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江苏新闻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江苏这样下好智慧教育先手棋

发布时间:2024-04-18 18:57:05

“老师对题目的解法可以同步到自己的屏幕上,错题整理也更便捷,学习效率更高了。”近日,姜堰第二中学高二年级的一堂数学课《组合数的性质二》上,学生姜鹏程熟练地使用平板电脑对题目进行标注记录,所有题目的解法、错题归纳一目了然。今年是国家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第三年,也是数字教育“扩优提质年”。近日,教育部启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试点工作。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全域全员全流程的新型教学范式基本成型,人工智能应用规模效应初步显现,惠及更广大师生。在江苏,30个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如火如荼,在智慧教育资源供给、智慧教学创新实践、智慧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探索区域整体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以数字化助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搭建优质资源共享库,破解教育资源不均衡难题

智慧教育发展的背后,是科技蓬勃发展的历史窗口。打造智慧教育基座平台,需要大数据支撑。

在盐城市盐都区搭建的智慧教育基座平台中,学校、教师、学生和家庭构建出四维“数据画像”,为智慧教育生态提供数据支撑。盐都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建国介绍,搭建涵盖课堂教学、教育评价、教辅后勤、行政办公、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资源库”,开辟区、校两级及各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互通桥”,提升基于大数据的管理决策科学性。

打通各级教育资源,实现教学统一化与个性化相结合。李建国说,汇聚整合国家、省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开通盐都区中小学教育资源平台,提供丰富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建立面对面网络辅导应用体系,通过‘一师一空间’‘一生一空间’,构建网上师生互动与答疑平台,让教育服务更具温度、更具深度。”

“过去,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较难解决,当前在智慧教学平台的加持下,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流动扩散。”连云港海州区电教装备与信息化中心主任韦有波说,海州区有序推动城乡结对互动课堂建设,目前已建成68间互动课堂教室,实现全区中小学、村小、教学点全覆盖,城乡结对互动平台接入省级平台。“2023年度,海州区4942名教师通过互动课堂、专递课堂、直播课堂等形式,开展教学、培训、科研、课题交流活动近400次,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有效缓解了城乡、区域、校际之间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高质量的智慧资源,助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填补数字鸿沟。当前,江苏不少地区已建立起区域特色教育资源供给体系。其中,太仓依托苏州线上教育太仓分中心,打造区域特色精品教学资源库,建立教师、学校、市级资源供给体系。全市9.69万名中小学师生,年登陆分中心213.69万人次,观看课程472.49万节。

区域智慧教育发展并非“肆意生长”,集约发展方是长久之策。苏州市电化教育馆原馆长顾瑞华认为,加大教育投入换来的智慧教育资源,仍需摸清家底,硬件设施、智慧场景、软件、平台数据以及各场景数据汇聚的状况都要清楚,“在现有的条件下,重组和优化现有的智慧教育资源,挖掘要素潜能,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还需要考虑教育优质均衡的普惠价值问题。”顾瑞华提醒,智慧教育样板区创建过程中,着力推进智慧课堂覆盖更广范围,特别是要向农村学校倾斜,促进区域教育均衡,让每一个相应的学生能够得到智慧教育样板区创建所带来的普惠价值。

丰富智慧教育应用场景,加速学生成长

学生的数字素养水平存在差异,如何提高智慧教学的利用程度,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如何让智慧教学平台和工具被接受,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学校点位上的实践落地后,如何达成市、校二级教学应用共享,实现区域统筹推进?这些,都是当前智慧教学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利用AI技术,教师批改完一个班的作业只需要20分钟,学生每次作业在后台产生的数据,还会自动生成错题本,家长和学生定期获得“学习力诊断报告”,在无锡市梁溪区五爱小学,智慧教学已经在作业资源开发、设计布置、过程管理、评价反馈等环节得到应用。

记者了解到,梁溪区开发了“梁溪问学AI学习系统”,基于知识图谱建立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作业题库,并集成了自主学习材料和微视频教学资源,利用即时的智能组卷和批改技术,显著提升了作业批改的效率。同时,通过深度分析作业数据,进一步提升了教学品质。试用一年来,已收集区域好题45824题,建立了面向作业的审核监管制度,动态分析学科作业布置题量、班均总量、作业平均用时、难度系数等数据,实现校本作业“按需定制”,确保作业数量的科学性、规范性。目前已在五爱小学等4所学校进行了试点,计划年内拓展至10所实验学校,并逐步实现系统的全域应用。

