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残疾人总数达8591.4万人、涉及2.6亿家庭,就业人数达905.5万人。如何进一步提升残障人士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策划推出《共享美好生活》系列报道,讲述残障人士及其家属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看见”希望,“听见”美好,“迈”向新生活的动人故事。
伍雪玲将每一位听障儿童看作自己的孩子,帮助2000多名听障儿童走出无声世界。她从事特殊儿童康复工作20余年,创立了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晴晴言语康复服务中心,致力于听力障碍儿童、言语迟缓儿童康复训练服务。今年,伍雪玲获评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
为听障儿童搭起沟通的桥梁
伍雪玲的女儿晴晴在七八个月大的时候,被确诊为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听不见声音,也不会开口说话,这让初为人母的伍雪玲痛心不已。在帮助失聪女儿找回听力之后,她怀着对听障儿童一份特殊的感情和康复治疗的经验,走上了听障儿童康复教育培训之路。2010 年,伍雪玲创办了深圳市罗湖区第一家民办非盈利性机构——晴晴言语康复服务中心,“我想帮助像晴晴一样的孩子,帮助他们说话,更好地融入社会。”伍雪玲说。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伍雪玲创办第一家晴晴言语康复服务中心时,面临选址、装修、人才招聘、运营管理、资金筹备等问题,她迎难而上,一人身兼数职,最终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成立了晴晴言语康复服务中心。20多年来,伍雪玲一直坚持做“天线宝宝”的爱心妈妈,晴晴言语康复服务中心也从一家扩至三家,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得到专业化的康复培训。“我们通过给听障儿童做评估,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服务,同时根据每个孩子的兴趣,设置多彩多样的课程,像小组课、社交课等等,追赶他们之前因为听不到而落下的差距。”伍雪玲介绍。
让更多听障儿童被看见
从事特殊儿童康复教育多年,伍雪玲积累了不少心得。她认为“贵人语迟”的说法并不科学,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语言发育有规律可循。她建议每个孩子的家长及时为小孩做语言发展量表测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为了帮助更多听障儿童的家庭走出无声世界,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家庭,伍雪玲尝试着在抖音、视频号上做公益宣讲和直播,“很多家庭在遇到自己的小孩是听障儿童时,首先心理上会接受不了,甚至会崩溃,所以我们想为听障儿童的家庭做关于心理建设方面的科普教育,鼓励家长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同时为他们普及理论知识,比如涉及听障儿童补贴的法律法规、听力学知识、言语康复技巧。”
“每次听到康复后的孩子们回来,喊的一声声‘伍妈妈’,让我更加坚定我们的康复中心要办下去。如果不去帮助这些听障儿童,他们有可能成为家庭、社会的负担,但如果这些孩子受到专业的康复培训,将来有可能成才,这样一想,我觉得我所有的委屈都值得。”伍雪玲感慨道。未来,伍雪玲希望能够为听障儿童做更多的事情,她也呼吁社会各界能更多关注听障儿童的成长,让他们在社会的帮助和支持下,听见美妙的声音,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南方网、粤学习见习记者 刘单燕
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