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全市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6月底,我市4家试点医疗机构(襄阳市中心医院、襄州区人民医院、老河口市第一医院、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将完成基础设施改造、信息化系统升级、对接湖北省病理远程服务平台等数智化病理科建设工作,并开展试运行。届时,病理诊断可实现从人工到全流程自动化、数字化、智慧化的重要转变。
建设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是我省2024年第一批重点改革事项。那么,什么是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为什么要建设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5月12日,记者采访了市卫健委规划信息科副科长程婉琳。
程婉琳介绍,在医学上,作为研究疾病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病理诊断是绝大部分疾病尤其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病理医生也被称为“医生的医生”。过去,由于病理医生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病理科设备少、自动化水平较低,在基层医疗机构,病理诊断大多需要3个工作日,疑难病例甚至无法诊断。
数字化和AI技术为病理科的发展转型插上“双翼”,为破解基层病理诊断难题带来了新希望。
据了解,我省将建立数字化、智慧化病理服务体系,通过病理服务全流程数字化,打破切片传输过程中的时空限制,支撑开展病理疑难杂症远程会诊,实现全流程无纸化、可追溯,提升管理效率,通过推广成熟的病理AI辅助诊断技术,实现病理诊断从完全人工到AI辅助的转变,提高诊疗质量和工作效率。
程婉琳表示,在没有AI的情况下,病理医生要在视野下观察每一块组织、每一个细胞。有了AI后,它会自动筛掉阴性细胞,专门查找有问题的阳性细胞。病理医生的工作变成了观察AI提示的区域点位。这样减少了医生70%的工作量,极大地降低了漏诊的几率。
数智赋能,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病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如果遇到疑难病例,基层医疗机构拿不准,怎么办?在全省数智化病理服务平台,目前已入驻100多位权威病理专家,可协助基层医疗机构远程会诊,相当于把专家请到了基层医院。
程婉琳说,以前病理会诊要到上级医院,有了AI后,可以把切片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上级医院的专家,专家接到后直接通过阅片会诊,然后再把报告传送回来。这样病人就不用跑腿了,也可以缩短病人等待的时间。
与此同时,为解决病理医生分布不均的问题,湖北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将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在省级平台下,组建市州和县域病理诊断中心,覆盖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可将标本送到县域病理诊断中心检测,疑难病例则可以通过平台送至市州或省级平台,整合病理医生资源,实现诊断标准统一。
建设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是“小切口”守护“大民生”、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有效破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为此,我市对建设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
2024年底,我市将因城施策,选取人口规模大、服务范围广的县(市、区)初步建立县域病理诊断中心,推动各级医疗机构病理科资源配置水平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推进全市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
2025年,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病理服务实现全流程数字化、智慧化,基层病理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疑难病例病理远程诊断常态化开展,基本形成区域均衡、协同高效的病理医疗服务体系。
来源:襄阳日报 李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