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齐鲁时空

当好“领头雁” 走出共富路

发布时间:2024-07-01 19:15:30

最近,兰陵县委常委(挂职),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有些忙:在位于代村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占地52亩、配备有40户全钢架结构的智能兰花温室即将完工,接下来,从兰花品种引进、培育人员选用到农旅融合发展,都将被提上日程。项目达产后,全年预计实现综合效益4400余万元,带动周边群众200余人就业。

忙,是王传喜给人的最深印象。20多年前,王传喜临危受命、迎难而上,担任远近闻名的“困难村”代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将负债累累的村庄建设为乡村振兴的“领跑者”。“七一”前夕,记者走近王传喜,记录一位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坚守与担当。

柏油路宽阔平坦,一排排“小洋楼”整齐划一,村民聚在文化广场下棋、聊天……漫步代村,一幅欣欣向荣、悠然自得的乡村图景展现眼前。这是由王传喜团结带领群众,二十多年如一日,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1999年3月,王传喜放弃兰陵县第二建筑公司项目经理的工作回到村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380多万元欠款、100多张法院传票,这是村委会全部‘资产’。”王传喜回忆,还款难、动土难、治理难等问题,让自己倍感压力,也激起了战胜困难的斗志。

“难题在哪,出路就在哪,只要我们牢记共产党员身份,打起精神,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有所改变。”王传喜带领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列出大大小小80多个问题,而反映最集中的“硬骨头”是人地不均和零散经营。针对这一症结,王传喜下决心实施动土均地、有序流转、集体经营“三步走”,彻底化解土地碎片化、收益低问题。

在土地调整期间,村干部和村民小组成员在地里打下近万根木桩,重新划定地界。为避免有人破坏新划定的地界,王传喜干脆带着村“两委”成员,吃住在地里,和村民一道收割耕作。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代村土地调整得以顺利完成,为此后发展集体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抓班子、带队伍、强党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最大‘法宝’。只有筑牢战斗堡垒,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把工作做好。”每当有人问起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时,王传喜总是这样说。

解决了遗留的“三大难题”,王传喜开始琢磨如何带领乡亲脱贫致富。从2005年起,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代村有序实施土地流转、集体经营,利用土地集约化经营优势,建成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代村商城、诚信医院等,村集体收入逐年递增,村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王传喜始终把党建引领当做“定盘星”,以上率下、廉洁自律,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王传喜给自己定下规矩,坚决做到“手不伸、嘴不馋、心不贪”,一切围绕集体,服务群众。在王传喜的建议下,村里建立了以党支部“提事”、村委会“议事”、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事”的工作机制。

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去年代村各业总产值38亿元,村集体纯收入1.6亿元。而在王传喜看来,当好振兴乡村“领头雁”,不仅是带领代村一个村发展,更要通过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村子富起来。

2018年起,王传喜带领实施覆盖12个村、1个国营农场,辐射周边20平方公里的“田园新城”规划建设。为更好推动规划实施,成立了由王传喜任书记的片区党委,12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在一起,以党组织联建推动产业连片发展、资源连片投入,形成“头雁领飞、群雁齐飞”的局面。

南部片区建成“农企园”农业产业群,吸引20多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进驻;东南片区建设银湖活力区综合服务产业群,集商贸、教育、康养、休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如今,“田园新城”建设有序推进,实现联建村村集体平均增收30余万元,人均增收5000余元。

“一个村富了不算富,抱团共富才更有奔头。”王传喜说,接下来,要继续建好产业,搭好平台,团结周边11个村,带动2.6万名农民一起致富,连片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记者 齐静)

来源:大众网

主办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