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嘱托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情况下,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市场优势会更加明显。希望外国投资者抓住机遇,到中国来,到广东来,到粤港澳大湾区来,深耕中国市场,创造企业发展新辉煌。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是个大国,要重视实体经济,走自力更生之路。关键核心技术要立足自主研发,也欢迎国际合作。要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向新行
经济总量迈上3万亿元台阶,内外贸连续3年过万亿元,汽车产量连续5年全国第一,科研城市排名跃升全球第八……一年来,广州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进,高质量发展的底盘和支撑牢牢筑稳做强。殷殷重托,催人奋进,广州正以“二次创业”奋进姿态,“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
向实:制造业当家开新局
广汽埃安获颁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芯粤能等项目建成投产,“广州造”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一飞冲天,飞行汽车首次在广州CBD实现示范飞行……一年来,广州制造业屡屡突破“天花板”,创造了一系列“出圈”成果。
高质量发展,重点在制造业。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广州的产业底蕴和发展根基,自始至终都是广州的看家本领。广州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工业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第一方阵。从细分产业来看,广州汽车产量连续三年全国第一,显示面板产能全国前三,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器械等领域也处于全国领先位置。
今年1—2月,广州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2%,向“新”求“质”的新质生产力,为广州产业布局持续优化提供新契机。
3月11日,广州增芯科技有限公司12英寸先进智能传感器及特色工艺晶圆制造量产线项目举行光刻机搬入活动,该项目对广州乃至广东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月21日,首辆氢能重卡在云韬氢能加氢站出发,成为广州完善氢能基础建设的又一里程碑……这些项目背后,是广州近年来愈发重视制造业的引领发展。
“智造强市”的另一大抓手,是“链长制”。去年,广州着力推动“3+5+X”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链集群发展,加快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近地化园区布局建设,支持互联网龙头企业扩大产业布局,全力打造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等8个万亿级产业链群。
目前,广州发挥“链长制”和工作专班作用,推进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促进制造业领域自主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应用。
从筚路蓝缕起步,到建成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广州制造底气更足,正努力实现让中国制造“由大变强”。
向新:创新动力勃发奔涌
4月7日,中国民航局正式向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颁发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标志着该公司的EH216-S成为全球首个获得适航“三大通行证”的载人无人驾驶eVTOL机型。
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条“必由之路”上,广州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展现出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的责任与担当。
去年以来,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挂牌,4个项目入选国家颠覆性技术专项,居全国第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至1.3万家和2.1万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5家,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22家、增量全国城市第一。
关键核心技术,是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握于手中,才能让产业实现从“借船”走向“造船”。
翻看2023年的“科技日历”:7月,中山大学王猛教授团队的成果“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首次发现”入选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9月,大湾区首个国际大科学计划执行总部落地广州;12月,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超深水大洋科考钻探船“梦想”号首次试航成功……这些科研成果在全球科技版图上、在越来越多的科技前沿“无人区”里,标注下“广州”二字。
如何将科技创新的“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量”?
广州着力构建“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迎来多项从“0”到“1”的科技突破。其中,广州成为全国唯一聚集国家实验室、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大科学计划等国家级重大平台的城市。广州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43%,其中基础研究占比达12.2%。
引导和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是广州打通成果转化链条的主要着力点。广州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牵引、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快出台科技成果转化“1+N”政策,并将新增十个概念验证中心、百个成果应用场景。
如今在广州,新兴产业正加快发展,未来产业正谋篇布局,新质生产力正蓬勃兴起。
向兴:对外开放行稳致远
南端,广州港货如轮转,广州南站人流络绎不绝;北端,“银翼”飞舞盘旋,白云国际机场“全国最忙”。古有丝绸之路驼铃声声,今有“钢铁驼队”驰骋不息、“海上巨轮”遨游四方、“空中雄鹰”翱翔天际。
广州是跨国企业长期布局和扎根发展的重要城市。过去一年,越来越多跨国企业选择在广州布局更高附加值的关键环节。2023年,全市新设外资企业超过6500家,同比增长近1倍;在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已达345家。
53秒,一辆崭新的新能源汽车就能从广汽埃安的生产线上下线;最快两小时,一张设计图通过希音供应链便能转化为成衣销售;15天,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开出的中欧班列即可通达欧亚……
依托交通枢纽建设和产业规模化效应形成的供应链优势,广州正撬动各行各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同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相比,制度型开放是更高层次的开放。
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广州用足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多双边自贸协定相关规则;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着力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在贸易、金融、物流和数据跨境流动等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打造国际经贸新规则策源地。
