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巴渝时空

跨越1900公里 他向重庆奔赴而来

发布时间:2024-04-24 16:32:52

记者手记

从前,她不遗余力追寻光,如今,她成了一道光。

初见刘玉霞,让人捉摸不透,总觉得她冷漠,隔着几米远不愿主动与人打招呼。当你走近一点,她仿佛才刚看到;到了跟前,又热情洋溢起来,一双大眼睛笑意盈盈。和她一同往前走到梯坎处,她下意识拉了一把一旁还不熟悉的记者,手攥得紧紧的。

她竟是视障者。和她在一起的,还有一群穿着红马甲的人,马甲背后的“528”异常醒目。他们有的跛着脚,有的没有手臂,有些也如刘玉霞一般是视力残疾人。在刘玉霞的组织下,他们组成了重庆“528·我爱帮”残疾人志愿服务队,即使每个志愿者自身都有不同残疾,但只要残疾朋友求助,他们都会竭尽所能提供义务帮助。

680x340

01

从黑暗到“发光”

残疾人咋帮残疾人?这个事儿要从刘玉霞说起。

站在大渡口一家电影院外,刘玉霞电话、信息声音一直不断,她总是要把手机举到离左眼5厘米远近处查看、回复消息。

图1

这天,她和队员们,要带200位鲜少出门的视障人士去“看”电影。

作为重庆市盲人协会主席,她组织了这场盲人观影公益活动,各组志愿者的安排、盲人的引导、工作人员的分工……都需要联系她统筹。

从记事起,刘玉霞的世界“就像蒙了一层厚厚的膜,雾蒙蒙的”,视力表上的字她最多能看到第二行。

幼时的刘玉霞是在同桌悄声读板书的帮助下完成学业,感恩之心也在那时埋下种子。

因为淋过雨所以更愿意为别人撑伞。2005年,刘玉霞接任盲人协会主席后,便经常组织盲人按摩师到附近敬老院义诊,按摩师们愿意停掉一天生意回馈社会关爱,在黑暗中渴望光明的他们有一天也成了别人的光。

但义诊时盲人师傅的出行是个问题。刘玉霞思来想去,干脆动员协会内的低视力患者义务接送。一来二去,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小群体逐渐形成规模,从最初只在盲协内部小范围的帮扶,发展成为越来越多不同残疾类别的人都加入进来。“总得有个名字吧?”大家在群里提议。

图2

这时,刘玉霞儿子的亲情号“528”来电打破了取名的僵局,“就这个名字!528谐音‘我爱帮’,这不正是残疾志愿者们的真实想法吗?”刘玉霞和队员们一拍即合,“528·我爱帮”残疾人志愿服务队在2020年正式成立。

02

从一颗星到满天光

盲人怎么看电影?

影院内,主持人坐在第一排,一边看电影,一边以同步解说的形式,把画面讲给这群特别的盲人“观众”。

“别说看电影,以前连门都不愿意出。”“看”完电影,参与这次活动的余晓波兴奋地说,“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因为一场意外,2021年,生性要强的余晓波双目失明。“当时就感觉天忽然间塌了,我才40多岁,后半辈子怎么活?”穿衣、洗脸、出门……连从前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成了需要培养才能实现的事。他把自己关在屋里一年多,拒绝与任何人接触。

他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个“累赘”,直到刘玉霞和队员们出现。

“刚开始去了都不理我们,不说话,脾气还很大。”想起最初遇到余晓波,刘玉霞说,这样的生活落差自己能感同身受,于是她介绍更多队员来和余晓波交朋友,志愿者王典明就在那时与余晓波相识。

图3

怎么让余晓波走出家门,成了刘玉霞和王典明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刘玉霞每次上门都细心地发现家里的小变化,变着法儿地夸,“晓波,你这个衣柜自己收拾的吗?比我这个还有点视力的收拾的都干净。”“你又学会一个技能呀,好快哦。”“你们快看,这是晓波自己弄的。”

逐步增强了余晓波的信心后,王典明尝试抛出了橄榄枝,对他说:“他们喊我出去走路,一起走嘛,我这个摆摆腿(跛脚),还要你扶下哟。”轻松的一句话,又让余晓波有了被需要的感觉。

就这样一来二去,余晓波逐渐与自己和解,不但愿意走出家门,还敞开心扉主动找志愿者们聊天。他的故事,成为“528”队伍中的一段佳话。

“晓波的变化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现在还有真真(另一位残疾人)还没走出来,我们有时间多去陪下他!”几个志愿者站在一起,不拉家常,讨论的是这份没有收入的“工作”。

“528”队伍中越来越多不同的残疾人加入。当被问及“残疾人帮助残疾人,你能做啥?”时,一瘸一拐的王典明笑呵呵拉着余晓波说:“我腿不得行嘛,还是可以做他的眼睛撒!”

03

从追逐光到成为光

“我35岁从1900公里外的台湾来到重庆,现在69岁,你们说我该介绍自己是台湾人还是重庆人呀?”

4月23日,在2024“台企西部行”活动座谈会的现场,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李文勋的开场发言别具一格。他还惊呼,这些年感受到重庆发展速度“非常可怕!”

作为台商入渝第一人,他印象中,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租车零星、两座跨江大桥、典型工业城市”的内陆重庆,已成长为“水陆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成熟、跨江大桥37座、物流商贸迅速崛起”的开放型大都市。

李文勋笑容洋溢、坐得笔直,满脸主人翁的骄傲感:“所以大家想了解重庆,我有发言权,我是重庆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分享者。”随后他还侃侃而谈自己以及企业在重庆的发展,对重庆的招商引资政策、对外开放形势如数家珍,俨然成为了重庆的“代言人”。

会场围坐着的近100名来自厦门、东莞等城市知名台企负责人、台青代表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被李文勋引用的重庆话逗乐,他们所在的企业涵盖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领域,和重庆支柱产业匹配度很高,大家的笔记记得很是认真。

为了让大家全方位了解重庆,重庆市政府台办还邀请了市商务委,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重庆)“一区三园”(重庆高新区产业园、涪陵区产业园、永川产业园)的负责人分别作招商推介。

条条框框的干货让现场嘉宾有点“手忙脚乱”,来不及记笔记的,便抓紧拿出手机咔咔拍照,这些都是涉及企业发展的利好账。

在渝台企的亲身经历分享、政府部门实打实的政策解读,现场效果让人有点“意外”。

“真的希望下一个十年,我也能说我自己是重庆人。”福州新信制动系统有限公司董事纪伯谚直接表达想来重庆的意愿。他到厦门发展11年,现在经常向别人介绍自己是厦门人,听了大家分享后,他开始期待公司和重庆的合作,也期待来重庆的生活。

深受触动的贸联电子(昆山)有限公司亚太区副总经理蒋德山,临时起意放下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讲稿,感叹:“原来重庆并没有那么严肃,大家的讲话都没有照着稿子读,而是直接带来影响企业发展的干货,太实际了。”

在听别人讲话时,他甚至在本子上写上了对重庆的总结:活泼、高效、开放!

此前,蒋德山来渝只是短暂出差,这次了解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后,他当即在本子上勾画出公司需要考虑的合作事项:配套物流、结算方式。

带着“投资重庆”“成为重庆人”的期许,纪伯谚、蒋德山与众多台企负责人一起,开启了在渝的参访行程。

他们将前往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璧山数字经济产业园、重庆西部电子电路产业园、长城汽车重庆永川智慧工厂等地,深入了解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实地感受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水平。

华龙网 首席记者 王玮/文

来源: 华龙网

主办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