点睡意,早上上班七点多不得不起床,周末补个觉倒是可以睡到中午十一二点,但人总是没精神,容易疲劳。”在医院睡眠门诊经常会听到患者此类抱怨。

这一类患者有共同特点:年轻,大部分年龄在20至45岁之间;作息紊乱、晚上常常刷手机、玩电游、直播,熬到凌晨2、3点甚至更晚才开始睡;工作日早上不得不早起,每晚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一到周末放假就补觉,睡到第二天中午或下午才起,然而补觉也解决不了困乏感。

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谭红介绍,这种睡眠问题是典型的社交时差综合症。社交时差是指生物钟与社会时钟不匹配所导致的结果,常因长假期间社交活动和睡懒觉等导致睡眠模式发生改变以及生物节律发生紊乱。

如何计算社交时差差值?

入睡时刻和早晨起床时刻的中间时刻被称为睡眠中间时刻,工作日和休息日睡眠中间时刻的差额就是你的社交时差差值。例如,你在工作日是凌晨1点入睡,早上是7点起床,这个睡眠中间时刻就是凌晨4点,周五熬夜到凌晨3点才入睡,周六早上11点才起床,这个时候的睡眠中间时刻就是7点,也就是说,你就这样自己制造出了3个小时的时差。

社交时差综合征的危害

社交时差导致的睡眠障碍本质上是睡眠节律的紊乱,睡眠负债的增加(个人实际的睡眠时间少于真正需求的时间)。由此带来以下危害:

引发各类代谢性疾病。 研究表明,睡眠昼夜节律紊乱可导致夜间瘦素水平下降,而瘦素可抑制食欲,当水平下降时,会引起饥饿感,导致进食增多,引发肥胖。同时,睡眠昼夜节律紊乱可通过破坏胰岛素生物钟的振荡,从而引起糖尿病的发生。

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睡眠昼夜节律紊乱可能通过异常的糖脂代谢,从而增加心血管和脑卒中的风险。

增加癌症发生风险。 研究发现,睡眠昼夜节律紊乱也改变了肿瘤细胞周围的微环境,利于肿瘤生长和转移,从而增加癌症发生风险。

加速衰老。 当充足睡眠时,大脑才会高效清扫所产生的代谢“垃圾”,避免对脑细胞的损伤。昼夜节律紊乱和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代谢“垃圾”不能及时清理,从而损伤脑细胞,引起记忆力下降,增加痴呆风险,加速衰老。

影响心理健康。 长期睡眠节律紊乱的人更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双相情感障碍等,引发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调节社交时差综合征?

固定起床时间。 应固定起床时间,按时早饭,从起床时间倒着计算,算出上床睡觉的时间,前后尽量不超过半小时。休息日如果实在想睡懒觉,也应控制在工作日起床时间2小时之内。也就是说如果工作日早上6点起床,休息日最晚8点就要起床。

早起接受光照。 早起接受光照,体内生物钟的重置时间一般是在早晨,早上10点以前,视网膜通过感受阳光来调整脑内生物钟。晒太阳的时长应为每次5-30分钟。夏季阳光充足,5分钟就够了,冬季阳光强度较弱,至少晒满30分钟,即使阴雨天也一样。

调节房间亮度。 调节房间的照明亮度,避免把手机带入卧室。睡前可以做放松训练,避免手机、电脑等光线的刺激。

适当补充褪黑素。 因轮班工作、倒时差以及老年人群可以适当补充褪黑素,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