制度创新成果的落地,还需要“大显身手”的平台。以南沙为例,积极推动南沙自贸试验片区拓展范围,携手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组合港,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
回望过去一年,广州先后举办的2023年广州—英国经贸合作圆桌对话会、重点外资企业圆桌会、2023年广州—韩国经贸合作圆桌对话活动,成为广州用心用情服务外资企业、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坦诚交流、解决问题、增进互信、共创未来——可以用这16个字来总结举办对话会的意义。”2023年12月,三菱商事(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月华参加第十届广州—日本经贸合作圆桌对话会后如是评价。
广州发展优势在于开放,底气在于开放,潜力在于开放。新的一年,广州开放力度不减,引资脚步不停,不断强化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集聚辐射能力,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大潮激荡,奋楫争先。展望未来,广州将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深情厚望,坚持制造业立市,加快产业与数字化融合,深化自主研发和对外合作融合,实现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珠江万里,奔腾入海,不舍昼夜。
时间,在一笔一画中描摹出广州未来发展的新图景。
点位回访
自主研发,引领行业
中国“智造”汽车跑出加速度
2023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广汽研究院调研。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刻在了每个广汽人心里,成为他们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如今,一辆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在这里出产,其中不乏引领行业、全球领先的自主研发产品,中国“智造”的汽车正跑出加速度。
“智”造新能源的信心更坚定
走进广汽埃安大堂展厅,一字排开的各型汽车跃入眼帘,展示其在转型新能源汽车制造后的硕果。电子显示屏上,埃安车联网运营中心的实时汽车数据不断更新显示,彰显着广州“智造”的强大活力。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过去一年,广汽埃安入选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三电”核心技术全栈自研,先后成立自研电驱、电池、能源科技公司;加快完善充换电、储能、座舱、智能驾驶等一体化产业链的布局,自主技术的“护城河”正逐步成型。
尤其在加速能源布局方面,广汽埃安初见成效。
广汽埃安设立了优湃能源科技公司,推动构建纵向一体化的新能源产业链。围绕电池产业链,在上游,投资布局国内优质的锂矿资源开发;在研发生产上,自研多款高性能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在电池梯次利用领域,已建立起电芯、模组和整包三级梯次利用体系。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说郑纯麒介绍,广汽埃安作为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双“链主”企业,将进一步引领上下游产业链稳步实现转型升级,巩固扩大产业领先优势,同时加快布局能源生态,完善一体化的产业链。
再者,是汽车出口。2023年,广汽埃安海外市场拓展奋起直追。
据了解,广汽埃安已制定了面向2030年的国际化战略,重点在欧洲、亚太、独联体、中东非洲和中南美洲五大市场版图上稳固立足,构筑海外事业发展共同体,实现全球化经营转型。
“智”造新能源的实力更硬
走进广汽研究院智能网联实验室,测试台架上,仪表盘正进行12.5万次点击的耐久性测试;透过智能网联大数据实验室的玻璃往里看,大屏幕上实时展示、分析网联汽车核心数据变化趋势……
总书记视察时殷切寄语,“关键核心技术要立足自主研发”。广汽研究院智能网联技术研发中心智驾技术部高级主任工程师王代涵说,这更加坚定了他们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决心。
在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迈进的过程中,广汽研究院在技术攻关、创新引领等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因为具备完整的整车和核心系统部件开发能力,广汽研究院在企业内被称为是“最强大脑”。
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23年评价结果,以广汽研究院为核心的广汽集团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以95.5分再次获评“优秀”,名列汽车行业前茅。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由广汽集团执委会委员、广汽研究院院长吴坚带领的广汽动力总成自主研发团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王代涵介绍,去年12月,广汽集团率先成为首批获得L3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的企业。并且,在过去一年,广汽研究院还成功打造了全国产化的智能驾驶数据仿真平台——神行仿真平台,利用数字化手段加速传统行业转型,在智能驾驶系统开发中起到关键作用。此外,广汽研究院还牵头建立了广东省电子电气架构重点实验室,加强与高校院所开展电子电气架构前沿技术攻关,赋能新能源汽车智能化。
在“制造业当家”的背景下,作为广州支柱产业的“老大哥”,广汽集团正大步向“科技广汽”迈进。
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中国“智造”之路,广汽信心坚定,底气坚实。
一线践行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纯麒:
重研发强技术 构筑产业竞争力
在广汽埃安总装车间里,一排排自动机械臂上下挥舞运转,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在生产线上忙碌着。
在百年汽车业前所未有大变局时代背景之下,随着中国汽车业驶入“无人区”,广汽研究院有哪些独特探索路径呢?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组织体系的创新变革,进行了新技术应用以及提升技术改造。”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纯麒表示,该公司去年圆满完成了销售任务,实现了增产不增员,人效提升了25%,生产节拍也提升了10%。
“我们要做自己的电池、电机,并实现量产,坚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也坚持对外合作。”郑纯麒表示,广汽力争在2025年成为世界一流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达到100万辆规模。
要感受产品背后的研发魅力,到广汽研究院便能一探究竟。
走进智能驾驶远程云控实验室,广汽研究院智能驾驶功能软件主管工程师张清凤正在驾驶舱上,做远程云控功能的开发测试验证。
郑纯麒回忆,去年就是在这个实验室现场,总书记强调了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自那以后,广汽集团从上到下都积极贯彻这一重要指示,致力于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发展自主品牌”。
郑纯麒坦言,汽车业更大的挑战,在于智能化领域。在他看来,智能化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无人驾驶,也就是L4以上自动驾驶技术。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智能驾驶研发投入,以安全可靠、成熟高效的全场景智能驾驶技术,为用户带来舒心无忧的出行体验。”郑纯麒说。
南方日报记者 钟晓宇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