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政要闻

冲刺千亿!佛山机器人凭什么?

发布时间:2024-06-11 17:53:24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模组机器人作业关键技术与应用、面向厨卫电器柔性制造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关键技术及应用……打开近日公示的“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拟奖项目”清单,“机器人”成为佛山上榜项目中的高频词。

去年工业总产值首破3万亿元的佛山,正向2030年突破4万亿元的目标迈进。要实现这个突破,佛山必须培育新质生产力,让战新产业扛起重担。

机器人,正是佛山最有底气的战新产业之一。佛山传统制造业规模巨大,数字化、智能转型需求强烈,为培育机器人产业提供了良好土壤。目前,佛山已形成了包括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在内的机器人产业全链条,一大批服务本土产业的机器人创新应运而生,一边扎根佛山、一边走向全国。

“至2025年,机器人及相关产业营收从515亿元增长到1000亿元”,这是佛山为机器人产业制定的最新目标。

如何让这个与传统制造紧密结合的新产业走向千亿,成为制造业舞台上的新主角,将成为佛山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次大考。

诞生

在万亿传统产业中培育“新星”

深山老林里,一个“特殊”的巡检工正在几十米高空中“走钢丝”。只见它稳步前进,用随身携带的可见光4K相机、红外热像仪和激光扫描系统,对长达数百公里的高压输电线路进行全面“体检”。

这个特殊的巡检工来自广东科凯达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科凯达”),是一款自主研发的架空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

“巡检机器人颠覆了传统的巡检方式。”科凯达董事长赵铸基介绍,与传统的人工巡线相比,机器人巡线的优势体现在工作质量和效率上。赵铸基介绍,科凯达机器人在更安全的情况下,工作效率能提高三倍以上。

在佛山,拥有“黑科技”机器人的企业还有很多。当前,城市发展竞争激烈,机器人与众多产业息息相关,成为许多城市布局新质生产力的重点。而佛山踏足这一产业的历史远比很多地市早。早在1993年,在政府支持下,佛山就开始进行工业机器人的研究。两年后,佛山机器人有限公司诞生。不过,遗憾的是,当时佛山制造业自动化需求不强,这家企业也如流星般转瞬即逝。

在上世纪就早早诞生机器人企业,是一个偶然。但对佛山这座制造业大市来说,机器人产业的诞生与壮大,又是一个必然。

当技术和市场需求交汇,新质生产力的壮大就会加快。本世纪第一个十年,随着传统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一批创业者在佛山制造业的土壤中,看到了机器人产业的机会。

2005年,一名客户找到原本主营五金夹具的嘉腾公司,希望为其研制一个“可以自己走的小车”。2008年,嘉腾成为第一家把设备卖给汽车厂的国内机器人制造商。目前,嘉腾机器已成为这个细分领域的行业龙头。

作为华南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商的名企之一,利迅达机器人创始人霍锦添早年在不锈钢行业已获成功。而后为了帮助客户解决用工问题,踏入了机器人领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回眸这段历程,佛山万亿规模工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需求,是佛山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泛家居产业、装备制造业这两个佛山著名的万亿级产业集群,都是机器人这个“产业新星”的用武之地。

依托制造业强劲的内生需求和机器人产业的技术优势,佛山快速成为全国机器人场景应用优势区域。不仅是本土装备类企业积极转型,国内很多龙头企业也不断被佛山的产业需求、应用场景吸引,至今依然如此。

去年底,位于佛山顺德的银星服务机器人研发制造建设项目投产。该项目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服务机器人研发和制造基地之一,由深圳银星智能投资建设,规划设计年产服务机器人1800万台套。银星智能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选择落户当地的主因之一,就是佛山完善的小家电产业链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佛山机器人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超前引领、大力助推。早在2013年,“机器人”一词就开始出现在《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年)》中。此后,“机器人”一词开始在市、区各种政府文件中频繁出现。

一个重要的节点是在2021年,佛山市出台《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掀起了空前的转型热潮。到2023年,佛山全市574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占比达58%。在这一过程中,佛山机器人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攻关

为机器人装上三台“创新发动机”

前不久,粤港澳大湾区(佛山)先进制造业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宣布,首次向佛山企业征集“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榜单建议,主要面向高端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希望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

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关键。经过多年发展,当地政府与整个市场合力,为佛山机器人产业装上了三架“创新发动机”。

第一台“创新发动机”是各类科研平台,担纲起攻坚核心关键技术、“啃硬骨头”的角色。佛山市机器人产业科技研发活跃,建立了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超5%。