但是,智慧教育不等于教育智慧,用平板教学的课堂不一定是智慧的课堂。“我们的目标是以智慧的教育,引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激发他们的潜能,塑造他们的未来。”宿迁市湖滨新区教育局副局长蔡胜训说,将“智慧教育”理念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慧教”“慧学”“慧评”“慧研”等方面进行探索。“慧教”是教师们的追求,学校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多元的教学方式,将知识与智慧融入课堂,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创新;“慧学”是学生们的期待,学校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多元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慧评”是对教育评价的革新,学校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更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包括他们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团队合作等能力,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衡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关键在于应用新技术,突破新难点、解决新问题,推动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实现教育质量提升的最大化。盐城市盐都区教育局着力开辟互动课堂、精准教学、弹性作业改革等应用场景。能否从源头上落实作业减负?李建国说,最近,盐都区正在推动智慧作业系统升级,改进作业设计,同步尝试以“错题本”为载体,实施弹性作业改革,推动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分析、纠偏。同时,打造智慧体育教学应用场景。目前已经在区实验初中实施操场及体育教室的智能化改造,实现体育训练科学化、教学个性化、测试规模化以及体育中考标准化。

智慧教育,不仅外显于“形”,还要内化于“学”。在镇江京口区,10个区域特色教育场景覆盖学生学习活动的全场域。智慧创客“梦工厂”、智慧体能“加油站”、智慧“阅读”评价、智慧“京剧体验馆”、智慧心理护航等等,指向劳动、科学、体育、综合实践、心理健康、传统文化等学科教育。自2020年起,建邺区所有中小学普及人工智能编程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教育课程,通过编程教育、机器人教学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技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深知,智慧教育不仅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的升级。因此,我们注重将智慧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使其成为教师和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教育生态系统,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在这个环境中自由探索、创新和学习。”蔡胜训说。

教师作用不可替代,智慧教育着眼未来

智慧教育发展如火如荼,但也存在各项应用较为分散、智慧教学落地到不同学校效果不一、部分教师运用信息化的能力不够强等问题。

教师个人信息素养与时代发展需求不匹配怎么办?韦有波介绍,海州区分层次量身定制专属培训方案,让信息化能力发展伴随教师成长。教研员结合学科特点,推进资源融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可视化和互动化,加快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进程。“学校完善原有课程,运用区智慧教育平台,共塑学校高质量教学体系,推进学校新时期育人方式转型,发挥智慧教育环境引领新时期育人创新的创建效应。”

“我们需要面对的是技术应用的问题。尽管我们已经拥有了相关技术支持,但在如何更好地整合这些技术以适应教育的特殊需求,尤其是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面,我们仍需探索。”蔡胜训坦言,如何使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学校和教育机构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实施效果。

在智慧系统“思考”之外,教师的重要性仍不可缺位。常州市教科院副院长韩志祥认为,当前智慧教学的维度还未能更加细化,比如在智慧作业批改过程中,可以监测学生作答结果,但学生做题的主观感受并无法知晓,需要教师的关注和补充。

“智慧教育关键在于老师,一个好老师就是一门好的课程。”韩志祥分析,当前智慧化课堂应用上,更多是智能技术用于作业批改、刷题讲题等代替黑板的基础性功能,而真正能够推动课改走深走实的,则是智能化设施设备和软件能否支撑起学生发展思维,比如借助智慧课堂组织学生围绕情境任务和问题,开展自主探究,“尤其是在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系统性的需求上,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新样态就显得十分迫切。”

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进校园的实践探索,或许能为智慧教育开辟一条新路。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副局长邵华强表示,将继续坚持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深化数智化在教学各环节的应用,开设AI区校首席技术官制度,引入大模型助力智慧课堂教学、自研自适应学习系统、开发跨学科教学微模型系统、开展AI智慧体育项目建设、增设7个人工智能实验室更深入推动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提升。

智慧教学,不止于浅层应用。镇江市京口区教育局副局长于德青介绍,将在“慧学大课堂”体系框架下,立足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从五育融合、学科融合的角度,对遴选的特色场景进行进一步指导优化,指导学校充分利用智慧感知系统、AI训练辅助系统等技术,将学科课程与特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构建融合式课堂数据库,打造慧学特色应用场景,全面提升场景的综合育人功能。推进“慧学平台”建设。在“慧学大课堂”体系框架下,在常态录播教室、特色场景等场馆,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对伴随式学习行为数据准确记录,构建基于数字画像的多元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实现全面解读学生的特质、偏好与习惯,找出个体学生的价值及最佳发展方向,为不同学科的大跨越、不同学段的大衔接、不同学校的大教研服务奠基、提供支撑。

智慧教育发展,不仅要注重教育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更要着眼于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柏宏权举例,比如建邺区通过成立智慧教育名师工作室,开展多元化的培训,培育适应智能时代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养,这体现了对未来教育人才需求的深刻洞察和前瞻性,“未来,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入课堂,鼓励教师在探究中应用,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来源:新华报业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