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江苏新闻

江苏常熟康博村:“老典型”强村富民“新解法”

发布时间:2024-06-28 18:59:14

6月中旬,来到常熟古里镇康博村,仿佛走进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夏日画卷。

千亩稻田中,插秧机忙碌工作,新绿秧苗点缀其中。康博智能制造产业园内,七家企业繁忙生产,成为推动村级经济的新引擎。村委会旁的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围坐品茶、看电视,享受宁静时光。

康博村是乡村振兴的“老典型”。1999年,波司登创始人高德康任党支部书记后,他投资1.3亿元造洋房、修公路、建公园,将康博村从苏南普通的村落,打造成“别人家的村子”,更是拿到了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等一系列的“国字号”荣誉。

先行意味着示范,更肩负着“破题”的重任。近年来,康博村在既有发展基础上,聚焦产业振兴、民生福祉、环境整治,推动“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全面发展,聚力铺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康博画卷”。近日,记者走进康博村,了解这个“老典型”共筑致富路的新故事。

新农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暑气渐浓,江苏康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玲计划收完大棚里的蔬菜后,就开始着手深翻土地。“七八月份温度高,不适合种菜,我们就利用这段时间对土壤做一个全面的‘保养’。”李玲在康博村承包了近400亩农田,是常熟最大的连片蔬菜田。

初见李玲,她身着黑色T恤和深色裤子,皮肤被晒得黝黑,流露出一种淳朴的农民气息,完全看不出她是一位英国留学归来的金融女硕士。她笑着说:“上学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还会和土地打交道,农民家庭出身,兜兜转转又做回了农民。”李玲的笑容亲切,眉眼弯弯,就像邻家大姐一样。

留学回国后,李玲在自家的食品配送公司从事农产品检测、验收工作。多年的历练让她愈发认为,只有亲手种出来的农产品,自己才放心。于是,她和母亲钱瑞珍决定向上游拓展,在2019年与康博村合资成立康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包村里土地,打造高标准农业基地。

“公司投资2500多万元打造蔬菜基地,于2020年1月正式投产。我们开垦田地、建设配套设施、引进新品种、推广运用新技术。”初涉农业领域的李玲在新的领域干劲十足,一边学习一边管理,如今已成为绿色农业的行家里手。基地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生产,平均每天的产量达到2万斤。

今年2月,康博村新风礼堂启用,给李玲带来了新的启发。“有了新风礼堂后,我们可以借助这一载体向餐饮、劳动教育等方向延伸产业链。”她信心满满地说。

像李玲一样,通过绿色农业,逐渐向一二三产全链条布局的还有另外一位高材生——农业硕士王强。

种稻米起家的王强,经营着常熟市绿环家庭农场,在康博村承包了500多亩土地,种植有机水稻。正如农场名“绿环”一样,王强在农场内构建绿色循环的农业种植模式。“最初,我们‘稻鸭共作’的模式,既能去除田里的杂草,还能借着鸭粪还田提升稻米品质。”王强说,随着这一模式的成熟,他在基地里逐步实施了稻田养虾、麦季休耕种草养鹅、秸秆养羊等综合种养实践,通过种养结合、农牧结合,达到了循环可持续、提质增效的目的。

眼下,王强获批了10亩的农业设施用地,将要建成一座羊场,实现从中央厨房加工、冷链设施配送,再到连锁销售的区域性小闭环,以实现销售最大化。

村干部:持续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在康博村,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名为“百姓茶馆”。这里是村民倾诉心声、提出建议的窗口。村民可以将自己的需求和建议记录在“愿望清单”上,或者为村里贡献“金点子”。村委会定期收集意见,经过深入的分析研究后,合理的建议会被推动实施;对于那些不合理的建议,村委会也会耐心地向村民进行解释。

记者跟随着康博村党委副书记平凡,走进了“百姓茶馆”,看到留言板上写着:“暑假不久就要来临,希望村里能办一个暑托班,丰富孩子的假期。”

