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政要闻

“广东牌”火箭一次搭载26颗卫星刷新纪录 推动商业卫星航班化发射

发布时间:2024-05-16 17:17:53

编者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当前,广东正快马加鞭,以“新”提质,势头正劲。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推出“遥遥领‘新’”全媒体报道,走进广东具有领先优势的企业、院所、科研机构,呈现一线实践,展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精气神。敬请垂注。

在距离地面100公里的地方,透过四面舷窗,观赏漫天星河,一览浩瀚宇宙……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浪漫幻想或将成真。而可以让人们上太空旅游的,可能是“广东牌”火箭。

不久前,南方日报记者就来到了一个造火箭的地方——位于广州南沙的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在这里发现了更多“广东牌”火箭的秘密。

秘密1

巧妙设计让卫星“拼箭发射”

曾经“一发成名”的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就诞生在广州南沙。

2023年发射时,它一次性搭载了26颗卫星,刷新了当时我国“一箭多星”的最高纪录。不得不说,在发射卫星的效率上,广东可谓是遥遥领先。

这是怎么做到的?在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的总装厂房里,就有一个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的一比一模型。它由4段部位组成,把它们一段一段地“拼”起来,就成了一个完整的火箭。

火箭最上面一截的尖头部位,有些特别。中科宇航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副总师项泽斌说,这个叫整流罩。卫星就安装在整流罩内部的卫星支架上。卫星支架的巧妙设计,就是实现卫星“拼箭发射”的秘诀。

细看这个卫星支架,上面有各种各样形态不一的安装支座。项泽斌解释,设计不同尺寸、多元化的安装支座,可以满足不同形状卫星的安装——这是能够“拼箭”多个卫星的原因之一。

而原因之二,在于整流罩、卫星支架的材料。它们由碳纤维制成,本身重量轻,因此能够把更多的“体重”分给卫星。这么一来,能搭载的卫星总质量变大,卫星数量也可以相应增多。

正是这个巧妙的设计,助力实现了卫星“拼箭发射”,节省发射成本,提高发射效率,也直接加速我们生活的质变。

随着火箭研发与制造技术的成熟,未来在我国,火箭还会像飞机一样,实现航班化发射,定时定点将更多卫星批量送上天。

秘密2

太空旅游“神器”正在研制

为什么要把这么多卫星发射上天?这背后,其实是商业航天的布局和发展。

首先是市场需要。中科宇航首席财务官樊娜解释,商业航天不同于传统的国家航天、军事航天,它完全以市场为导向。2015年是我国商业航天的“元年”。

既然是以市场为导向,那么,各家公司就存在竞争,需要不断提升火箭的研发水平、运载能力、批产规模、发射效率等,满足日益增多的市场需求。

在市场化竞争中,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广州南沙,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

樊娜说,高效造火箭,需要上下游产业链密切配合。而南沙具有良好的营商环境。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主要负责火箭的生产、试验、总装及测试,而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配套企业陆续入驻南沙,加速了公司的研制生产效率。

卫星火箭测控公司、做3D打印的火箭舱段或发动机零组件公司、卫星数据衍生应用公司……未来,南沙还会形成更为完善的商业航天火箭上下游产业链,继续助力“广东牌”火箭遥遥领先。

项泽斌介绍,中科宇航还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制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预计2025年执行首次飞行任务,首飞拟搭载低成本货运飞船,并且计划在2027年完成火箭一级和助推器回收。

广州南沙的火箭制造,正不断跑出创新“加速度”。而据樊娜透露,能够实现科学实验和太空旅游的亚轨道飞行器,已在研制之中。

秘密3

走向“不会失联”的生活

目前,“上天”这事,被卫星抢先一步。卫星上天,跟我们的生活有关系吗?

其实,通过火箭发射的这些卫星,对我们生活的作用可不小。它们就像是在太空“监测”地球的一双双眼睛。

当发射的卫星数量越多时,“卫星互联网”就能够越快形成,助力通信、导航、遥感发展,同时培育出新质生产力,大大方便我们的生活。

比如,随着导航系统发展,自动驾驶的车辆可以更精准地把我们送去目的地,真正解放“双手”,方便我们出行。

在停车场找车时,我们可以通过卫星导航,发现车辆停放的位置,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会“失忆”。

而地面信号不好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打卫星电话。哪怕是跑到北极、南极等偏远角落,都不会失联。

更重要的是,发生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卫星“天眼”系统能够帮助我们迅速监测到灾情区域内的情况,从而更加科学高效地指导物资投运和救援。

随着商业航天在大湾区布局发展,一个更为智能、便利、安全的生活图景正在变为现实场景。

南方日报记者 陈伊纯 卞德龙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