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疆工作事关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
天山珠水,粤新情深。对口援疆是党中央赋予广东的政治任务和重大使命。去年7月,广东省党政代表团赴新疆喀什考察对口援疆工作时强调,要把对口援疆工作放在广东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不断开创对口援疆工作新局面。
2023年4月,第十批广东援疆工作启动。一年来,全体广东援疆干部人才牢记嘱托担使命,在受援地办成了一系列惠民生、利长远的实事。为全方位展现广东援疆的经验成果,即日起,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南方农村报推出“粤绘疆来”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每逢周三,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南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举行广东专家门诊日,都会吸引许多本地患者前来问诊。阿先生是看诊队伍中的一员,患过病毒性肝炎的他,曾不远万里到广东治疗,如今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广东优质的医疗资源。“没想到在喀什就有高水平的广东专家为自己看病,我非常感谢他们!”他由衷感叹。
阿先生的经历反映了广东医疗援疆取得的显著成果。南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投入运营、国家中医重点实验室设立喀什工作站......2023年4月,新一轮广东援疆工作实施以来,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以下简称“广东援疆指挥部”)坚持以推动医疗援疆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以民族化、国际化为努力方向,着力将广东优质医疗资源向对口支援的喀什地区和兵团三师倾斜,造福受援地基层各族群众和“一带一路”周边各国人民,持续擦亮“广东医生”品牌。
为基层医疗建强“龙头”
“以前,得了大病在喀什看不了,我的去乌鲁木齐甚至其他省市。”阿先生回忆,他曾到广州找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专家朱建芸进行治疗。如今,朱建芸已成为一名援疆医疗专家,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地一院”)担任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义诊当天,朱建芸恰好在现场为阿先生体检诊疗。“在广东专家帮助下,喀什的医疗条件更好了,看病更加便利。”他赞叹。
“作为援疆医生,希望通过投身国家感染病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为南疆人民的健康贡献我们的力量。”朱建芸说。
类似这样的义诊活动还有很多。据统计,过去一年来,广东全体援疆医疗队员协助受援医院累计完成住院患者查房诊疗服务超60000人次,实施三、四级手术1700台次,带教培训503场次、17700人次,下乡进村义诊101次,直接服务群众超16000人,有效保障各族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为群众提供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才能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本批次医疗援疆工作突出“强基层”“强县域”,针对喀什地域广阔、人口分散的特点,援疆医疗队精准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开展示范乡镇卫生院建设,支持受援地卫生院建设数字化免疫接种平台和慢病管理一体化平台,并组织后方医疗单位与受援地乡镇卫生院开展“院包院”结对帮扶、援疆医生与乡镇卫生院开展结对帮扶,广东有力促进喀什地区提升乡镇的医疗卫生水平。
县域和基层要强,还要有“龙头”带动。南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本批次医疗援疆工作的“牛鼻子”和重点项目,是全疆第一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由中山大学医疗系统统筹力量建设。中心于去年9月投入运营,目前已入驻感染性疾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综合ICU、神经内科等科室,一期开放床位500张,DR、CT、超声和智能送药机器人等相应配套设施已投入使用。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2023年开展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临床工作,多项新技术在南疆地区属首例,推动当地医院转诊率下降至0.18%。
为受援地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眼病,但喀什地区的县域医院缺少能独立开展手术的专业医生。去年,广东省针对喀什地区和兵团第三师白内障患者的关爱活动——“粤新光明行”项目启动,致力于提升喀什地区眼科治疗能力。目前,该项目已完成1000例免费白内障手术,大大提升了喀什地区县级医院白内障诊治能力和本地基层医护人员眼病筛查能力。
“光让广东医生给喀什病患做手术还不够,关键是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粤新光明行”项目启动后,中山眼科中心防盲治盲办公室副主任黄文勇数次到喀什地区提供手术,并带教眼科“新手”。他坚信,受援地医生用心学,治疗技术会不断精进。
除了常见病,疑难杂症和重症手术带教在当地有了突破。A型主动脉夹层被称为心血管疾病的“恶魔杀手”,致死率高。由于心血管外科基础相对薄弱,喀地一院多年来无法开展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广东援疆专家的到来改变了这个困境。
过去一年,广东援疆专家、喀地一院心血管外科中心副主任闫新建带领本地医生完成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共16例。在他协助下,本地医生阿地力江也成功独立完成了2例手术,喀地一院在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闫新建说,目前心血管外科的医护团队已逐步掌握了接诊、术前准备、配合手术、处理术后并发症等成体系的内容。
通过建立“师带徒”“团队带团队”的传帮带机制,广东医生还着力与受援地医生一道围绕受援地医疗技术空白开展联合攻关、实现共同成长。据统计,2023年,援疆医疗队队员就与197位喀什地区医疗骨干结成“师带徒”关系。此外,2023年共引进15个专家工作室,与广东后方医院建立5个专科联盟,组织131人次来喀开展学术交流和临床带教。在此机制的带动下,两地医生共同开展了喀什地区首例HIV尿毒症患者的血液滤过、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瓣膜手术、后腹腔镜下右侧巨大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等一系列具有突破性临床工作,推广新技术107项,其中23项填补南疆地区空白。
今年,广东援疆医疗队将持续开展“传帮带”工作。为解决喀什地区全科医生数量不足的问题,广东援疆指挥部近期已支持喀什地区26名基层医生到新疆医科大学接受为期一年的转岗培训。接下来,广东每年将致力为受援地培养培训全科医生100名,提高南疆地区基层全科医生的专业水平。
为国际医学交流搭建新平台
突出“国际化”是广东医疗援疆的重要方向。据悉,广东援疆指挥部引入广东优质医学教育资源,依托喀什地一院建设中山大学——新疆喀什“一带一路” 国际全科医生培训基地,通过援疆代培、课程共享、送教上门、 远程教学等方式,全面提升新疆全科医生的医疗水平,打造面向中亚南亚的国际医学交流中心,并向“一带一路”周边国家进行辐射。
例如在中医方面,广东医疗援疆工作队依托喀什地区“五口通八国”的区域优势,大力开展面向中亚南亚的传统医药交流,为我国与欧亚大陆各国的传统医药交流合作提供新平台,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贡献力量。去年11月,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承建,多名院士、国医大师领衔的我国首家中医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喀什工作站(以下简称“喀什工作站”)挂牌成立。喀什工作站是我国首个中医类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中医湿证理论内涵与源流、发病机制与规律、早期预警与干预、临床转化与治疗等研究方向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广东援疆医生、喀什工作站执行主任钟子劭介绍,喀什地区气候干旱,但“外燥内湿”人群多,他们容易因“湿”导致肥胖、心脑血管病等疾病。喀什工作站将围绕地区常见多发慢性病,开展中医湿证与燥证自然人群队列等研究,助力解决影响居民健康的慢性疾病问题探索可行路径。
此外,喀什工作站积极导入高水平中医药专家资源,多种形式开展中华传统医药文化传播,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喀什建设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站,将为开展我国与欧亚各国的中医药交流合作提供高水平平台。”广东援疆医疗队队长肖非表示。
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南方农村报联合出品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李健鹏
通讯员 广东援疆
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