平凡在一旁接过话茬,“这个我们已经在着手策划,计划以传承和发扬非遗剪纸文化为主题,邀请非遗传承人开设剪纸艺术培训班,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暑假。”

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实则与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幸福感息息相关,更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色。在平凡看来,经过这些年的稳步发展,康博村整体面貌成型,目前主要聚焦于细节上的优化和完善,以满足村民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村里最近刚解决了一个“麻烦”。5月底,康博苑三期101户小洋房的电表完成了改造。原先,为了方便管理和维护,村里把一条弄堂内所有家庭的电表统一安装在一处。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居民们希望在家门口安装充电桩。由于电表与居民家距离较远,安装工作遇到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康博村联合供电所,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对康博苑三期实施了集中改造,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实际需求,也提升了居住环境和服务质量。

环顾“百姓茶馆”内的展板,像增设停车位、网球场改成篮球场、小游园改造、健身步道提升等老百姓提出来的“愿望”,在康博村都已经一一变成了现实。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康博村始终聚焦每一位村民的获得感。跟随着平凡来到旁边的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里面设施一应俱全,老人不出村就能配药,做一些基础的检查。作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康博村从人居环境、出行设施、科技助老等方面入手,增加了硬件设施的适老化元素,优化了为老服务方式。“村子还给老人们发放养老金。按照标准,60岁以上老人每月80元,70岁以上老人每月100元,80岁以上老人每月120元……去年底发放了接近120万元。”平凡说。

原住民:“给村里帮帮小忙”

李丙元在康博村做了15年村主任,退休后又在2017年成了康博苑的“大管家”。“我就是给村里稍微帮帮小忙。”李丙元十分谦虚。接受这项任务后,他每天早上和中午,都要在村里各转一圈,或开车,或步行,仔细检查康博苑内房前屋后是否有乱堆乱放、绿化带里是否有人违规种菜、马路上是否有乱停车的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后,他会立即跟物业来反映处理。

6月13日下午一点半,记者跟随74岁的李丙元开始了当天的第二次康博苑“巡查”。进入康博苑后,李丙元并没有选择宽敞的马路,而是在纵横交错的小路间穿梭。“大路上有物业每天打扫,小路上的角落才容易被忽略。”他熟练地驾驶一辆手动挡汽车,准确地拐进每一条小路。

在康博苑内穿梭时,记者发现康博苑内家家户户门前的道路都十分干净整洁,小院内的物品、花卉都摆放得井然有序。“这两年大家观念转变了,我也清闲些了。”他记得刚开始在康博苑“巡查”时,宅前屋后乱堆乱放的现象十分严重,都是一些老百姓不再使用但又舍不得扔掉的东西。

面对这些杂物,既不能强制性移走,也不能置之不理。李丙元凭借他做村主任的经验,与老百姓进行沟通协调,解决了绝大多数的难题。虽然现在变得“清闲”了,但他仍然会密切关注宅前屋后的情况,不放过任何脏乱差的细节。

经过康博公园时,李丙元指着路旁树上的灯带说,“这是我当时提的建议。”去年初,康博村计划对康博苑的夜景进行提档升级。得知消息后,他来到村里提出了几条建议:“康博大道两旁树上的灯带过于刺眼,影响交通安全。建议在改造中要降低瓦数,换成暖色调。”“靠近住宅的路灯要暗一些,早些熄灭,否则会影响老百姓休息。”他提出的这些建议,在去年底还被村里评为“百姓金点子”。

“巡查”的最后一段路是李丙元家附近。路过家门口时,他得意地指了指门口种的花说:“瞧,这是昙花,还不错吧!”虽然昙花只有一现,但康博村有许多像李丙元这样的村民持续“绽放”,共同营造出了当前和美乡村的面貌。

当车子准备驶出康博苑时,李丙元看到两辆大巴车从对面驶来,随口念叨了一句,“今天是哪里来参观?”随后,他又转头对记者说,他们这里每天都有人来参观,言语里满是自豪。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韩雷

来源:新华报业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