以由佛山市政府、华中科技大学等联合承办的佛山智能装备院为例,其以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攻关为目标,目前已引进培育了2家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佛山制造业腹地、千亿大镇南海狮山,佛山广工大研究院也长期围绕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由该研究院运营的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立足机器人产业生态,集聚了汇博机器人、大捷智能、非夕科技等机器人领域上下游企业50家,打造了全国首家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超市。

同在南海,文翰湖畔的季华实验室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启动的首批4家广东省实验室之一,其也将机器人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目前,季华实验室已在数字孪生群智无人系统、机器人智能互联操作系统、泛在控制器、一体化驱控系统等领域形成成果。

第二台“创新发动机”,是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业界龙头企业。今年1月,总投资15亿元的奥比中光3D视觉感知产业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在佛山顺德破土动工。3D视觉在行业内被称为“机器人之眼”,不仅能填补顺德在传感器产业方面的空白,而且在全国乃至全球领域都堪称领先。

近年来,越来越多像这样的外来“过江龙”,携关键技术落户佛山,完善机器人产业链。今年2月,赛威工业减速机(佛山)有限公司华南制造基地项目(一期)举行了开工仪式。作为全球传动巨头的投资项目,该项目滚动累计投资预计超100亿元,将极大提升佛山地区传动设备核心零部件的竞争力。作为“链主”企业,该项目还将有力带动上下游产业,共建生态圈,使佛山高端装备制造业底蕴更强、底气更足。

第三台“创新发动机”,则是本土民营企业。在今年的广交会上,作为佛山小家电行业的出口龙头企业,新宝家电展示的一款可通过APP设置打扫周期的泳池机器人广受关注。除了一批专门进攻机器人市场的企业外,佛山很多传统产业的知名企业也在向这个领域转型,并且闯出了名堂。

截至目前,佛山机器人产业中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分布在机器人产业全链条中,占佛山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的12%,是佛山“小巨人”企业数量最多的单一行业。

跨越

到2030年实现2000亿元目标

当一个新产业走进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里,做大做强是必然目标。

在顺德北滘,投资8亿元的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二期已经顺利度过了投产的第一年。全面投产后,该项目机器人产能预计达8万—10万台/年,规模傲视整个华南地区。园区还引入多个上下游企业,覆盖多个核心零部件制造环节。

新质生产力正是原创性和颠覆性新技术引领的生产力跃迁。“佛山机器人产业集群的一大亮点,就在于我们拥有傲人的机器人本体,特别是工业机器人本体产量。”佛山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协会秘书长高辉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新项目不断达产,佛山工业机器人本体产量有望跻身全国前三。”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顺德机器人制造产业集群成功上榜,成为全国1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之一。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入选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保持竞争力。随着新一代信息、能源、材料技术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消费升级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

去年底,《佛山市机器人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印发,提出了打造全国机器人高端制造城市标杆的目标。

在这个目标背后,佛山的思路是,依托制造业雄厚基础,加速提升机器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吸引机器人龙头企业集聚,大幅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佛山希望,到2025年,全市机器人及相关产业营收从515亿元增长到1000亿元,用3年时间实现倍增,年均增速25%,机器人产业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至2030年,机器人及相关产业营收从1000亿元增长到2000亿元,实现第二个倍增。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佛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可以预见,机器人产业正在成为佛山的名片和核心竞争力。

专家问策

季华实验室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温志庆:

加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融合研究

“佛山的机器人产业优势在于工业机器人。”季华实验室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温志庆认为,佛山不仅集聚了库卡等一批国内重要的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更有众多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公司,已形成了“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机器人产业全链条,在机器人产业链生态和产业创新方面位居国内前列。

同时,在家电家居、陶瓷、金属加工、汽车制造等行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程度的提升还有巨大需求。温志庆表示,这对佛山机器人产业而言,仍然是巨大的市场。

但与此同时,温志庆表示,佛山机器人产业发展还存在人才短缺、科研投入不足等短板。“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应进一步加大人才吸引力度。”温志庆建议,佛山应理顺科研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合理加大科研投入;要继续勇于创新,加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融合研究,积极拥抱新技术,加强产学研合作,在人形工业机器人等新型智能机器人方面有所突破。

他认为,佛山应争取在机器人集成与创新应用方面取得突破,带来更大产值,实现机器人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制造业升级双丰收,最终使机器人真正成为佛山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一环。

南方日报记者 肖霞  

统筹:李卓 何山 周欢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